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UHF频段超材料吸波体宽带小型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02 18:26
【摘要】:本文通过对UHF频段超材料吸波体开展宽带小型化研究,解决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系统、4G移动通信等领域传统吸波材料尺寸较大、吸收带宽较窄的问题。本文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了一款多层方环结构UHF频段超材料吸波体。在901~947MHz的频带内对入射电磁波的吸收率大于90%,吸收带宽为46MHz。其优势在于:该吸波体厚度较薄,且用简单结构实现了多吸收峰叠加从而拓展了吸收带宽。本文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一款小型化的UHF频段超材料吸波体。在第一部分单层方环的基础上,通过方环内弯折设计和加载集总电阻的方法实现了小型化和单谐振点带宽拓展。在840~990MHz的频带内对入射电磁波的吸收率大于90%,吸收带宽为150MHz,相对带宽超过14%。单元尺寸缩减到20mm×20mm,仅为谐振频率(910MHz)工作波长的0.06倍左右。且通过简易RFID系统实验表明该吸波体可用于RFID系统中,一定程度上抑制误识别并防止邻近RFID系统的窜读。本文第三部分主要研究了一款超宽带小型化的UHF频段超材料吸波体。在第二部分弯折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加载更多集总电阻和弯折线近距离耦合引入多个谐振点的方法实现了小型化和超宽带吸收。在0.8~2.7GHz的频带内对入射电磁波的吸收率大于90%,吸收带宽为1.9GHz,相对带宽超过108%。该吸波体对垂直极化电磁波(Transverse Electric,TE)和水平极化电磁波(Transverse Magnetic,TM)具有相似的吸波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大角度入射性能。该吸波体单元尺寸为20mm×20mm,仅为下限频率(0.8GHz)工作波长的0.05倍左右。本文第四部分主要研究了一款基于UHF频段超材料吸波体的小型暗箱,该部分较前三部分更加关注UHF频段超材料吸波体的实用性。设计该暗箱的目的在于实现对标签的快速质量检测。对暗箱内部进行了电场的仿真分析,并基于UHF-RFID系统进行了测试,通过不同测试环境下的对比分析,表明了在暗箱内部可以找到一个反射干扰较低、可用于标签的快速质量检测的区域。该工作的意义在于:选择超材料吸波体作为暗箱的吸波材料能高效吸收电磁波,同时克服了UHF频段暗箱传统吸波材料尺寸过大的问题。
【图文】:

吸波体,研究现状,干涉原理


图 1. 1 N. I. Landy 等人提出的完美吸波体波体的研究现状述关于超材料吸波体的研究方向很广,本小节将主要概述外研究现状。拓宽吸收带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方法是使用[44, 75-77],基于干涉原理形成多个频点相互靠近的吸收峰,,

集总元件,吸波体,宽带,材料


UHF 频段超材料吸波体宽带小型化研究图 1. 1 N. I. Landy 等人提出的完美吸波体.2 超材料吸波体的研究现状上一小节中所述关于超材料吸波体的研究方向很广,本小节将主要概述超材料吸波体小型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超材料吸波体拓宽吸收带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方法是使用多层堆叠结构立体堆叠结构[44, 75-77],基于干涉原理形成多个频点相互靠近的吸收峰,如图 1.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391.44;TB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培红;刘曼;蔡金珠;;天线测量微波暗室设计思路[J];环境技术;2015年03期

2 邹涛波;胡放荣;肖靖;张隆辉;刘芳;陈涛;牛军浩;熊显名;;基于超材料的偏振不敏感太赫兹宽带吸波体设计[J];物理学报;2014年17期

3 唐志军;吴笑峰;詹杰;胡仕刚;席在芳;;多径传播环境下的无源UHF RFID系统电波传播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年16期

4 林宝勤;魏伟;达新宇;杜思深;李伟;;一种基于多层电阻膜的超宽带超材料吸波体[J];电子学报;2014年03期

5 杨欢欢;曹祥玉;高军;刘涛;李思佳;赵一;袁子东;张浩;;基于电磁谐振分离的宽带低雷达截面超材料吸波体[J];物理学报;2013年21期

6 鲁磊;屈绍波;施宏宇;张安学;张介秋;马华;;基于宽边耦合螺旋结构的低频小型化极化不敏感超材料吸波体[J];物理学报;2013年15期

7 程用志;聂彦;龚荣洲;王鲜;;基于电阻膜与分形频率选择表面的超薄宽频带超材料吸波体的设计[J];物理学报;2013年04期

8 顾超;屈绍波;裴志斌;徐卓;林宝勤;周航;柏鹏;顾巍;彭卫东;马华;;基于电阻膜的宽频带超材料吸波体的设计[J];物理学报;2011年08期

9 段璞;刘春江;武岳山;;RSSI在RFID读写器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10年2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辉彬;基于电磁谐振的宽频周期吸波结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陈曦;超材料的电磁特性与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浩;暗室静区反射率电平的仿真[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31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31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a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