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Novastrat型透明聚酰亚胺薄膜质子和电子辐照效应

发布时间:2020-03-19 12:11
【摘要】:本文以Novastrat型透明聚酰亚胺(PI)薄膜在空间薄膜相机上的应用为背景,利用空间带电粒子辐照模拟设备,进行了120keV质子和100keV电子辐照试验,总结了辐照条件下PI膜的光学及力学性能变化规律,采用FTIR和XPS手段分析了PI膜分子内部分基团的变化,并结合拉曼光谱、SEM、EPR及XRD等方法,揭示了PI膜的辐照损伤微观机理。辐照试验表明,在质子辐照下,PI膜在可见光波段的光谱透过率随辐照注量的增加而降低,当注量达到4E15cm~(-2)时,500nm附近的透过率下降24%,平均透过率下降9.387%;通过SEM观察发现,质子辐照后PI膜表面不再平整,出现较多的褶皱,宏观缺陷增加;同时,PI膜的力学性能明显退化,拉伸强度由278MPa下降至115MPa,断裂延伸率由11%下降至4.0%。电子辐照对PI膜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明显弱于质子辐照,当束流密度为1E12cm~(-2)/s时,光谱透过率随注量增加单调下降。通过SEM对PI膜拉伸断口分析发现,质子辐照PI膜表面形成了明显的分层现象,质子影响区域与基体间存在大量微裂纹,而且该区域与基体断裂是不同步的。利用DSC、FTIR、XPS及拉曼光谱综合分析表明,在质子射程范围内,质子辐照破坏了PI分子结构中的羰基、醚键、C-F键和酰亚胺环,继而生成O=C=O基团等众多不饱和基团,使表层发生碳化。XRD分析显示,碳化层中存在似于C_(13)N_(14)H_8晶体的结构,这种分层结构抗层间撕裂能力较弱,导致力学性能大幅下降;由于电子射程远大于膜厚,辐照后不会形成分层结构。SEM拉伸断口观察发现,镜面区、雾状区和粗糙区面积变小,排布密度增加。综合分析表明,电子辐照造成分子链醚键和羰基断裂,在PI膜内生成大量热解碳自由基,然后通过自由基反应使分子链发生降解,同时生成O=C=O基团。
【图文】:

薄膜,耐电晕,耐电晕性,杜邦公司


图 1-1 CPI 薄膜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RCB)上的应用[6]1.2.2 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电晕放电是破坏电子元器件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杜邦公司生产的 KaptonCR 系列薄膜是最早推向市场的耐电晕 PI 薄膜,目前,杜邦公司公开了一种耐电晕 PI 薄膜的制备专利:首先使用纳米级的气相氧化铝与溶剂混合均匀,再与制备好的聚酰胺酸溶液共混,通过高温亚胺化得到耐电晕 PI 薄膜,这种薄膜绕制的线圈具有优异的耐电晕性能,耐电晕寿命是传统 PI 膜的 10 倍以上[7]。钟渊化学公司的栗林荣一郎等公开了一种耐电晕性能优异的 PI 制造专利,其表面层叠导热系数均在 2W/(m k)以上,层叠结构的电阻小于 1013Ω,体积电阻率大于 1012Ω/m3,这种 PI不仅耐电晕,而且导热性能高,降低材料热老化速率,甚至其表面电阻和体积电阻率能根据工艺的不同调整到特定值,可以保证薄膜的绝缘性能,其具体方法是在膜上加镀层,,如在 25 μm 的 Apical AH 薄膜上真空蒸镀上一层 1000 的二氧化硅,室温状态下施加 60Hz、1.6 kV 电压,与普通未加镀层的薄膜相比,耐电晕时间由40 min 提高至 150 min[8]。冯宇等将 TiO颗粒掺入到 PI 膜中制成耐电晕 PI 薄膜,

聚苯胺,聚酰亚胺,接枝,分子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聚苯胺,该聚合物结构图 1-2,该聚合物的导电率与接枝聚苯胺的链长有关,2.96~16.20 S/cm 之间[10]。Pengxia Lv 等将聚酰亚胺纤维掺入聚苯胺中制得导电合材料,电导率沿纤维轴方向明显[11]。除了与导电聚合物材料复合之外,还有人试与无机导电材料复合制成导电薄膜,例如 John M. Kinyanjui 等采用将炭黑与酰亚胺溶液混合的方法制备导电聚酰亚胺薄膜,他们也另外在聚酰亚胺薄膜表沉积铂薄膜制成复合导电薄膜,这两类材料的热稳定较好[12]。杨莹采用原位聚法,将导电片状镍粉(CFNP)作为填料掺杂入聚酰亚胺中,并对其改性值得链镍粉-PI 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工艺研究,结果发现,当链状镍粉质量分数为 17时,复合薄膜性能最佳[13]。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33.22;TB38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毅;王先荣;郭兴;王田刚;王瀊;;真空紫外辐照对聚酰亚胺结构与性能的影响[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5年06期

2 沈自才;牟永强;吴宜勇;;电子辐照Kapton/Al薄膜力学性能退化规律与机理研究[J];装备环境工程;2015年03期

3 任小龙;张俊杰;李立严;姬亚宁;杨晓林;;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研究进展[J];中国塑料;2015年05期

4 冯宇;殷景华;陈明华;刘晓旭;雷清泉;;聚酰亚胺/TiO_2纳米杂化薄膜耐电晕性能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22期

5 任小龙;;国外聚酰亚胺薄膜工业发展概况[J];绝缘材料;2012年06期

6 吴国光;;透明聚酰亚胺薄膜[J];影像技术;2012年01期

7 莫鑫;李光;江建明;;一类具有高光学透明、高可溶聚酰亚胺薄膜的合成与表征[J];材料导报;2012年02期

8 李瑞琦;李春东;何世禹;杨德庄;;Kapton/Al薄膜的电子辐照损伤[J];材料研究学报;2007年06期

9 刘金刚;张秀敏;孔祥飞;杨士勇;;无色透明耐高温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06年09期

10 张雯,张露,李家利,张凯;国外聚酰亚胺薄膜概况及其应用进展[J];绝缘材料;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若秋;基于衍射成像系统的薄膜元件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

2 李瑞琦;Kapton/Al二次表面镜带电粒子辐照损伤效应及机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慧;ITO/Kapton/Al表面ZnO纳米线阵列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王春龙;空间大口径可折展薄膜相机机构设计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3 史晓辉;原子氧/质子辐照对聚酰亚胺复合薄膜摩擦学性能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7年

4 杨莹;导电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江汉大学;2016年

5 房昊为;综合辐照聚酰亚胺自由基演化及光学性能退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6 李鹏;应力场与带电粒子辐照耦合作用下聚酰亚胺薄膜的损伤行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姜鹏飞;含氟二胺对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性能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许保祥;KAPTON薄膜电子辐照损伤效应[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尚海波;Kapton薄膜及防护膜的原子氧侵蚀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90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90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f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