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红薯渣接枝乙酸乙烯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反应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7 21:58
【摘要】: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乙酸乙烯酯为接枝单体,制备了红薯渣接枝乙酸乙烯酯接枝共聚物,通过IR及SEM等测试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红薯渣接枝乙酸乙烯酯聚合反应过程中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红薯渣浓度对接枝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关联出在低引发剂浓度下,接枝聚合反应的速率方程为:Rg∝K[M]~(0.37)[AGU]~(0.57)[APS]~(0.28)。
【图文】:

红外光谱图,扫描电镜图,乙酸乙烯酯,接枝共聚物


的计算接枝反应数率Rg表示单位时间内接枝反应单体浓度的变化量。其反应速率可由接枝链上单体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量求得。由实验得出,接枝单体的质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多,但其单位时间内的增量基本恒定,可近似认为初期反应速率不变。接枝反应速率Rg按照式(1)进行计算。Rg=mM×t×v×100%(1)式中,,m为接枝产物质量,g;M为乙酸乙烯酯的分子量,g/mol;t为反应时间,min;v为反应体积,L。2结果与讨论2.1扫描电镜分析图1为红薯渣的扫描电镜图。由图可以看出,红薯渣颗粒大小不一,表面粗糙且有很多孔隙。图2为红薯渣接枝乙酸乙烯酯的扫描电镜图。由图可发现接枝红薯渣表面比较光滑平整,空隙较少,说明红薯淀粉接枝共聚物打破了原有红薯渣的规整性和外貌,表明乙酸乙烯酯已经成功的接到了红薯渣上。图1红薯渣扫描电镜图图2红薯渣接枝共聚物扫描电镜图2.2红外光谱分析图3为红薯渣的红外光谱图。由图3可以看出在1019、1158、1372、1643cm-1附近出现了红薯渣中葡萄糖单元的C—O键对称与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在3427cm-1和2930cm-1处两图都出现较强的多羟基吸收峰。图4为红薯渣与乙酸乙烯酯接枝共聚物的红外光谱图。由图4可以看出在1740cm-1处出现了明显的酯基吸收峰,证明有乙酸乙烯酯参与了接枝反应。由于纯的接枝产物中已经去除了乙酸乙烯酯均聚物,由此可以证明,接枝产物为红薯渣与乙酸乙烯酯的接枝共聚物。图3红薯渣红外光谱图图4红薯渣接枝共聚物红外光谱图2.3乙酸乙烯酯浓度对反

红外光谱图,接枝共聚物,扫描电镜图,红外光谱分析


链上单体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量求得。由实验得出,接枝单体的质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多,但其单位时间内的增量基本恒定,可近似认为初期反应速率不变。接枝反应速率Rg按照式(1)进行计算。Rg=mM×t×v×100%(1)式中,m为接枝产物质量,g;M为乙酸乙烯酯的分子量,g/mol;t为反应时间,min;v为反应体积,L。2结果与讨论2.1扫描电镜分析图1为红薯渣的扫描电镜图。由图可以看出,红薯渣颗粒大小不一,表面粗糙且有很多孔隙。图2为红薯渣接枝乙酸乙烯酯的扫描电镜图。由图可发现接枝红薯渣表面比较光滑平整,空隙较少,说明红薯淀粉接枝共聚物打破了原有红薯渣的规整性和外貌,表明乙酸乙烯酯已经成功的接到了红薯渣上。图1红薯渣扫描电镜图图2红薯渣接枝共聚物扫描电镜图2.2红外光谱分析图3为红薯渣的红外光谱图。由图3可以看出在1019、1158、1372、1643cm-1附近出现了红薯渣中葡萄糖单元的C—O键对称与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在3427cm-1和2930cm-1处两图都出现较强的多羟基吸收峰。图4为红薯渣与乙酸乙烯酯接枝共聚物的红外光谱图。由图4可以看出在1740cm-1处出现了明显的酯基吸收峰,证明有乙酸乙烯酯参与了接枝反应。由于纯的接枝产物中已经去除了乙酸乙烯酯均聚物,由此可以证明,接枝产物为红薯渣与乙酸乙烯酯的接枝共聚物。图3红薯渣红外光谱图图4红薯渣接枝共聚物红外光谱图2.3乙酸乙烯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固定红薯渣的浓度为0.1943×10-3mol/L,过硫酸铵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秀丽,王爱萍,刘立君,尤瑜升,孙红彦;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乙酸乙烯酯含量测定方法探讨[J];化学分析计量;2001年03期

2 田炳寿,程正,贾向群;乙酸乙烯酯聚合中分子量的控制[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7年02期

3 张文林;杜威;孟楠;孙如意;李春利;;常压下硅醚-乙酸乙烯酯体系汽液相平衡的测定与关联(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14年02期

4 徐惠富;乙酸乙烯酯催化剂的工业应用研究[J];石油化工;2002年04期

5 王成云;杨左军;张伟亚;沈雅蕾;;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乙酸乙烯酯的红外光谱法测定[J];上海塑料;2010年03期

6 江之桢,王光祖,刘鲁滨,李荣芳;乙酸乙烯酯活性的测定方法[J];高分子通讯;1959年06期

7 李青山,王雅珍,董志辉,王忠伟,富彦珍;微型乙酸乙烯酯乳液聚合实验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8 刘天宇,许鹏;影响丙烯腈和乙酸乙烯酯混合物分析因素的探讨[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9 冯海柯;贺媛;淡宜;;窄分子量分布的乙酸乙烯酯聚合物的制备[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02期

10 漆亮亮;英晓光;李晓;张卫英;徐雯;;乙酸乙烯酯接枝改性海藻酸钙凝胶微球[J];化工进展;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冯海柯;储王华;淡宜;;(乙酸乙烯酯—丙烯酸)共聚物的制备及结构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2 邢洋;麻馨月;时君友;;丙烯类单体改性乙酸乙烯酯乳液胶粘剂的研究[A];北京粘接学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暨胶粘剂、密封剂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魏彦林;陈亚芍;黄长征;;注入型人工晶状体材料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功能高分子科学前沿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张少飞;蒋梦兰;王荣民;何玉凤;刘发瑞;;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调湿涂料的制备与性能[A];热烈庆祝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中国化学会第16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徐盛洋 吴光哲;江阴乙酸乙烯酯出口逐月放大[N];中国化工报;2014年



本文编号:2580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80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1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