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混杂纤维增强结构隐身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9-07-20 08:32
【摘要】:混杂纤维增强结构-隐身一体化复合材料兼具良好的吸波性能和力学性能,因而被应用于隐身的多个领域。本文深入分析了电磁波与隐身材料的相互作用机理,明确了混杂纤维增强结构-隐身一体化复合材料的设计原理,研究了碳纤维取向、纤维混杂比、混杂结构对混杂纤维增强结构-隐身一体化复合材料吸波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今后该类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图文】:
HFRSACs混杂类型4HFRSACs吸波性能的影响因素B纤维
要大。因此,HFRSACs一般由透波层和吸波层组成,透波层首先让电磁波最大限度地进入隐身材料内部,吸波层通过各种损耗机制将进入隐身材料内部的电磁波转化为热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耗散失掉。其中,透波层(表层)一般由介电透射特性优异的纤维,如Kevlar-49纤维、GF、碳化硅纤维、硼纤维等增强低介电损耗树脂基体制作;吸波层(中间层)一般由电阻损耗吸收型的CF和树脂制作。目前,HFRSACs混杂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层间混杂、层内-层间混杂和夹芯混杂,如图1所示。(a)层间混杂(b)层间-层内混杂(c)夹芯混杂图1HFRSACs混杂类型4HFRSACs吸波性能的影响因素4.1增强体中CF取向对吸波性能的影响华宝家等研究了CF/GF混杂单向复合材料的吸波特性,结果发现: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对电磁波的反射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即当CF排列方向和电磁波的电场方向互相垂直时,无论CF比例多少,其反射率都低于10%,但当它们互相平行时,CF/GF为1∶l、1∶2或1∶4时,其反射率非常大,与金属类近似,仅CF/GF为1∶8时,其反射率随频率的增大而降低,均小于10%。林海燕等研究了用T700级CF和GF制作的螺旋混编结构纱线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结果得到和华家宝等相似的结果,即隐身材料在CF方向与入射电磁波电场方向垂直时具有良好的隐身性能。因此,在设计HFRSACs时,在满足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分散布置CF,,不要使其全部沿着一个方向排列。4.2混杂比对吸波性能的影响华家宝等研究了CF和GF的混杂比对其平纹布增强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CF比例的增加,反射率增加。当CF/GF为1∶18时,反射率均小于10%;当CF/GF为1∶4时,反射率迅速增加;当CF/GF为1∶1混杂时,几乎为全反射。可见,CF含量越低,材料的隐身性能越好,但当C
【作者单位】: 西安工程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603163)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指导性项目(2016050) 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6JK1343) 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20160123) 陕西省产业用纺织品协同创新中心科研资助项目(2015ZX-02) 西安工程大学博士科研计划项目(BS1514)
【分类号】:TJ04;TB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冲;宁博;;混杂纤维混凝土地铁管片数值模拟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2年10期

2 王荣秋;复合材料中混杂纤维含量的测定及分离[J];玻璃钢/复合材料;1989年06期

3 方和江;李新;;混杂纤维混凝土疲劳试验研究[J];建材世界;2010年06期

4 刘锡礼;混杂纤维缠绕结构分析的网络理论[J];固体力学学报;1982年04期

5 王量;鞠丽艳;胡春花;;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年04期

6 宁博;欧阳东;易宁;鲁刘磊;易承波;潘攀;吴亭亭;;混杂纤维混凝土在地铁管片中的应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1年01期

7 王海超;刘校源;;较高韧性混杂纤维混凝土弯曲抗拉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1年04期

8 李永鹏;嵇绍华;何锐;陈拴发;;细集料对混杂纤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13年06期

9 夏冬桃;周博儒;刘向坤;杨应平;;低掺量三元混杂纤维混凝土轴拉性能试验[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1期

10 李习波;焦楚杰;高俊岳;王龙;艾武波;;混杂纤维混凝土研究进展[J];低温建筑技术;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明晖;刘逸平;黄小清;汤立群;;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弯曲疲劳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潘炳衡;刘逸平;汤立群;黄小清;;混杂纤维混凝土冲击压缩特性的试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黄忠;;混杂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A];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鞠艳丽;张雄;;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黄忠;郑芸芳;;混杂纤维混凝土强度性能研究[A];高性能砼与高性能减水剂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元元;徐礼华;徐浩然;;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7 史文革;田稳苓;王晓伟;张海辉;;混杂纤维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焦红娟;刘丽君;史小兴;;混杂纤维在喷射混凝土中应用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李晗;高丹盈;赵军;;高温后混杂纤维高强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A];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杨礼明;余红发;麻海燕;;高性能混杂纤维增强膨胀混凝土的硫酸镁应力腐蚀[A];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混凝土质量委员会和建筑材料测试技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尤志国;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式构件的弯剪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胜兵;混杂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深梁受剪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丹丹;钢—聚丙烯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性能试验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杨龙超;混杂纤维—箍筋受弯构件抗剪性能试验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3 周云龙;混杂纤维替代箍筋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小龙;混杂纤维/水泥基轻质保温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5 胡星宇;聚乙烯醇、玄武岩混杂纤维混凝土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6 李习波;混杂纤维高强混凝土动态损伤本构关系[D];广州大学;2015年

7 朱安标;钢—聚丙烯混杂纤维高强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与评价方法分析[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8 闫毅;混杂纤维高强混凝土冲击劈裂拉伸试验与仿真[D];广州大学;2015年

9 鲍威;混杂纤维混凝土冻融损伤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10 左祥祥;再生砖骨料混杂纤维混凝土剪切性能[D];郑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16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16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d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