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纤维增强金属层合板的拉伸和冲击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5 21:03
【摘要】:现今,无论是航空航天、军事领域或者是诸如船舶工业这样的民用领域,复合材料都有非常重要应用。纤维增强金属层合板是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同金属板组成的一种层合结构。其不光具有金属材料优越的加工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同时克服了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差的缺点,该类材料中玻璃纤维铝合金层合板被用于飞机机身的材料,玻璃纤维增强钢板被用于船舶制造,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钢材组成的混杂材料被用于军用头盔。在材料使用之前,需要对材料的性能有一定的认识,一般的分析方式主要有实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科学的实验和有限元分析方法,能够帮助人们做出更加全面、深入和有效的分析。本文通过实验和有限元方法重点分析了纤维金属层板的拉伸和冲击性能。通过一套有效的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纤维金属层板材料在受冲击过程中的渐进损伤过程,揭示了材料的破坏机理,具体工作分为以下几方面:分析了表面机械研磨技术(SMAT)技术的引入对2024 T3铝合金板的拉伸性能的影响,并找出该处理技术中合理的实验参数。SMAT处理并被多层叠轧处理新型材料的拉伸性能数值分析过程中,通过在所有的相邻单元之间插入0厚度内聚力单元的方法,分析了该材料拉伸过程中渐进损伤过程,同时,分析了拉伸过程中裂纹萌生和偏转的细节。通过有限元参数分析的方法,分析了 SMAT处理叠轧材料界面强度对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并用该数值模型预测了其它结构的叠轧材料的拉伸性能。以经过SMAT处理的铝合金板为材料制备成新型玻璃纤维增强铝合金层板(GLARE)材料,实验和理论值显示材料的极限强度和极限应变虽然有较小幅度的降低,但是其屈服强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实验和数值分析了 GLARE板受低速落锤冲击时的破坏响应。通过用户自定义子程序VUMAT,并结合Johnson-Cook模型和基于表面内聚力方法建立了 GLARE受落锤低速冲击数值模型。不光分析了 GLARE材料受到低速落锤冲击过程中的响应。此外,也分别分析了纤维增强层、铝合金材料以及界面层的渐进损伤过程。给出了一套分析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组成的混杂结构的高速冲击性能的数值分析方法。数值分析中,除分析了高速冲击后弹丸的残余速度和材料的损伤之外,也分析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金属层以及之间的界面的损伤破坏过程,揭示了整体材料受高速冲击的破坏机理。深入分析了冲击过程中复合材料、金属层以及界面损伤演化。由于该方法准确有效,利用该数值模型预测分析了其它类似夹层结构的抗高速冲击性能。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尝试将表面机械研磨技术引入到玻璃纤维增强铝合金板中,得到极限强度和极限应变虽然有较小的降低,但是其屈服应力有较大幅度增加的夹层板材料。通过几种有限元方法的结合,建立起一套分析有效的纤维增强金属板冲击性能的数值模型,为该类材料的设计和抗冲击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方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德性;;新型高性能材料——纤维增强陶瓷[J];建材工业信息;1984年05期

2 刘金贵;;开发纤维增强金属的计划[J];上海金属.有色分册;1987年04期

3 梅林;;纤维增强金属在欧美的实用化动向[J];材料导报;1988年14期

4 程寓,胡小秋,袁军堂;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切割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2年06期

5 刘洪涛;周彦豪;叶舒展;刘晓洪;;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回收与再资源化[J];材料导报;2004年09期

6 黄俊;姜弘道;;一种新的界面脱粘和纤维拔出模型[J];应用力学学报;2006年03期

7 刘康;汪荣顺;石玉美;顾安忠;;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低温性能[J];低温工程;2006年05期

8 田立娜;;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J];硅谷;2009年03期

9 李允锋;申世杰;王静;;纤维增强树脂/木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9年05期

10 Christophe Baley;Alain Bourmaud;盛蔼伦;;利用植物纤维增强的可重复使用的复合材料[J];航空制造技术;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在霞;张瑜;;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加工方法[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林再文;杜善义;侯涤洋;;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网格加筋锥壳[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伍永基;;纤维增强硅酸盐建筑轻板在建筑物的室外应用[A];纤维水泥制品行业纤维增强水泥及其制品论文选集(1)(1960~2009)[C];2009年

4 姚穆;;21世纪材料科学革命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面临的任务[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黄燕业;;纤维增强粉煤灰硅酸钙板的生产[A];纤维水泥制品行业纤维增强水泥及其制品论文选集(1)(1960~2009)[C];2009年

6 卢殉;石光;章明秋;容敏智;曾汉民;;剑麻纤维增强苄基化木纤维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张华山;黄争鸣;;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弹塑性细观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任强;武秀兰;;短纤维增强高压电瓷复合材料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许陆文;;纤维增强光弹性复合材料应变-光学定律的探讨[A];第六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6年

10 贾普荣;矫桂琼;刘达;;纤维增强韧性基体界面力学行为[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武汉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王海雁;纤维增强水泥板及纤维增强硅酸钙板的最新发展[N];中国建材报;2007年

2 钱松;纤维长度增 材料性更优[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赵楠 白婧 黄学光;纤维增强陶瓷用碳化硅纤维专利分析[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4 周冰;消费拉动北美增强塑料市场[N];中国化工报;2002年

5 王雄伟;为航空航天工业腾飞添翼[N];中国化工报;2004年

6 叶鼎铨;美国RTP公司投资苏州建基地[N];中国建材报;2006年

7 鸿文;工程车辆用复合材料发展概况[N];中国建材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云;纤维增强金属层合板的拉伸和冲击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年

2 钱王欢;连续纤维增强镍电铸制造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3 任秀华;机床用钼纤维增强人造花岗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赵玉萍;复合材料中纤维/聚合物界面粘结失效机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5 上官林建;短纤维增强注塑流动的宏介观模拟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方立;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7 姜爱菊;剑麻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吕祥鸿;SiC连续纤维增强Ti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扩散行为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张璐;连续纤维增强PCBT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连接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年

10 蔡晓江;基于复合材料各向异性的切削力热变化规律和表面质量评价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昆仑;纤维再生砖骨料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芹;小麦秸秆纤维/聚丙烯塑木复合材料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王献涛;纤维增强气凝胶保温隔热板—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D];广州大学;2015年

4 孙亚萍;硅酸钙板的制备及纤维增强[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贝;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保险杠轻量化设计与优化[D];湖南大学;2016年

6 吴争;短W纤维/Zr基非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7 张国庆;SiC纤维增强Ti/Ti_2AlNb仿生叠层复合材料制备及力学行为研究[D];中北大学;2017年

8 李光亚;结构功能一体化纤维增强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9 欧冬;纤维沥青应力吸收层中纤维与沥青的作用机理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10 杨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力计算与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94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294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f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