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层层自组装修饰的PCL多孔薄膜材料用于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04 02:34
【摘要】:多孔结构薄膜材料及生物活性分子的表面修饰都会对细胞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目前大部分文献主要集中在单一因素对细胞行为的研究,而将材料的拓扑结构及表面修饰相结合来考察生物材料和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以聚己内酯作为材料,利用水滴模板法(Breath Figure)制备具有一定孔径的蜂窝状多孔薄膜材料,平面结构作为对照;然后用氢氧化钠对材料水解,使材料表面带有一定量的负电荷,进一步通过层层自组装(Layer-by-layer assembly,LBL)的方法对材料表面进行生物活性分子修饰,通过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以及生物活性分子含量的测定等方法对材料表面性质进行表征;考察修饰的材料对兔间充质干细胞的贴附、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1)通过对水滴模板法相关参数(旋涂体积、相对湿度、溶剂和浓度)的优化,结果发现在以四氢呋喃/三氯甲烷(97/3,v/v)作为有机溶剂、浓度为40 mg/mL、溶液滴加体积为750 μL、相对湿度大于65%的条件下,基于扫描电镜观察,所得的材料表面具有形态规则、孔径均一的蜂窝状多孔结构,利用Image J软件对孔径大小进行统计,发现孔径尺寸的分布范围为18.87±3.25μm;2)以明胶/硫酸软骨素、明胶/透明质酸、壳聚糖/硫酸软骨素和壳聚糖/透明质酸4种组合对薄膜材料表面进行LBL修饰6层,材料表面的接触角呈现随着两种组分的替换而周期性变化,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对明胶和壳聚糖分别标记,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以及酶标仪荧光定量测定,都证实材料表面存在生物活性分子,且荧光区域的厚度随层数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了 LBL的修饰效果;3)有孔材料与无孔材料相比,孔结构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细胞铺展,而LBL修饰后的材料表面亲水性增加,促进了 rMSCs的贴附与增殖。综上所述,多孔薄膜材料孔结构的存在结合表面生物活性分子修饰会对细胞的贴附、形态、铺展、增殖产生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813.11;TB38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仵敏娟,刘善荣,刘厚奇;间充质干细胞特性与应用前景[J];生命科学;2004年03期

2 史春梦;;间充质干细胞表述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4期

3 吴清法,王立生,吴祖泽;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及临床应用[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2年03期

4 郑春梅,孙昭,曹莹,孙琪云,马丽,马冠杰,姜学英,赵春华;胎儿肺脏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与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年03期

5 余国建;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骨的研究[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4年S1期

6 宫立众,田小波,钟永明,夏顺中;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4年11期

7 王蓓,汪维伟;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5年06期

8 陈莉娜;王颖;张艳艳;关伟军;;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28期

9 ;科技动态[J];大众科技;2008年03期

10 王瑛;李宁丽;;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及受体的相关生物学功能[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可;王丁;韩之波;朱德林;韩忠朝;;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发挥免疫活性的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金明顺;张毅;贾秀芬;周燕华;闫妍;刘慧雯;;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以及多潜能分化的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争艳;刘杨;翟丽丽;杨迷玲;王立峰;;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张彦;李尚珠;;间充质干细胞在血管工程中的机制及应用[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石玉;戴\戎;;周期性拉应力对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影响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黎娇;朱争艳;杜智;骆莹;王鹏;高英堂;;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物对肝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谭远超;Kevin;姜红江;黄相杰;周纪平;;间充质干细胞在骨伤疾病治疗中的应用[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唐佩弦;;间充质干细胞及其临床应用前景[A];第三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9 戴育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胡琳莉;王昕荣;钱坤;李舟;杨薇;朱桂金;;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向子宫内膜分化的实验研究[A];第一届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联合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满学杰;天津滨海新区建最大间充质干细胞生产基地[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满学杰;津昂赛打造间充质干细胞生产基地[N];医药经济报;2008年

3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输血科 李忠俊 整理 吴刘佳;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又见新方法[N];健康报;2013年

4 上海生科院 上海交大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 曹楷;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中的孙悟空[N];上海科技报;2014年

5 记者 陈建强;首家间充质干细胞库在津建成[N];光明日报;2006年

6 记者 冯国梧;细胞产品国家工程中心建设方案获准[N];科技日报;2007年

7 实习生 刘霞;间充质干细胞有望用于面部整形[N];科技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新佳;我国“原始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进入临床研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9 冯国梧;全球首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规模化运营[N];科技日报;2008年

10 刘莹清;全球首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泰达规模运营[N];北方经济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皓;五指山小型猪OCT-4、SOX-2基因在骨髓间充质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过表达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2 孔德晓;间充质干细胞及胰岛素分泌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及应用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董苑;SDF-1复合PDPBB的构建及对间充质干细胞趋化影响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磊;诱导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牙骨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房贺;连接黏附分子A在促进MSC修复CC14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6 陈洁;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急性肺损伤小鼠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7 许婷;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蟑螂过敏原诱导的哮喘中对间充质干细胞募集迁移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8 周雅丽;携氧间充质干细胞对胃癌化疗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沈舒宁;CKIP-1负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10 朱镇;外源性骨矿化蛋白1转染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蛋白质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超;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AC基因亚型的表达及AC3对其纤毛长度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5年

2 林涛;壳聚糖水凝胶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3 彭龙英;心肌营养素1促进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分化存活及PI3K/Akt信号通路机制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5年

4 乔晓慧;酸性环境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张红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其对人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顾立超;BTK抑制剂对间充质干细胞miR-21的调节作用[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7 王文杰;鸭胚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移植修复肝损伤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8 张猛;血管内皮前体细胞对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潜能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5年

9 马丽媛;利用MyoD基因诱导绵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肌细胞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10 宋维文;MicroRNA-133诱导绵羊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肌细胞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45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45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9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