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梯度纳米晶镍的力学性能和加工硬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0 21:50
【摘要】:制备纳米晶与超细晶微观组织的根本目标是希望在这类材料中获得高的屈服强度和塑性(即塑性失稳前的拉伸均匀伸长率)匹配。然而,这类材料的强度和塑性通常成倒置关系,即强度高但塑性差(均匀伸长率一般小于5%),这一特点限制了纳米晶与超细晶组织的结构应用。提高加工硬化能力,抑制早期塑性失稳是提高均匀拉伸伸长率的有效途径。迄今,已报道了多种提高应变硬化、均匀塑性的策略,例如在均质纳米晶或超细晶微结构中引入纳米孪晶、析出相/第二相,形成晶粒尺度的双峰/多峰分布,以及发生塑性变形诱导的相变/孪生变形等。最近的研究表明,晶粒尺度呈现梯度分布的纳米晶结构(GNS, gradient nanograined structure)是提高纳米晶塑性的新颖途径,然而对梯度结构的屈服机理与应变硬化机理的研究还不深入。所以,研究并揭示多尺度晶粒结构的力学行为、加工硬化以及微观结构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选取商业纯镍(Ni>99.6%)作为模型材料,利用塑性变形技术制备了两种纳米晶结构,即利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获得晶粒尺度为梯度分布的纳米晶结构,利用等通道角挤压(ECAP)+退火获得软/硬微区的复合微观结构;通过准静态单轴拉伸测试、显微硬度测试和循环应力松弛测试等,研究和分析塑性变形行为和力学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微观结构表征,最后分析并阐明了两种微观结构的塑性变形机理和应变硬化机理。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SMAT技术获得了GNS-Ni。准静态拉伸实验结果表明,GNS-Ni的屈服强度取决于梯度层的硬度及其分布,GNS-Ni的屈服强度范围在260-450MPa之间,为粗晶Ni (70MPa)的4-6倍;相比CG-Ni45%左右的均匀塑性,GNS-Ni的均匀塑性为13%-35%。 观察到GNS-Ni存在四种屈服现象,即1)连续屈服(continuous yielding),即变形时应力不断增加,产生连续的应变硬化;2)瞬态应变硬化(transienthardening),即材料屈服后,应力缓慢上升,应变硬化率产生平台,最终进入连续的应变硬化;3)屈服点(yield point),即进入塑性变形后,出现应力降低,但材料不失稳,在很小的应变范围内应力上升,重新获得应变硬化能力;4)屈服降(yield drop)即进入塑性变形后,出现应力降低,材料迅速失稳断裂,无应变硬化能力。其中,首次在梯度结构材料中观察得到屈服点现象。 拉伸变形前后的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拉伸前材料整体呈硬度梯度分布,表层硬度高,心部硬度低。拉伸后材料整体硬度均得到提升,但心部硬度的上升高于梯度表层,因此,梯度表层和心部硬化能力的适当保留,使梯度样品获得了良好的强度-塑性匹配。 循环应力松弛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粗晶(CG, coarse grain)在变形过程中可动位错密度逐渐降低,yield point的梯度结构在变形过程中可动位错密度的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结合经典的位错理论分析可知,梯度结构在拉伸变形的过程中,可动位错不断形成且密度不断增加,产生加工硬化,有效抑制材料的变形局部化,从而提高均匀塑性。 2.利用ECAP技术对1道次制备了超细晶Ni,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原始超细晶镍具有层片状结构特征,片层厚度约为300-500nm。对ECAP挤压后样品进行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退火处理。 准静态拉伸实验结果表明,原始UFG-Ni的屈服强度为570MPa,为粗晶的近6倍,但只有1%的均匀拉伸伸长率。经427℃54h退火后,屈服强度与原始超细晶相比几乎保持不变,却获得了5%的均匀拉伸伸长率。477℃8h退火后,材料的屈服强度降为320MPa,但获得了17%的均匀拉伸伸长率,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电子背散射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两种退火制度均使材料获得了软-硬微区结构,再结晶晶粒呈岛状分布于变形态晶粒中。477℃8h退火组织,再结晶晶粒尺寸(>10μm)和体积分数较大(50%左右);427℃54h退火组织,再结晶晶粒体积分数较小(10%左右)。材料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与变形过程中软区和硬区间的应变分配有关。
【图文】:

示意图,技术,示意图,机械研磨


图 1.1 两种典型的 SPD 技术示意图:(a)ECAP,(b)SMATFig. 1.1 Two typical SPD schematic diagram: (a) ECAP, (b) SMAT与湮灭)趋于平衡。对于大多数中、高层错能的金属或合金,其晶粒细化机制通常错界面对原始粗大晶粒的分割,即位错分割机制。而对于低层错能的金属或合金,变量下原始粗大晶粒除了位错分割机制外,还被孪晶界面不断分割,在孪晶和位错互作用下,将晶粒细化,即孪晶细化机制。.2 表面机械研磨技术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 Surface Mechanical Attrition Treatment)是一种表面纳米术。SMAT 技术与传统体相 SPD 技术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通过高应变速率和应变传现表层晶粒细化,获得梯度结构;而后者的应变速率较低,实现材料整体的细化,均质结构。SMAT 技术的研究开展较早, Tao[34]等于 1999 年利用喷丸技术实现了表面纳米化。图 1.1(b)为表面机械研磨加工过程示意图,将样品固定于真空容器内

应变率,晶粒尺寸,样品,心部


图 1.2 (a)SMAT 处理后沿样品深度方向的应变及应变率分布,(b)Fe 经 SAMT 处理后晶粒尺寸及取向角沿深度分布[35]Fig. 1.2 (a) Distribution of strain and strain rate along the depth of sample treated by SMAT, (b) Thedistribution of grain size and misorientation along the depth of SMAT Fe[35]SMAT 加工样品的过程中,弹丸从不同角度不断冲击样品表面,使得材料表面发生严重的塑性变形,随着时间的延长,,应变不断积累,会使得样品表面的粗晶晶粒不断细化。同时从样品厚度方向上看,从表层到次表层再到心部,由于存在应变梯度,使得材料沿厚度方向的微观结构特别是晶粒尺寸呈现出梯度分布,即从表层至心部,晶粒尺寸由小到大。如图 1.2 所示,经 SMAT 处理后,样品沿厚度方向从表层至心部的应变、应变率及晶粒尺寸分布情况。(a) (b)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38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显娟;鲁世强;王克鲁;郑海忠;肖璇;;基于Prasad判据的全片层TA15钛合金塑性流动失稳预测[J];航空材料学报;2010年02期

2 李瑞婷;郭伟;朱颖;曲平;康慧;李小强;杜清良;宋鹏;;TC4钛合金超塑成形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展望[J];航空制造技术;2012年15期

3 李卓梁;丁桦;李继忠;;钛及钛合金剧烈塑性变形的研究进展[J];航空制造技术;2013年16期

4 刘瑛;徐海璐;;金属材料表面自纳米化及其研究现状[J];纳米科技;2013年04期

5 王学德;聂祥樊;罗思海;李启鹏;徐大力;;不同冲击次数下激光冲击对TC11钛合金的影响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3年09期

6 罗顺社;魏炜;魏新善;赵会涛;刘晓鹏;;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结构表征及发展趋势[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年09期

7 董飞;华睿;钱陈豪;李萍;;ECAPT过程中TE工艺对ECAP变形规律的影响[J];精密成形工程;2013年05期

8 杨平;;再结晶及晶粒长大国际会议的Smith奖及其获奖者—《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的基本概念与名人典故[J];金属世界;2013年05期

9 伍波;赵满秀;刘婷婷;苏旭平;吴长军;王建华;;新型形变热处理2618铝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J];航空材料学报;2013年05期

10 尤海峰;周承恩;;大塑性变形致金属铜纳米化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吴跃;陈文琳;李伟;;等径角挤压制备超细晶材料的研究进展[A];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成立50周年论文集[C];2014年

2 李杨;王亮;张丹丹;沈烈;王春华;;42CrMo钢表面纳米化对离子渗氮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四)[C];2010年

3 魏承炀;;再结晶织构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A];2014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4 简敏;付道贵;王美玲;李刚;邹从沛;;碳化硼-铝硅复合材料的热压缩流变应力研究[A];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学技术年报(2012)[C];2014年

5 马世宁;巴德玛;;堆焊修复层表面纳米化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四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徐新生;李澄;林志华;吕坚;;一种诱导薄壁管结构屈曲模态的新技术[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4暨第三届钱令希计算力学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4年

7 计红军;王君兆;李延林;李明雨;;多层铝箔超声键合界面连接机制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S02高能束及特种焊接[C];2013年

8 赵慧慧;封小松;熊艳艳;董丰波;胡蓝;郭立杰;;薄壁铝合金微搅拌摩擦焊温度控制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S02高能束及特种焊接[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显娟;片状组织TA15钛合金α+β相区塑性变形特性及等轴化行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2 罗开玉;激光冲击不锈钢抗腐蚀性能及微观强化机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3 白涛;不锈钢表面纳米化对应力腐蚀敏感性影响的小冲杆试验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4 任国成;AZ31镁合金ECAP挤压过程塑性变形与组织演变规律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炊鹏飞;基于快速多重旋转碾压的低碳钢与不锈钢表面纳米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王鸿鼎;铝热法制备的大尺寸纳米晶铁基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7 李朋娜;新型铁基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文鹏飞;热、力载荷对方钴矿基热电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常毅;大孔间距阳极氧化铝及其双层结构的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郭得峰;严重塑性变形锆金属的微结构演化与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红涛;基于DEFORM-3D平台不锈钢板材热轧工艺模拟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2 梁晓宇;12%Cr钢热锻裂纹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3 马含悦;316L不锈钢热老化现象的电子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4 张学敏;Ti40阻燃合金高温变形机理及开裂准则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5 魏新鹏;Mn18Cr18N钢热锻中损伤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培峰;TC11钛合金热变形行为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7 江想莲;TC11钛合金热变形行为及其组织演变规律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8 熊鸿康;5052铝合金双面搅拌摩擦点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3年

9 刘林林;金属卟啉配合物有序膜及其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10 赵修彬;线状和树叶状Co_3O_4纳米材料的水热合成及其性质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63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63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9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