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MoS-2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4 14:29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MoS-2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研究方法。该方法首先对MoS-2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合成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的结果对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分解,利用电化学性能的分解结果完成对MoS-2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仅改善了复合金属氧化物电化学性能的倍率性能,还提高了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循环稳定性。
【图文】:

电极


剑?)进行简化可得:Eeffg≈Eg+h2π22μR2(9)由此完成对MoS-2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分析。2实验结果与分析为了证明MoS-2复合金属氧化物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性,需要进行一次实验。在Matlab的仿真环境下搭建MoS-2复合金属氧化物电化学性能的实验平台。实验数据来自北京某化学研究所,以炭黑为导电试剂,偏氟乙烯均聚物为粘结试剂,MoS-2活性材料与炭黑和偏氟乙烯均聚物之间的比为8∶1∶1进行混合制备成电极材料,在100mA/g的电流密度以及0.5~3.0V的电压范围内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图1表示为MoS-2在0.5~3.0V间的充放电曲线图。图1MoS-2在0.5~3.0V间的充放电曲线图Fig.1MoS-2chargeanddischargediagrambetween0.5~3.0V由图1能看出,MoS-2的电极在1.8V时发生了变化,在MoS-2的充电过程中,MoS-2电极在2.5V时出现了高峰,相对应的锂离子与MoS-2电极材料中锂脱出的过程,相对于介孔MoS-2的电极材料,在0.5~3.0V的电压区间的电极显示较低的可逆比容量,经过循环后,,MoS-2电极表现了很好的循环稳定性。图2是MoS-2复合材料在0.5~3.0V电压间的循环性能图。由图2能够看出,MoS-2电极除了第一次充放电时的可逆比容量的损耗较大一些,在后续的循环中,循环的曲线重合性较好。经过多次的充放电循环测试后,MoS-2复合材料电极充放电的比容量可稳定在130mAh/g左右,由此可说明,在该电压区间的脱嵌过程未损坏MoS-2电极材料的结构,表现出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图3表示MoS-2在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的曲线图。从图3中能够看出,在100mA/g的低倍率线第一次放电的比容量表示为640mAh/g,第一次充电的容量在660mAh/g,在400mA/g的低倍率线第一次放电的比容量表示为490mAh/g,第一次充电的容量在46

循环性能,复合材料,电压,比容量


循环中,循环的曲线重合性较好。经过多次的充放电循环测试后,MoS-2复合材料电极充放电的比容量可稳定在130mAh/g左右,由此可说明,在该电压区间的脱嵌过程未损坏MoS-2电极材料的结构,表现出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图3表示MoS-2在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的曲线图。从图3中能够看出,在100mA/g的低倍率线第一次放电的比容量表示为640mAh/g,第一次充电的容量在660mAh/g,在400mA/g的低倍率线第一次放电的比容量表示为490mAh/g,第一次充电的容量在460mAh/g,在800mA/g的中倍率线第一次放电的比容量表示为480mAh/g,第图2MoS-2复合材料在0.5~3.0V电压间的循环性能图Fig.2MoS-2cyclicperformancediagramofcompositematerialat0.5~3.0Vvoltage(a)100mA/g(b)400mA/g(c)800mA/g图3MoS-2在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的曲线图Fig.3MoS-2curveofcharginganddischargingunderdifferentmagnification1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贾志刚;李艳华;;低维复合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合成研究进展[J];无机盐工业;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谢江坤;晏乃强;瞿赞;黄文君;;新型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除汞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S05 大气污染与控制[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顾智军;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可控制备、结构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武佳;Co-M-Al复合金属氧化物薄膜制备及其选择性氧化性能[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赵殿云;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锂电性能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6年

3 潘科成;前体法制备复合金属氧化物/氮化碳复合材料及其光驱动过氧化氢形成机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4 武碧波;水滑石前体法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可控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5 祝雅杰;层状前体法制备复合金属氧化物/碳纳米管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徐紫凤;层状前驱体拓扑转变制备复合金属氧化物在气敏传感中的协同作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7 周纪登;磁性荧光性水滑石材料的设计与多孔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构筑[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金学民;改性碳—镧系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65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65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8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