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功能化聚多巴胺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00:54
【摘要】:多巴胺(4-(2-乙胺基)苯-1,2-二酚)是一种典型的儿茶酚基衍生物,在碱性条件下可以自聚合形成聚多巴胺纳米粒子。作为一种新颖的光热治疗(PTT)试剂,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但是转换效率较低,大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此外,目前报道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的提纯方法均为高速离心法,但高速离心法效率差、产率低,且会引起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的不可逆聚集,导致纳米粒子的储存稳定性较差。本论文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标,首先利用丙酮沉淀法实现了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的高效提纯;在此基础上,制备了聚多巴胺-吲哚菁绿复合纳米粒子,大幅提高了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的光热转换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沉淀法高效提纯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利用“沉淀-再分散法”高效制备了聚多巴胺纳米粒子水分散液。首先利用溶液氧化法制备了分散在水/乙醇中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然后向分散液中加入丙酮使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絮凝。收集沉降物,用丙酮冲洗并干燥后,加水重新分散得到纯化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水分散液。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仪(DLS)等手段对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的结构、形貌和尺寸等进行表征,对丙酮沉淀提纯法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淀法得到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尺寸均一、形貌规整、分散性好,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且与传统的高速离心提纯法相比,产率大幅提高。(2)近红外光热聚多巴胺-吲哚菁绿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对于丙酮沉淀法提纯得到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分别利用端烷基PEG和端胺基PEG向聚多巴胺纳米粒子表面引入PEG亲水壳层增强其稳定性,随后在聚多巴胺纳米粒子表面负载吲哚菁绿分子,制备聚多巴胺-聚乙二醇-吲哚菁绿复合纳米粒子。对复合纳米粒子的粒径、形貌、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光热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纳米粒子在PBS缓冲液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相比于未负载吲哚菁绿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复合纳米粒子的近红外吸收及光热转换性能均得到提高,且端烷基PEG稳定的复合纳米粒子具有更高的吲哚菁绿负载效率及光热转换效率。
【图文】:

多巴胺,自组装,物理,共价键


第一章 绪论以通过简单且快速的聚合过程得到,但由于在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体,聚多巴胺形成背后论的主题。下,多巴胺单体通过 1,4-迈克尔加成反应发,得到无色多巴胺铬。接着,得到的氧化产成 5,6-二羟基吲哚,Hong[20]和其合作者假:共价氧化聚合和非共价自组装,其原理示巴胺的氧化自聚合,在该机理中,一些多巴,5,6-二羟基吲哚,(多巴胺)2DHI 物理三 5,6-二羟基吲哚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包和氢键相互作用。

多巴胺


第一章 绪论有关。Ball[68]及其同事发现聚多巴胺表面的 ESR 信号几的影响,但 X-射线光电子散射(XPS)结果显示聚多巴生了微弱的增强,而邻苯二酚基团的密度却减弱了。这就一定数量的酚羟基,当其被氧化成醌时能够释放出电子并过程。在合成聚多巴胺过程中,多巴胺氧化成多巴胺醌会释放两能够将金属阳离子还原成对应的金属,,从而使得自聚合后后的金属表面。聚多巴胺的这种金属离子螯合和氧化还原-无机混合材料以及许多实际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登科;黄昊;俞快;李璞;张雪峰;董星龙;;氧化物包覆金属复合纳米粒子的形成机制及稳定性研究[J];中国粉体工业;2008年05期

2 王迁;;PVA-Chitosan-SiO_2荧光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14期

3 钱彬彬;陈红旗;;基于稀土复合纳米粒子的新型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的建立及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尹洪宗,何锡文,刘辉,李文友,陈朗星;金银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光散射特性[J];分析化学;2005年07期

5 赵铭;张幼维;赵炯心;;二氧化硅-聚丙烯腈核-壳结构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4年01期

6 韦伟;张权;郑行望;;Chitosan/Fe_3O_4/SiO_2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催化特性研究[J];化学学报;2013年03期

7 孙莉;刘福田;姜庆辉;孙雪娇;陈秀秀;;单分散性Fe_3O_4/CoO/SiO_2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J];中国陶瓷工业;2010年06期

8 汪绒;韩海洲;郑行望;李玉虎;;磁性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与青铜器的相互作用研究[J];化学学报;2010年17期

9 王文宝;王海涛;杨平;;负载型钌/氧化物复合纳米粒子催化剂的制备和变换催化反应性能[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杨建辉;逯乐慧;张洪杰;;贵金属复合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J];无机化学学报;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洁;陈瑶;张立群;岳冬梅;;碳点/铑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橡胶加氢应用[A];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2 王丹丹;张文珠;叶志强;王桂兰;袁景利;;荧光素-铕复合纳米粒子比率型荧光探针的制备与应用[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田野;杨武利;;高分子复合纳米粒子的结构与其光热效应的关系研究[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C];2015年

4 罗培辉;石高全;;碳点/金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对芳香化合物的拉曼检测[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李胜楠;张凌宇;李鹿;王春刚;;聚丙烯酸/磷酸钙/金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化学-光热协同癌症治疗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五分会:生命科学与医学中的胶体化学[C];2017年

6 张寒;薛亚楠;黄娟;温凯凯;罗晓刚;蔡宁;喻发全;;酸敏感葡聚糖磁性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7 郭成花;李怀祥;王瑞华;张华;;多孔硅复合纳米粒子的光致荧光特性[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赵恢强;吴波;张伟禄;;枝状结构金/钆复合纳米粒子的可控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5)[C];2015年

9 崔彦娜;王德平;李永勇;董海青;叶松;;聚乙二醇/介孔硅球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体外细胞毒性[A];2011年第十一届上海地区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进展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10 高发明;;半导体复合纳米粒子量子尺寸效应的化学键理论[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超宇;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光电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2 刘丽;基于Mn掺杂Zn系列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王珍珍;多孔材料负载贵金属复合纳米粒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制氢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4 姜立忠;有机/无机复合纳米粒子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5 常柏松;基于介孔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性能及药物控释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吕波;金属(铁、镍)复合纳米粒子“核/壳”结构及其电磁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冠男;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及生物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杨伯涵;两亲型“蜈蚣”状接枝聚合物的合成及多功能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D];吉林大学;2014年

9 顾洪溪;多酸/量子点荧光开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韩浩亚;基于球形聚电解质刷的有机—无机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小角X射线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惠晓宁;聚乙烯亚胺/二氧化硅/金属离子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以及电化学特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2 王贺;功能化聚多巴胺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3 崔健;功能型碳点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环境领域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8年

4 孙雪娇;晶种生长法制备金银复合纳米粒子[D];吉林大学;2011年

5 勾明宇;基于磷酸钙的多功能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6 盛丽华;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D];深圳大学;2016年

7 黄文秀;多吡啶钌(Ⅱ)配合物及磁性复合纳米粒子的抗肿瘤活性研究[D];深圳大学;2016年

8 袁树龙;利用嵌段共聚物胶束制备双金属/氧化钛复合纳米粒子[D];济南大学;2014年

9 唐红艳;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环境响应性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载药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卞桂荣;稀土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分析应用[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89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89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3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