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双硫键连接的聚乙二醇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载药体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02 04:34
【摘要】:一个理想的药物传递系统是通过可控制的方式将药物分子传递至靶点部位。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具备表面积高、孔体积大、孔径和形貌可调节、生物相容性良好等特点,多种药物能够被负载在介孔孔道内,通过外界的条件控制可对药物进行可控制的释放,因此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作为药物缓控释材料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聚乙二醇是一种良好水溶性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等特点。本课题利用介孔二氧化硅和聚乙二醇的良好特性,设计了双硫键连接聚乙二醇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药物载体体系。通过双硫键的刺激响应性,控制药物的释放,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药物控释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共沉淀法制备巯基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SH),同时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制备巯基修饰的聚乙二醇(Me OPEG-SH),并通过后嫁接法修饰MSNs-SH,制备双硫键连接的聚乙二醇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载药体系(MSNs-SS-PEG)。最后以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研究其体外载药及释放特性。本文使用纳米激光粒度仪(DLS)、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氮气吸附-脱附仪、X-衍射分析仪(XRD)和紫外分光光度计(UV)等仪器对实验样品表征,结果如下:(1)MSNs-SH呈现较规则的球形,其粒径约为140~160 nm,是典型的Ⅳ型介孔纳米粒子,并呈现高比表面积和大孔体积。(2)通过酯化反应和迈克尔加成反应制备巯基修饰的聚乙二醇,通过红外进行表征确认巯基已经成功连接在聚乙二醇结构上。(3)聚乙二醇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粒子(MSNs-SS-PEG)在水中呈现更好的水溶性和分散性,纳米粒子在修饰前后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完整性,MSNs-SS-PEG呈现规则的球形、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阿霉素被有效包裹在MSNs-SS-PEG的介孔通道中,并且在24小时没有释放,其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为12.3%和88.2%。当加入一定浓度的谷胱甘肽(GSH)时,阿霉素从介孔通道中释放,呈现具有氧化还原响应性的药物释放曲线。综上所述,聚乙二醇被成功修饰在介孔二氧化硅表面,MSNs-SS-PEG是一种氧化还原响应性的纳米载体材料。
【图文】:

示意图,葫芦脲,介孔二氧化硅,瓜环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有极高的载药率,当 pH 下降时,阿霉素释放的速率相,,Zink 等[29]报道了一个具有前景性的 pH 控制的,基于胞环境是酸性时,它可以精确控制药物释放进入溶菌酶状的瓜环葫芦脲(cucurbit[6]uril, CB[6])修饰MSNs,形成药物释放系统。当 pH 在中性或更高水平时,CB [6]通接在介孔表面,并封堵介孔通道口;当 pH 较低水平时化,CB[6]脱落,机械化般的纳米粒时钟会打开,药物分 pH 值可以对药物进行控制释放,大大提高了药物的生

示意图,N-异丙基丙烯酰胺,介孔二氧化硅,羟甲基丙烯酰胺


可以改变材料的构型,选择性地包裹和释放药物分子,以达到药物定点,定时控制释放的效果[30]。目前较为普遍的热敏感材料为 N-异丙基丙烯酰胺(p NIPAM)聚合物,由于其分子链中含有亲水链和疏水链,当温度低于最低临界溶液温度时,材料呈现亲水性的收缩状态,当温度升高,材料呈现疏水性的膨胀状态,同时通过聚合反应可以有效将 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合物嫁接到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上,因此基于 N-异丙基丙烯酰胺温度响应材料的 MSNs 系统也逐渐应用到癌症治疗或可再生医学上。2009 年,复旦大学杨武利等[31]报道了一种新颖的核壳结构型介孔二氧化硅药物释放系统,它以 Fe3O4磁性纳米粒为核心,介孔硅纳米粒子为中间层,将偶联获得的高分子化合物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羟甲基丙烯酰胺)作为外壳(图 1.2),经过调节聚合物的共聚比例可获得具有差异性的体积相变温度。实验结果表明,相变温度对药物释放有显著的影响,当温度在相变温度之上,药物释放速度加快;反之,药物释放速度减慢。此外,基于 MSNs 介孔硅的药物传递系统还具有载药率高、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因此核壳结构型的介孔二氧化硅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383.4;TQ46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书华,侯万国,许军,李正民;助表面活性剂对介孔二氧化硅孔径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3期

2 张书政,龚克成;杂化介孔二氧化硅合成中甲醇产物对结构规整度的影响(英文)[J];合成橡胶工业;2005年04期

3 党文修;韩书华;亓贯林;李晶;王仁亮;;棒状有序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J];化学通报;2006年06期

4 杨涛;周从山;晁自胜;;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与表征[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张学骜;刘长利;钱斯文;吴晓森;王建方;吴文健;;有序介孔二氧化硅薄膜制备及其组装化学[J];化学进展;2006年10期

6 马劲;杨正龙;屈小中;杨振忠;;超双亲透明介孔二氧化硅涂层[J];科学通报;2006年14期

7 党文修;韩书华;;表面活性剂浓度对介孔二氧化硅形貌的影响[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8 杨娜;朱申敏;张荻;;氨基改性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7年09期

9 侯秀红;;X射线衍射V_2O_5在介孔二氧化硅上的分散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赵娜;魏坤;陈晓峰;李像;郭武生;舒丽君;吴远;曾晓峰;;聚乙二醇-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合成及表征[J];硅酸盐通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晓东;黄昊文;曾云龙;易平贵;;纳米银封堵介孔二氧化硅孔道过氧化氢调控分子输送释放[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2 蔡敏敏;周济;;单分散乳液模板制取有序介孔二氧化硅[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张庆红;吕飞;王野;万惠霖;;一种制备具有螺旋孔道的棒状介孔二氧化硅的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应海平;黄政;刘向农;陈娅如;杨宇翔;;不同链长的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对合成介孔二氧化硅的影响[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孙成高;陶莉;刘奇;梁海军;黄彩娟;晁自胜;;酸性条件下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微观形貌的变温调控[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6 于秀玲;邵高耸;袁忠勇;;铁掺杂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制备及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玄明君;贺强;;自驱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马达[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8 杨永刚;李宝宗;陈媛丽;毕丽峰;;单手螺旋介孔二氧化硅和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的制备[A];“2008年分子手性起源与识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谭磊;刘传军;卓仁禧;;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具有尺寸选择性控制释放体系的制备[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10 党文修;韩书华;许军;闫欣;侯万国;;有序介孔二氧化硅中空管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定庚;基于可逆、可再生介孔二氧化硅的刺激响应控制释放和分析检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滕兆刚;介孔SiO_2及介孔磁性复合物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肖强;介孔二氧化硅的温和条件合成[D];南开大学;2007年

4 费海姆;基于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新兴纳米医药平台[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杨红;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功能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王金桂;多级结构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及其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大洲;两种形态介孔二氧化硅的功能化及不同形貌碳酸钙的制备[D];吉林大学;2013年

8 李娜;多级孔结构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9 邓绍新;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的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与表征[D];南开大学;2014年

10 李娟;多孔二氧化硅系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仲冬;双表面活性剂模板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伍宏玉;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改性及其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巧红;垂直介孔二氧化硅通道的电化学研究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4年

4 梁静霞;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亚荣;苯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及其在固相微萃取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赵彦伟;以联二萘酚和苯甘氨酸衍生物为手性源制备手性微孔和介孔二氧化硅[D];苏州大学;2012年

7 蒲云月;手性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应用[D];苏州大学;2013年

8 吕莉丽;贵金属/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9 段杨杨;介孔二氧化硅及其包覆金纳米棒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10 杨冲;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及银的负载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44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44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1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