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铜铝复合板界面相生长行为

发布时间:2018-11-21 08:06
【摘要】:采用铸轧法制备了铜铝复合板,利用SEM,EDS和XR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其在300~500℃热处理0.5~8 h下界面层的微观结构和物相成分,从扩散动力学和相变热力学角度探讨了界面相的形成和长大机制。结果表明:铸轧法生产的铜铝复合板界面为3层结构,从铜侧到铝侧依次为Al_4Cu_9层、AlCu层和Al_2Cu层;各界面层扩散系数与温度满足Arrhenius关系,Al_4Cu_9层、AlCu层、Al_2Cu层及整个界面层的生长激活能分别为119.789,94.986,89.259和102.084 k J/mol;在扩散动力学和相变热力学共同作用下,界面处Al_2Cu相最先生成,其次为Al_4Cu_9相,随后在两者之间生成AlCu相。
[Abstract]:Cu-Al composite plate was prepared by casting rolling method.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hase composition of the interfacial layer were studied by SEM,EDS and XRD. The formation and growth mechanism of interfacial phase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iffusion kinetics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thermodynam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face of Cu-Al composite plate produced by casting and rolling process is composed of three layers: Al_4Cu_9 layer, AlCu layer and Al_2Cu layer from the copper side to the aluminum side.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the surface layer and the temperature satisfy the Arrhenius relation. The growth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Al_4Cu_9 layer, the AlCu layer, the Al_2Cu layer and the whole interface layer are 119.789 KJ / mol and 102.084 KJ / mol, respectively. 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diffusion kinetics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thermodynamics, the Al_2Cu phase was first formed at the interface, followed by the Al_4Cu_9 phase, and then the AlCu phase was formed between the two phases.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有色金属共性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604251)
【分类号】:TB3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型材料──轻质超薄复合板[J];技术与市场;2001年05期

2 胡庆华;复合板技术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05年03期

3 ;铜/不锈钢/镍复合板[J];金属功能材料;1999年04期

4 曾应龙;何占慧;管明文;万邵华;邓甜;彭昆;黄模佳;;多向纤维复合板的构造及其理论基础[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12年04期

5 ;专利名称:一种多层铜/钼结构复合板的制备方法[J];中国钼业;2013年06期

6 陈瑞娟;杨俊友;袁晓光;;铜-铝-铜三层复合板内部涡流场分布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谢同云;浅析影响棉秆复合板质量的主要因素与对策[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8 路王珂;谢敬佩;王爱琴;王文焱;张银娣;;铜铝复合板界面组织和性能研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4年02期

9 郭先仲;装饰复塑竹材复合板的开发与应用[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颜学柏,李正华,彭文安;加热对钛-钢爆炸复合板界面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魏培君;;含黏弹界面相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动态有效性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王成禹;卢子兴;;含界面相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有限元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张振国;陈永强;黄筑平;;含非均匀界面相球形粒子填充复合材料的有效体积模量和有效热膨胀系数预测[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刘红影;张伟;徐佳;刘海鑫;;蜂窝复合板疲劳分析[A];第十九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彭孟军;廖永贵;解孝林;;相容性高分子体系界面相互扩散行为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张兵;王快社;王峰;林兆霞;孔亮;;铜/钼/铜复合板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A];第三届层压金属复合材料开发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2年

7 崔连军;杨京;程建春;;层状复合板粘结特性评价[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8 王璐璐;黄海瑛;何天白;;界面相转移法制备纳米珍珠项链状胶束[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林骥;几类生物纳米界面的粘附接触[D];浙江大学;2017年

2 杨仲;考虑界面相的单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预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王晓宏;碳纤维/树脂单丝复合体系界面力学行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龙莹;陶瓷涂层及含纤维陶瓷界面相C/C复合材料的微观力学性能[D];中南大学;2012年

5 杨慧;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6 关立平;碳化硅纳米纤维/聚芳酰胺短纤混杂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7 王晓强;基于内聚力模型的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细观有限元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祥平;铜钢复合板材界面结构及性能研究[D];沈阳大学;2015年

2 刘肖婷;层状IF steel-Al复合板的制备与变形机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张衡;冷轧及退火对铜铝复合板界面层与性能影响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精华;铜-钛爆炸复合板的界面分析与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5 杨雪;基于扩散控制的铜/铝界面形态对复合板性能影响规律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6 刘悦;Mg合金及Al/Mg/Al复合板材的腐蚀行为和界面扩散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7 张星宇;高压扭转(HPT)制备Mg/Al复合板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陈义;磁性膨胀石墨/木纤维电磁屏蔽复合板的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9 邓俊;层状Ti-Al复合板的微观组织与变形机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10 李涛涛;1060/AZ31/1060复合板制备工艺及界面扩散层生长规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46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346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6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