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氟代磷酸钒钠微纳结构的可控制备、改性及储钠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1 05:38
【摘要】:作为新兴的储能技术,钠离子电池因钠资源的诸多优势如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且价格低廉在能源领域中蓬勃发展。然而,与锂离子相比,钠离子的半径较大且电位相对较高,因此对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在结构稳定和能量密度方面提出了挑战。正极材料对电池的能量密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人们所研究的正极材料主要有: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型化合物和普鲁士蓝类似物等。然而,有限的储钠容量和较低的工作电压限制了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提升,进而影响其实际应用。与其它类型的材料相比,聚阴离子型材料由于(XOm)n-(X = P、S、Si等)基团中极强的X-O键以及F的诱导效应使其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和工作电压。同时,具有NASICON构型的化合物不仅具有聚阴离子的优势,而且具有极强的钠离子扩散能力,因此该材料是极具潜力的钠离子正极材料。最近几年,NASICON结构的Na_3V_2(PO_4)_2F_3由于自身的优势激发起了研究者广泛兴趣。例如:结构稳定,平均电压较高(3.95 V),理论容量和能量密度相对较高(128 mA h g~(-1)和507 W h kg~(-1)),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性。然而,Na_3V_2(PO_4)_2F_3倍率性能的提升受到较差电子导电性的制约。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以Na_3V_2(PO_4)_2F_3为研究对象,通过水热法对Na_3V_2(PO_4)_2F_3微纳结构进行可控调节,并采用金属离子体相掺杂和导电碳材料表面包覆等改性策略分别来改变材料的本征结构和电子导电性。通过XRD粉末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和热重分析等各种表征技术对其结构、形貌进行表征,揭示晶体生长机理;通过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及交流阻抗等技术研究其电化学行为,将结构与性能有机结合。具体内容如下:(1)利用多元醇协助水热法一步合成了由纳米粒子和纳米片组成的多级Na_3V_2(PO_4)_2F_3空心微米球。通过调控四甘醇的浓度和柠檬酸的相对含量,研究溶剂对Na_3V_2(PO_4)_2F_3空心微米球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柠檬酸的存在下,当水与四甘醇的体积比为1:4时,形成了多级Na_3V_2(PO_4)_2F_3空心微米球,在水热时间演变的基础上研究了该结构的形成机理。此外,探索了多级Na_3V_2(PO_4)_2F_3空心微米球的储钠性能,该结构的钠电行为优于大块和纳米粒子结构的Na_3V_2(PO_4)_2F_3。(2)在多级Na_3V_2(PO_4)_2F_3空心微米球研究的基础上,为改善电子导电性差的问题,本论文通过研究不同剂量Mn元素对Na_3V_2(PO_4)_2F_3中V位进行体相掺杂,发现掺杂后得到的Na3V2-xMnx(PO4)2F3(x = 0、0.01、0.05、0.07)系列化合物中,当x = 0.05时,电池倍率性能最好。然后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掺杂的基础上进行表面碳包覆,最终得到了均匀分布且导电碳层为5 nm的多级Na3V1.95Mn0.05(PO4)2F3@C 空心微米球。Na3V1.95Mn0.05(PO4)2F3@C的放电容量为122.9 mA h g~(-1),在循环500圈后,容量依然保持在109 mA h g~(-1)且库伦效率为99.1%。通过进一步的交流阻抗测试与电路拟合得到:与初始的Na_3V_2(PO_4)_2F_3相比,Na3V1.95Mn0.05(PO4)2F3@C电荷转移阻抗较低且钠离子扩散系数较高。(3)利用水热法通过浓硝酸调控合成了不同形貌的Na3V2(P04)2F3微钠结构并研究了它们的钠电性能。结果表明,当浓硝酸加入量为4mL时,得到由微米片组成的微米花状结构的Na_3V_2(PO_4)_2F_3,其首次放电容量可以达到116.5 mA h g~(-1),经过200圈的循环后,放电容量为94.6 mAh g~(-1)。
【图文】:

示意图,正极材料,工作原理图,科学意义


图1-1.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图[8]逡逑1.1.3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逡逑

晶体,隧道结构,晶体结构,氧化物


A逦a逡逑 ̄逦^逦i.v逡逑图l-2.NaxCo02的晶体结构图:(a)邋P2型,,Cb)邋03型,(c)邋P3型[12】逡逑(2)隧道结构的氧化物逡逑正交Na0.44Mn02具有一个较大的S型隧道结构。最近有研究表明在NaxMn02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83.4;TM9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强强;王书民;王正民;;微波法制备纳米棒状氧化锌及其掺杂改性[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2 刘子传;郑经堂;赵东风;吴明铂;;TiO_2禁带宽度和光吸收系数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J];发光学报;2012年12期

3 冯铭竹;王朋坤;李建平;魏丽丽;张俊;;金属离子掺杂技术在T颗粒射线胶片中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3年04期

4 唐剑文,吴平霄,曾少雁,刘云;二氧化钛可见光光催化剂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05年02期

5 孟琳;翟晶;Neil R.Foster;蒲源;;五氧化二钒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6 孙强强;崔孝炜;;纳米氧化锌的掺杂改性及其光催化应用[J];商洛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7 井立强;孙志华;袁福龙;王百齐;辛柏福;付宏刚;;La和Cu掺杂对纳米TiO_2光生电荷性质的影响及其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J];中国科学(B辑 化学);2006年01期

8 王德胜;;TiO_2光催化剂在污水处理领域中应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关卫鹏;王舜;林大杰;陈锡安;黄少铭;曾跃武;;金属离子(Ni~(2+)和Cd~(2+))掺杂的竹节型钛酸钠纳米线的制备与表征[J];化工新型材料;2009年10期

10 许佩瑶;康玺;王伟;贾丽娟;;掺杂过渡金属离子的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制革废水[J];应用化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小增;傅俊祥;温和瑞;;稀土上转换材料的发光与增强机理研究[A];全国稀土化学与冶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化学与湿法冶金、稀土火法冶金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占昌朝;金属离子掺杂及表面硫酸化改性介孔TiO_2@SiO_2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2 吴雅睿;离子液体协同TiO_2光催化剂制备方法及降解氰、苯酚的性能与机理[D];长安大学;2011年

3 邓芳;TiO_2基光催化剂的制备与污染物降解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杨小俊;锰氧八面体分子筛在合成碳酸二苯酯中的性能及制备成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瑜;氟代磷酸钒钠微纳结构的可控制备、改性及储钠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2 易莎莎;改性氧化锌光催化材料光生电荷行为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刘丽秀;纳米TiO_2膜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祖胜男;可见光响应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马非凡;基于硼酸钆掺杂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改性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7年

6 龚超;长余辉材料与二氧化钛复合蓄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7 王丽娟;负载型TiO_2的制备、改性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8 黄瑞宇;二氧化钛基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

9 栾春艳;金属离子掺杂TiO_2薄膜的制备及光催化有机废水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年

10 叶靖莹;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928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928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7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