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InN纳米柱的制备及物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00:00

  本文关键词:InN纳米柱的制备及物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半导体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半导体材料的研究重点已从以Si、Ge为代表的第一代半导体转移到了现在以III族氮化物半导体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在III族氮化物半导体材料体系中,InN由于具有0.7eV的窄直接带隙、最高的电子迁移率、电子饱和速率、尖峰响应速度以及最小的有效质量等独特的优良特性,因此它是制作高效近红外发光器件、高频高速电子器件以及传感器件等的理想材料。在半导体材料科学领域,纳米材料由于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等优良性质,一直是科研工作者们关注的重点。然而关于InN纳米材料,尤其是InN纳米柱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论文开展了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基于不同生长机制的InN纳米柱的制备以及物理特性表征等相关工作,优化了InN纳米柱的生长条件,取得的结果如下:1.我们通过自催化诱导法,即采用金属In催化剂在Si(111)衬底上开展了InN纳米柱的外延生长研究。研究发现,当催化剂层过厚时,在后续纳米柱的生长过程中它起不到催化剂的作用;而当催化剂层过薄时,制得的InN表面形貌较差。在In源温度640℃,N_2流量0.40sccm,In催化剂层厚度为1nm的条件下制得了高密度、均一性好的InN纳米柱样品。XRD测试结果表明InN为c轴为择优取向生长,对1nm催化剂层厚度的InN的(002)面衍射峰峰位计算得出InN c轴晶格常数为0.5695nm,与理论值仅差0.14%。此外样品的PL测试结果显示该条件下制备的InN纳米柱样品具有更大的发光强度以及较小的半峰宽,半峰宽仅为91meV,表明其发光机制较为单一,具有最优的光学特性。2.通过对Si衬底进行高温氮化,在Si衬底表面形成一层SiNx薄膜层,然后利用两步生长法开展了InN纳米柱的外延生长研究。通过改变N_2流量来探究N_2流量对In N纳米柱形貌和物理特性的影响。利用到的表征手段有RHEED、XRD以及PL谱。根据RHEED衍射图样结合XRD测试表明外延制备的InN样品为六方纤锌矿结构,同时利用纳米柱的缺陷生长机理分析了制备的In N外延材料中具有大量螺型位错这一现象。通过PL谱测试发现,当N_2流量较小时,生长出的InN样品内存在的精细结构使其光致发光谱在短波长处产生了发光肩峰;而当N_2流量过大时,InN材料的光致发光强度明显减弱。在N_2流量为0.25sccm的优化条件下制得的InN样品具有最大的发光强度和最小的半峰宽。
【关键词】:氮化铟 纳米柱 分子束外延 自催化诱导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83.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5
  • 1.1 引言11-13
  • 1.2 InN材料的基本特性13-15
  • 1.2.1 InN材料的晶体结构13-14
  • 1.2.2 InN材料的电学特性14-15
  • 1.2.3 InN材料的光学特性15
  • 1.3 InN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15-22
  • 1.3.1 InN薄膜材料15-17
  • 1.3.2 InN一维纳米材料17-18
  • 1.3.3 InN的应用18-22
  • 1.4 InN纳米柱材料的制备方法22-23
  • 1.4.1 分子束外延技术22
  • 1.4.2 化学气相沉积技术22-23
  • 1.4.3 热蒸发法23
  •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23-25
  • 第二章 InN材料的分子束外延设备及样品表征方法25-32
  • 2.1 分子束外延的基本原理25-26
  • 2.2 射频等离子体分子束外延设备26-29
  • 2.2.1 超高真空系统26-27
  • 2.2.2 样品台加热系统27
  • 2.2.3 固体束源炉系统27
  • 2.2.4 射频等离子体源(RF Plasma source)系统27-28
  • 2.2.5 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RHEED)系统28-29
  • 2.3 样品表征方法29-32
  •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29
  • 2.3.2 X射线衍射(XRD)29-30
  • 2.3.3 光致发光谱(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30-31
  • 2.3.4 反射高能电子衍射(RHEED31-32
  • 第三章 基于VLS机制的InN纳米柱分子束外延生长及其物理特性表征32-46
  • 3.1 引言32
  • 3.2 半导体纳米柱的生长机理32-34
  • 3.2.1 气-液-固(Vapor-Liquid-Solid, VLS)生长机理33-34
  • 3.2.2 气-固(Vapor-Solid, VS)生长机理34
  • 3.2.3 模板法34
  • 3.3 InN纳米柱外延生长的工艺流程34-36
  • 3.3.1 衬底的清洗与传输35
  • 3.3.2 催化剂的沉积35-36
  • 3.3.3 InN纳米柱的外延生长36
  • 3.4 温度对制备InN纳米柱阵列的影响36-39
  • 3.5 大尺寸催化剂诱导对制备In N纳米柱阵列的影响39-40
  • 3.6 对制备InN纳米柱阵列的生长条件的初步优化40-41
  • 3.7 小尺寸催化剂诱导对制备In N纳米柱阵列的影响41-44
  • 3.8 小结44-46
  • 第四章 基于VS机制的InN纳米柱MBE生长及其物理特性表征46-53
  • 4.1 引言46
  • 4.2 衬底的氮化46
  • 4.3 InN纳米柱外延生长的工艺流程46-47
  • 4.4 N_2流量对InN纳米柱物理特性的影响47-52
  • 4.4.1 SEM分析47-48
  • 4.4.2 RHEED分析48-49
  • 4.4.3 XRD分析49-51
  • 4.4.4 PL谱分析51-52
  • 4.5 小结52-53
  • 第五章 结论53-55
  • 参考文献55-58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8-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海滨;程国胜;解思深;;基于气液固机理的大批量InN纳米线生长[J];功能材料;2010年12期

2 董少光;李炳乾;;影响InN材料带隙的几个关键问题[J];材料导报;2009年15期

3 黄思雅;李和平;欧刚;成婧;潘伟;;InN纳米线的制备与表征[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年S1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朝靖;李金华;段晓峰;;在c面蓝宝石上生长的InN外延薄膜中位错与极性的TEM研究[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景强;InN与6H-SiC、GaAs、NiO的异质结界面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潘杨;分子束外延生长InN薄膜和纳米结构及物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航;InN纳米柱的制备及物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吕学鹏;InN纳米线反常输运性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InN纳米柱的制备及物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5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8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