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磁敏颗粒夹杂复合软材料与结构的多场性能实验表征及耦合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07:54
【摘要】:作为近些年新兴的一类电磁智能材料,磁敏颗粒夹杂复合软材料具有非接触、远程、磁场可调控的力学与力磁耦合特性,特别是在外场作用下可产生快速、可逆、超大变形,使其在智能驱动与传感、主动减震降噪、仿生机器人等现代高新技术领域表现出诱人潜力和应用前景。由于该类复合材料的主要承载体是具有软物质特性的橡胶类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其磁控力学响应与力磁耦合性能更易受夹杂相的磁学特性、微结构分布特征以及外加磁场、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深入探究与磁敏颗粒夹杂复合软材料基础力学性能相关联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多场行为,是该类智能复合材料多场性能表征和揭示耦合行为机制的基础与核心课题。基于基础实验测试、理论与数值分析等手段与方法,本文较系统地制备并表征了不同组分比、不同磁性磁敏颗粒夹杂复合软材料与结构在均匀、非均匀磁场以及温度场下的基本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和设计了两类新型的磁敏颗粒夹杂复合软材料的智能微结构,并深入开展了多场下的耦合行为与特征研究。1、基于胶料、交联剂以及磁敏颗粒混合的制备工艺,成功制备了性能稳定的含有不同粒径羰基铁粉的复杂多相材料,开展了相关的力磁性能实验表征。进一步,将描述聚合物材料循环变形的本构关系推广应用于磁敏颗粒夹杂复合软材料在磁场下的加、卸载变形行为研究,较好地解释了加、卸载过程中的力磁行为。其次,针对不同磁学特性铁粉、钴粉混合的多相复合材料,分析了材料微结构、热稳定性等基本性能,并探讨了其力磁耦合性能。相关结果解释了夹杂相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机制,并为充分发挥材料的特性及提高性能作出了可供参考的依据。2、针对外加非均匀磁场中的磁敏颗粒夹杂复合软材料,实验研究了梯度磁场分布对其准静态剪切性能和动态粘弹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磁偶极子理论模型分析了材料力学行为的磁场依赖机制,进一步提出并发展了一种新的、简单、有效表征磁致粘弹力学特性的方法—轴向共振法。基于提高磁场利用效率和一体化设计思想,将线圈埋置于复合软材料内部用于产生局部高梯度磁场,制备了驱动与响应一体化的磁敏智能复合材料。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双向驱动、高磁流变效应的显著性能,对于一些高效、微驱动与响应结构的设计与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3、磁敏颗粒夹杂复合软材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往往具有温度敏感性。为此,基于研究组研制的低温力学多场测试系统,扩展了背景磁场和温控功能,开展了温度与磁场共同作用下复合材料多场性能和准静态剪切力学响应的实验研究。通过综合考虑磁场、温度对磁势能和应变能的影响,建立了一描述剪切变形模式下磁敏复合软材料多场行为的超弹性本构模型,含有较少材料参数且模型参数具有明确物理意义并可实验测得;模型的理论预测结果与实验吻合良好,实现了力-磁-热多场共同作用下磁敏颗粒夹杂复合软材料剪切行为的有效表征与预测。4、首次设计和研制了一种具有响应迅速、可逆大变形和多环境适应性的磁驱动花瓣状微结构。从实验和理论分析两个方面,开展了该智能柔性微结构在外磁场驱动下的力学响应和力磁耦合特征研究,测试并实现了该微结构不同液体环境中对不规则形状与软表面物块的抓取和搬运,可拓展应用于非接触、远程磁场驱动的柔性机械操纵平台。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磁驱动的柔性仿生鱼概念模型,建立了仿生鱼磁-流-固多场耦合行为的数值模型并进行了定量仿真研究,探讨了仿生鱼在外加磁场驱动下的运动模式与机制。相关结果可望为该类仿生器件在智能远场驱动、药物输送等领域的潜在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杨锋;杨启梁;;虚拟仪器技术在汽车性能实验中的应用[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张海娟;余晓流;孟北京;谈莉斌;;回转支承性能实验台方案研究[J];机械工程师;2009年09期

3 王泽剑;刘东;;排风柜全性能实验台气流组织模拟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7年01期

4 丁叮;;输送带抗冲击、防撕裂性能实验系统[J];橡塑技术与装备;2008年03期

5 王芳;;晶体和非晶体导热性能实验探讨[J];物理通报;2008年07期

6 惠记庄;邹亚科;;液力变矩器性能实验台的研究[J];起重运输机械;2007年12期

7 熊国辉;王银峰;严鑫;范红途;朱跃钊;;中温水平环路热虹吸管传热性能实验研究[J];化工机械;2017年05期

8 章剑和;“晶体和非晶体导热性能实验仪”的设计[J];教学仪器与实验;1994年04期

9 赵亚乾,黄晓晖,李康敏,方志健;固定化活性污泥球形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能实验[J];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1997年01期

10 范例;田晓雪;王开松;;车辆性能实验平台软件设计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蔺洁;樊洪明;毕月虹;;“散热器性能实验”的改革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2 卢颂峰;杨晓延;;机械性能实验课是培养综合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A];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 教学论文)[C];1995年

3 李小雷;张振宇;卢芳云;;土的动态性能实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肖建伯;邓红兵;;基于纳米技术的发动机性能实验研究[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肖建伯;邓红兵;;基于纳米技术的发动机性能实验研究[A];晋冀鲁豫鄂蒙川云贵甘沪湘渝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贵州、重庆分册)[C];2009年

6 漆鹏程;何雅玲;孟祥兆;杭天琪;;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性能实验研究与气体冷却器的数值模拟[A];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侯书新;蔡波;李德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热质交换设备(散热器)性能实验台的改造[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可慧;古仁红;李明;王金海;周刚;;高强度钛合金及其抗高速冲击性能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张从领;张雷;张立锋;李大奇;赵云伟;;抛光用电流变液性能实验研究[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居建国;李文晓;薛元德;黄维悦;杨劲松;周士哲;;复合绝热管低温性能实验研究[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魏潇;第三批防水卷材耐根穿刺性能实验结果将揭晓[N];中国建材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张哲浩;开放共享的电介质材料性能实验平台[N];科技日报;2009年

3 电友;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N];电子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伟;磁敏颗粒夹杂复合软材料与结构的多场性能实验表征及耦合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2 王瑜;机载闭式喷雾冷却系统性能实验及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星汉;电主轴综合性能实验系统的研制[D];吉林大学;2017年

2 王飞;板翅式换热器性能实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张振;振荡流回热器性能实验装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王柳;翅片管换热器的性能实验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苏咸伟;火电厂直接空冷凝汽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6 井广宁;新型套管式光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及微藻培养性能实验[D];天津大学;2012年

7 周洪举;闭式循环柴油机排气冷却吸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姚兰;溶液空调性能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9 郑西彬;车联网环境下WiFi网络性能实验床的设计[D];长安大学;2015年

10 毛欣欣;脉动热管传热极限的热性能实验及可视化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88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88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1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