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27 14:02

  本文关键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科技大学》 2014年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李娜  

【摘要】:锂硫电池是一种以单质硫为正极活性物质,金属锂为负极而构筑的新型二次电池体系。其理论能量密度为2600Wh/kg,且成本低廉、环境友好,被认为是下一代最具发展潜力的高能化学电源。但这种基于溶解沉积反应的锂/硫电池体系存在正极活性物质利用率低、循环性能差和电化学钝性等缺点,严重制约了锂硫电池的发展。本文采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制备了不同结构的碳材料(石墨烯,,多孔碳等),并将其作为导电载体与硫复合制作正极,在给定的实验条件下,利用CV、EIS和充放电等测试手段考察了不同结构碳材料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以天然石墨粉为原料,采用Hummer法制备氧化石墨烯,通过改变氧化时间、超声时间、还原方法对石墨烯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XRD、SEM、TEM等手段对其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当中温35℃、氧化时间为3h,高温95℃、氧化时间为0.5h且超声剥离2h石墨膨胀更完全,氧化插层充分;同时,采用高温还原(1000℃)和化学还原法使氧化石墨烯还原更完全,所制石墨烯呈明显的不规则片层状,多层剥离,层间距大于石墨。 采用不同复合方法(机械混合法、化学两步法、熔融法)制备硫/石墨烯正极材料,分别以锂为负极组装扣式电池。通过CV、EIS、充放电测试表明:以化学两步法制备的硫/石墨烯正极首次放电比容量最大,当含硫量为54.94wt%时,在0.3mA/cm2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容量达1500mAh/g且放电平台平稳,30次循环后衰减到602mAh/g,说明石墨烯将硫包覆后起到导电和负载作用,使硫不易脱落流失,更有利于改善锂硫电池循环性能。 以三嵌段聚合物F127为有机结构导向剂(模板剂)并添加一定量十二烷,间苯三酚和甲醛作碳源前驱体,通过溶剂挥发自组装技术直接合成多孔碳。XRD,SEM,BET吸附等对材料进行表征显示:低聚物酚醛树脂经900℃高温碳化后,多孔碳呈块状且表面分布有丰富的孔,孔结构为介孔无序,当n(十二烷)/n(F127)=30时,孔径最大达12.5nm,说明添加十二烷一定量时起到扩孔作用。进一步采用熔融法与硫复合制得S/多孔碳正极,组装电池后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首次放电容量达715mAh/g,30次循环后衰减到350mAh/g,说明添加该含量的十二烷,孔径变大,更有利于充分吸附硫粒子。 以F127为模板剂,分别与不同量的硅源正硅酸乙酯(TEOS)合成氧化硅,作为硬模板,通过填充蔗糖碳源碳化并溶除氧化硅得多孔碳。XRD、SEM、BET吸附等表征结果显示:多孔碳为卷曲堆积,其上分布着深邃的孔,且孔隙明显。当n(F127)/n(TEOS)=1:400时,多孔碳的比表面积,孔容最大,孔径分布均匀约2-4nm。将其与硫熔融制备S/多孔碳复合材料作为正极,与金属锂负极组装成电池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首次放电比容量为600mAh/g,循环30周后容量衰减至285mAh/g,说明2-4nm介孔结构的碳材料不利于固硫,导致电池循环性能下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9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芯言;彭翃杰;黄佳琦;张强;魏飞;;碳纳米管在柔性储能器件中的应用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3年05期

2 李伟;姚岑;吴兴隆;谢海明;孙立群;王荣顺;;高比能锂-硫电池研究进展[J];分子科学学报;2013年06期

3 刘建发;李娜;韦莲妹;罗虎;;锂硫二次电池研究进展[J];轻工科技;2013年12期

4 饶睦敏;耿秀玉;孙娉;李小平;李伟善;;锂电池单质硫/碳复合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年21期

5 朱海华;彭顺金;蒋伟洁;;锂电池用聚苯胺/硫复合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年S2期

6 王庆生;A.A.POPOVICH;包彦彦;Novikov Pavel A;郑利云;Razumov Nikolay G;杨哲龙;Silin Aleksey O;;PVDF基多孔态锂电池复合隔膜的热稳定性研究[J];功能材料;2014年13期

7 索鎏敏;胡勇胜;李泓;王兆翔;陈立泉;黄学杰;;高比能锂硫二次电池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3年31期

8 李景印;李娜;李昌家;郭玉凤;;S/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水热法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9 金朝庆;谢凯;洪晓斌;;锂硫电池电解质研究进展[J];化学学报;2014年01期

10 崔晓兰;单忠强;田建华;;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覆硫/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化学工业与工程;201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敏;高容量锂二次电池关键材料及储锂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孙福根;锂硫电池硫正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3 李国春;硫基复合材料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4 卢松涛;石墨烯改性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燕波;离子液体电沉积Li-Cu合金及其在锂/硫电池负极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子阳;湿法炼锌废渣中硫的提取及汞的富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2 陈霄容;多孔碳/硫复合电极材料制备及其锂—硫二次电池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3 王灵敏;具有导电聚合物骨架结构的电活性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锂电池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4 陈峰;锂硫电池球形结构硫正极材料制备及改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5 郝敬磊;新型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6 吴元和;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杜晓;金属硫化物NiS的合成及其嵌脱锂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8 杨志;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9 李振华;锂硫电池硫/碳复合正极材料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睿杰;雷彩红;石文强;胡冰;蔡启;莫海彬;陈昌滨;;不同粒径氧化铝粉末涂覆隔膜电化学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4年03期

2 喻敬贤,杨汉西,朱晓明,艾新平;锌酸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J];电池;2001年02期

3 蔡羽;赵胜利;文九巴;刘先年;;Li_2O-V_2O_5-SiO_2薄膜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06年09期

4 林晓东;戴长松;朱承飞;杨猛;;铋对铅钙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影响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钟声;;SF_6气体基本电化学性能及运行防护分析[J];装备制造;2010年04期

6 王青春;水淼;舒杰;黄锋涛;徐丹;;煅烧温度对Li_(1+x)V_3O_8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电池工业;2010年03期

7 杨红;陈云贵;徐程浩;朱丁;肖艳;;锂源对LiFePO_4组织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2年02期

8 刘云建;陈效华;刘志远;刘三兵;陈龙;;不同前躯体制备的LiNi_(0.5)Mn_(1.5)O_4性能研究[J];电池工业;2012年05期

9 李华成;钟胜奎;李普良;厉冯鹏;王春飞;陈南雄;;溶胶-凝胶法制备LiFePO_4/C及其电化学性能[J];矿冶工程;2014年01期

10 周凌风,陈寿芬,杨红林,汝坤林;EMD电化性能的快速测定[J];电池工业;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红丽;招睿雄;沈培康;;钨掺杂LiFePO_4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樊小勇;江宏宏;黄令;孙世刚;;电镀锡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3 王婷;曹中秋;边静;;镁铝储氢电极合金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4 蒋京娜;马东兴;张伟;刘玉文;;聚苯胺改性LiFePO_4/C的电化学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章兴石;肖方明;王英;肖志平;唐仁衡;;镍离子掺杂对LiFePO_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赵安婷;张朝平;;掺杂镍对锰酸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2005年中西部十五省(区)、市无机化学化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郭晓健;李益孝;郑敏;岳红军;杨勇;;Li[Li_(0.2)Ni_xMn_yCo_z]O_2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8 卢嘉春;张自禄;张丽莉;黄萍;;LiFePO_4/C的批量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娇龙;王文辉;戴长松;;Zn~(2+)掺杂对磷酸钒锂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胡有坤;文嘉杰;郭孝东;钟本和;;多元醇法合成LiFePO_4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N];期货日报;2007年

2 贾海 蒋秀娟;[N];中国矿业报;2007年

3 实习生 程凤;[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恩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钒氧基化合物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李涛;锂离子电池用硅基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3年

3 邓洪贵;储能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4 梅涛;层状钴基、碳基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占丹;锰基化合物的形貌调控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6 王利娟;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7 王洪波;几种形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电化学储锂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闫俊;碳/氧化锰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路艳罗;超分子结构层状锂锰氧化物的组装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10 郝艳静;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_4Ti_5O_(12)的制备、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景星;炭/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D];暨南大学;2010年

2 张晓;二硫化钼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刘瑞瑞;锰氧化物多孔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表征[D];浙江大学;2014年

4 胡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刘淑敏;过渡金属硫化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能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6 刘松;FeP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7 杨旸;固相法制备LiFePO_4/C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8 冯慧芬;金属复合氧化物MFe_2O_4和Ce_2Sn_2O_7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田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10 王敏娟;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MgS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60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460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9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