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相和单斜相氧化锆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本文关键词:四方相和单斜相氧化锆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ZrO_2纳米颗粒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釉料、涂料和陶瓷等领域。而ZrO_2纳米颗粒的物相、颗粒形貌、分散性、尺寸和尺寸均匀性都是影响其产品性能的重要因素。ZrO_2有立方相(c)、四方相(t)和单斜相(m)三种主要结构,不同晶型的ZrO_2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如:c-ZrO_2具有较高的氧离子传导性,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电解质和氧传感器;t-Zr O2纳米颗粒由于相转变特性,是增韧陶瓷及含锆复合材料的重要原料;而m-ZrO_2纳米颗粒由于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较高的介电常数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广泛用于催化剂、栅极介电层和骨植物生物涂层等。而颗粒形貌和分散性会直接影响粉体的流动性和填充能力,球形颗粒,分散性越好,粉体的流动性就越好,填充能力也越强。颗粒尺寸会决定粉体的烧结活性,颗粒尺寸越细小,表面能就越高,烧结活性也越高。另外,尺寸均匀性也很重要,宽尺寸的颗粒在烧结过程中,容易出现大颗粒吞噬小颗粒的现象,导致晶粒异常长大,难以获得纳米晶陶瓷。因此要想获得高性能的产品或器件,首先要制备出颗粒尺寸细小、分散性良好、形貌规则且尺寸均匀的特定相ZrO_2纳米颗粒。但是纳米颗粒由于表面能很高,极易发生团聚,团聚体的存在会降低颗粒的流动性、催化活性和烧结活性等,严重影响粉体的使用性能。因此,解决团聚问题是制备ZrO_2纳米颗粒的关键。通常可用两种途径来提高纳米粉体的分散性: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方法,在合成纳米颗粒的过程中采取一定措施来减轻或避免团聚,如:表面活性剂法。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方法,用物理法或者化学法将块材直接破碎成纳米颗粒,如球磨法。虽然以有机锆盐为原料,表面活性剂作辅助时,采用溶剂热法或溶胶凝胶法可制备出较分散的ZrO_2纳米颗粒,但仍存在产物纯度低、成本相对较高且制备条件苛刻等问题。因此,开发成本低、操作简单的制备高质量t-ZrO_2和m-ZrO_2纳米颗粒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工作以氧氯化锆为锆源、氢氧化钠为沉淀剂,采用沉淀法制备出t-ZrO_2纳米颗粒。但制备出的t-ZrO_2纳米颗粒有严重的团聚现象。为改善已团聚粉体的分散性,我们课题组提出用腐蚀的方法来打开硬团聚,使纳米颗粒重新分散。通过将400°C煅烧2 h和500°C煅烧0.5 h的样品,在120°C的条件下用HCl腐蚀75 h后,分别得到平均颗粒尺寸为4.5 nm和6 nm,粒径分布在2-11 nm和3-12 nm的分散性良好的纯的t-ZrO_2纳米颗粒。随后,将平均颗粒尺寸为6 nm、粒径分布范围为3-12 nm的t-ZrO_2纳米颗粒为原料制成生坯,采用两步烧结法(1150°C/1000°C保温10 h)制备出了平均晶粒尺寸为110 nm且致密度为99.9%的纯m-ZrO_2纳米晶陶瓷。相比于t-ZrO_2纳米颗粒的制备,m-ZrO_2纳米颗粒的制备更具挑战性,迄今为止,很少有报道合成出了分散性良好、颗粒尺寸细小的m-ZrO_2纳米颗粒。这是由于m-ZrO_2的表面能大于t-ZrO_2,因此当颗粒尺寸较小时,表面能对整个能量的贡献更大,ZrO_2纳米颗粒倾向于以四方相形式存在而非单斜相。我们用两种方法对m-ZrO_2纳米颗粒进行了制备。首先以氧氯化锆为锆源,氨水为沉淀剂,采用沉淀法制备出四方相和单斜相共存的混合相ZrO_2纳米颗粒。然后以H2SO4为腐蚀介质在120°C腐蚀75 h后得到纯m-ZrO_2,所得样品中颗粒分散性较好,但形貌不规则。随后,我们以氧氯化锆为原料,尿素为矿化剂,采用水热法在180°C保温6 h,制备出了分散性良好、平均颗粒尺寸为4.6 nm、粒径分布范围为2-11 nm的纯的m-ZrO_2纳米颗粒,将其压制成坯后,采用两步烧结法(950°C保温10 h/1150°C保温1 h)制备出了平均晶粒为95 nm、致密度为95%的纯m-ZrO_2纳米晶陶瓷。
【关键词】:腐蚀法 t-ZrO_2 m-ZrO_2 纯m-ZrO_2纳米晶陶瓷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83.1;TQ134.1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引言11-22
- 1.1 陶瓷粉体11-12
- 1.2 ZrO_2概述12-17
- 1.2.1 ZrO_2的结构与性质12-14
- 1.2.2 ZrO_2纳米颗粒的应用14-15
- 1.2.3 ZrO_2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15-17
- 1.3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17-18
- 参考文献18-22
- 第二章 纳米颗粒的表征方法22-26
- 2.1 X射线衍射(XRD)22-23
- 2.2 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SEM)23
- 2.3 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TEM)23
- 2.4 拉曼光谱(Raman)23-24
- 2.5 光致发光光谱(PL)24
- 2.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24
- 2.7 阿基米德法测陶瓷坯体相对密度24-25
- 参考文献25-26
- 第三章 腐蚀法制备t-ZrO_2纳米颗粒26-43
- 3.1 概述26-27
- 3.2 实验准备27
- 3.3 实验过程27-28
- 3.4 样品的表征和分析28-37
- 3.4.1 样品的XRD表征28-30
- 3.4.2 t-ZrO_2样品的TEM表征30-35
- 3.4.3 t-ZrO_2样品的腐蚀机理探究35-36
- 3.4.4 t-ZrO_2纳米颗粒的Raman表征36
- 3.4.5 t-ZrO_2纳米颗粒的PL表征36-37
- 3.5 t-ZrO_2纳米颗粒粉体的烧结活性研究37-40
- 3.6 本章小结40-41
- 参考文献41-43
- 第四章 腐蚀法及水热法制备m-ZrO_2纳米颗粒43-54
- 4.1 概述43
- 4.2 实验准备43-44
- 4.3 实验过程44-45
- 4.3.1 腐蚀法实验过程44
- 4.3.2 水热法实验过程44-45
- 4.4 腐蚀法所得样品的表征和分析45-47
- 4.4.1 样品的XRD表征45-46
- 4.4.2 样品形貌的TEM表征46-47
- 4.5 水热法所得样品的表征和分析47-51
- 4.5.1 样品的XRD表征47-48
- 4.5.2 m-ZrO_2的TEM表征48-50
- 4.5.3 m-ZrO_2纳米颗粒的FTIR表征50-51
- 4.6 m-ZrO_2纳米颗粒粉体的烧结活性研究51-52
- 4.7 本章小结52
- 参考文献52-54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4-56
- 5.1 结论54-55
- 5.2 创新点55
- 5.3 展望55-56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56-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颗粒分散科学与技术》[J];分析化学;2009年08期
2 ;《颗粒分散科学与技术》[J];分析化学;2009年10期
3 ;《颗粒分散科学与技术》[J];分析化学;2009年12期
4 ;《颗粒分散科学与技术》[J];分析化学;2010年02期
5 ;《颗粒分散科学与技术》[J];分析化学;2010年05期
6 ;《颗粒分散科学与技术》[J];分析化学;2010年06期
7 张宇,刘家祥;颗粒分散[J];材料导报;2003年S1期
8 ;《颗粒分散科学与技术》[J];分析化学;2009年07期
9 ;《颗粒分散科学与技术》[J];分析化学;2009年09期
10 ;《颗粒分散科学与技术》[J];分析化学;2010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孔成栋;金属铝纳米颗粒燃烧机理及动力学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温术来;微米级钴颗粒的制备及其高频电磁动态响应与吸波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明;不同环境因子对人工纳米TiO_2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迁移与转化的机制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2 周华;四方相和单斜相氧化锆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D];兰州大学;2016年
3 汤才铄;中央扩散型精矿喷嘴空气动力学特性冷模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4 高正娟;颗粒分散体系电磁特性基础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5 刘飞;沉降颗粒激光散射像点运动图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李冰;水溶性富勒烯纳米颗粒的制备及高温高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四方相和单斜相氧化锆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6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