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材料对电磁波的极化转换及不对称传输研究进展
【图文】:
u等[7]将环链置于两层S型金属层之间形成了三层手征超材料,又将圆极化波不对称参数提高至0.96(见图2)。图1内在3D手征(a),内在2D手征(b),外在3D手征(c)和外在2D手征(d)[4]Fig.1Intrinsic3Dchirality(a),intrinsic2Dchirality(b),extrinsic3Dchirality(c)andextrinsic2Dchirality(d)[4]图2手征超材料在正向(a)和反向(b)的4个圆极化传输参数[7]Fig.2ThefourelementsofcircularlypolarizedtransmissioncoefficientsofdesignedCMMintheforward(+z)(a)andbackward(-z)(b)directions[7]以往报道的不对称传输往往与平面手征相关,,2009年Gansel等[8]制备了由三维金属螺旋线构成的超材料,能够透过与螺旋线旋转方向相反的圆极化波而阻碍与螺旋线旋转方向相同的圆极化波,也实现了圆极化波的不对称传输。图3为螺旋线旋转方向与透射谱的关系。Pan等[9]通过改变螺旋超分子结构的圈数,增加了不对称传输的带宽,将工作频率提高至近红外波段,但此结构是基于单层平面结构设计的,所以不对称参数相对较校随后Fan等[10]也提出了一种镜像对称非手征(Achiral)超材料,实现了太赫兹波段宽带高效圆极化波不对称传输,根据螺旋结构所具有的宽工作带宽和内部
u等[7]将环链置于两层S型金属层之间形成了三层手征超材料,又将圆极化波不对称参数提高至0.96(见图2)。图1内在3D手征(a),内在2D手征(b),外在3D手征(c)和外在2D手征(d)[4]Fig.1Intrinsic3Dchirality(a),intrinsic2Dchirality(b),extrinsic3Dchirality(c)andextrinsic2Dchirality(d)[4]图2手征超材料在正向(a)和反向(b)的4个圆极化传输参数[7]Fig.2ThefourelementsofcircularlypolarizedtransmissioncoefficientsofdesignedCMMintheforward(+z)(a)andbackward(-z)(b)directions[7]以往报道的不对称传输往往与平面手征相关,2009年Gansel等[8]制备了由三维金属螺旋线构成的超材料,能够透过与螺旋线旋转方向相反的圆极化波而阻碍与螺旋线旋转方向相同的圆极化波,也实现了圆极化波的不对称传输。图3为螺旋线旋转方向与透射谱的关系。Pan等[9]通过改变螺旋超分子结构的圈数,增加了不对称传输的带宽,将工作频率提高至近红外波段,但此结构是基于单层平面结构设计的,所以不对称参数相对较校随后Fan等[10]也提出了一种镜像对称非手征(Achiral)超材料,实现了太赫兹波段宽带高效圆极化波不对称传输,根据螺旋结构所具有的宽工作带宽和内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宇方;周永江;斯永敏;程海峰;;可电调谐超材料研究[J];功能材料;2012年04期
2 王总;朱文君;唐玲;;超材料技术发展概览[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2年07期
3 树华;;可以用光进行控制的超材料[J];物理;2012年12期
4 ;欢迎来到“超材料”世界[J];功能材料信息;2013年Z1期
5 ;美用超材料设计首个使光弯曲的计算器[J];金属功能材料;2014年01期
6 冯瑞华;;超材料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材料导报;2009年07期
7 徐含乐;祝小平;周洲;胡楚锋;;基于双向耦合补偿的超材料传输/反射法[J];电波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8 孙宏伟;林国昌;杜星文;P.F.Pai;;一种新型声学超材料平板对机械波吸收性能的模拟与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12年15期
9 沈平;;暗声学超材料及其性能[J];物理;2012年07期
10 冯潇yN;顾辰东;李肃成;侯波;顾邦明;;一种折射率近零超材料的设计、制作和表征[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更开;;电磁/声波超材料及对波传播控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蔡小兵;胡更开;;超材料性质及功能的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亚锋;周萧明;胡更开;;弯曲波在薄板超材料中的传播特性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高东宝;曾新吾;;一维Helmholtz腔超材料声透射特性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丁劲;邓元宸;葛欢;范理;张淑仪;张辉;;负模量超材料的传输系数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胡更开;;电磁/声波超材料及波传播控制[A];第五届全国强动载效应及防护学术会议暨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创新研究群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刘晓宁;陈毅;胡更开;;二维手性点阵材料及其在弹性波超材料设计中的应用[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周萧明;胡更开;;声波超材料引起的声波透明现象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9 周萧明;;声波超材料及其在高分辨成像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固体力学青年学者研讨会会议日程摘要集[C];2012年
10 全保刚;夏晓翔;顾长志;;人工超材料中表面等离激元激发的研究[A];2005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滕继濮;超材料:我们另类的超级创造[N];科技日报;2013年
2 实习记者 刘燕庐;像乌贼一样变色的超材料即将出现[N];科技日报;2014年
3 刘霞;新方法可让“超材料”实现自我组装[N];科技日报;2011年
4 张巍巍;一种超材料能以安全方式增加电磁力[N];科技日报;2012年
5 记者 刘霞;负折射率超材料实现光线增强[N];科技日报;2010年
6 冯卫东;哈利波特有了新斗篷[N];科技日报;2009年
7 张巍巍;为“隐身斗篷”赶制“面料”[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汉;电磁超材料在微波吸波体与天线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马岩冰;新型超材料功能器件设计与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刘海霞;可重构人工电磁媒质理论与应用关键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张永刚;太赫兹超材料电磁诱导透明现象的电路模型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5 孙海斌;电磁超材料合成机理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钟敏;太赫兹频段金属—介质—金属三明治结构超材料的电磁性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衡航;基于表面等离激元金属—介质—金属结构的超材料吸收器的性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本新;太赫兹超材料吸收器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9 张玉光;薄膜型声学超材料隔声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齐美清;超材料透镜和超表面对电磁波的调控及应用[D];东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瑞;薄膜型声学超材料隔声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刘娇;局域共振型声学超材料机理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雅楠;基于贴片型结构的超材料的特性研究与设计[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敏;超材料吸波体及左手材料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5 王贝胤;电磁超材料吸波器及极化调控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6 张丹丹;宽频中红外完美吸波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周宇;多频段宽角偏振不敏感超材料吸波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宋晓刚;多频负折射率超材料的设计与制备[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莫漫漫;宽频可调谐太赫兹电磁超材料吸收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黄锐;太赫兹超材料吸波体的设计与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57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57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