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基于多核金属簇的异烟酸基金属有机框架多功能材料的构筑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1 19:15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多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首次被发现,近二十年来在许多研究者的推动下飞速发展。MOFs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的框架材料,由于其具有高比表面积、孔结构可调、易功能化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学、磁学、化学传感、催化和生物医药等领域,成为极具潜力的多功能材料。近来研究表明,使用构型独特的多核金属簇作为次级构筑单元(SBU),既可以为构筑的MOF材料带来更多功能性,又能够利用高核簇的特点防止框架的互穿以得到更大的孔体积和热稳定性。因此,多核金属簇基MOF成为了这个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研究基于多核金属簇基MOF的构筑、结构及相关性能,本论文选择异烟酸作为有机配体,在溶剂热的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基于不同构型且性能优异SBUs(三角形、二聚三角形、三角形聚集的1D链、平面四边形、立方烷型和大环型)的MOFs。我们详细研究了配体的配位特点和配合物结构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究了化合物的磁性、气体吸附与分离以及MOF衍生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等。结果表明:异烟酸作为典型的半刚性多齿配体,在溶剂热反应中倾向于“捕获”多个金属离子,形成簇基多孔MOFs框架结构。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SBU电荷控制策略成功地构筑了两种基于三角形SBU的中性/阳离子MOFs,[Mn_3(μ_3-OH)(in)_4(CH_3COO)(H_2O)]·H_2O(1)和[Co_3(μ_3-OH)(in)_4(DMA)_2(H_2O)]-ClO_4·DMA·3H_2O(2),它们具有相同的hex拓扑结构且框架的电荷受到抗衡离子、溶剂和金属中心的协同控制。去溶剂化的2骨架的Langmuir表面积为839 m~2 g~(-1),对N_2、CO_2和H_2的吸附能力比1更强,这可能是由于2属于阳离子骨架,比中性的1具有更大的有效孔径和稳定性。磁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和2中均存在反铁磁行为。以上结果说明,本章工作中所使用的SBU电荷控制概念可以成为构建多孔中性和阳离子骨架的有效策略。(2)基于对三角形SBU的研究基础,我们利用平面Co_6簇SBU和交替的Mn_6 1D链SBU,合成了两种基于异烟酸的高连接3D MOFs,化合物(CH_3)_2NH_2[Co_6~(II)(μ_3-OH)_2(in)_6(HCOO)_3(NO_3)_2]·4DMF(3)和[Mn_6~(II)(μ_3-OH)_2(in)_6(CH_3COO)_4]·2H_2O(4)。它们都包含一个三角形M_3~(II)(OH)单元,由稀有的syn,anti,syn,anti-和syn,syn,anti-甲酸或乙酸阴离子共配体连接到相邻的三角形单元,形成新颖的六核簇或1D链SBUs。这些SBUs分别与9或10个异烟酸配位,形成两种不同的框架。化合物4具有非常高的水稳定性,且3和4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磁性研究表明,化合物3表现出反铁磁行为,化合物4具有自旋倾斜的反铁磁行为。(3)通过阴离子模板法制备了两种新型3D钴基MOFs,[Co_4(CH_3COO)(in)_5(μ_3-OH)_2]·2H_2O(5)和[Co_4(SO_4)_2(in)_4(DMF)_2]·3DMF(6)。化合物5由稀有的奇数连接(9-连接)立方烷类SBU组成,而化合物6由8-连接的高对称方形共平面簇组成。磁性研究表明,化合物5表现出自旋倾斜的反铁磁有序行为,化合物6存在反铁磁行为。在273 K,1 bar下,化合物5对于CO_2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吸收性能(13.6 wt%),远高于其自身对于CH_4的吸收性能。因此化合物5对CO_2/CH_4具有优异的吸附选择性,此外化合物6对于CO_2的吸附量为8.5 wt%。本工作还通过简单有效的退火处理方法将化合物5转化为超小型的Co_3O_4纳米颗粒,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5衍生的Co_3O_4纳米球具有高且稳定的锂离子储存性质(在200 mA g~(-1)下100次循环后为1100 mA h g~(-1))和优异的倍率性能。这些结果为探索经典几何SBU在构筑簇基MOF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很好的例子,为构建多功能材料(磁孔材料和电化学应用的负极材料等)提供了有效的策略。(4)使用乙酸锰和异烟酸通过溶剂热法得到了一个基于十八核Mn纳米级轮状SBU的稳定微孔MOF,[Mn_3(OH)(O_2CMe)_2(O_2CC_5H_4N)_3]·H_2O(7)。其中Mn_(18)轮是基于{Mn_3}三角形单元的SBU中金属核数最大的,也是唯一由纯二价锰组成的轮状拓扑SBU。通过对化合物7的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具有好的热和湿稳定性。进而对其气体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77 K和1 bar的条件下,7对H_2和CO_2气体表现出中等程度的吸附量以及较高水平的CO_2/CH_4吸附选择性能。我们通过理论计算使用PM6-D3方法研究了7的骨架和H_2分子之间的的键合性。计算结果表明,H_2分子通过强的氢键相互作用吸附在了骨架的羧酸O原子之间。磁性研究表明,化合物7存在反铁磁行为。迄今为止,在所有报道的高核数锰MOFs中,7是第一例研究了磁性的基于3D羧酸的纯二价锰化合物({Mn_x}x≥12)。7中孔隙率和磁性的结合使其成为了多功能分子材料的重要候选之一,证实了通过选择合适的配体和金属盐来合成新的高核SBU以构建微孔MOF策略的可行性。
【图文】:

柏拉图,分子材料,杂化


为 4-10)、高核簇(核数大于 10),其对应的 MOFs 也相继BU 的拓扑几何构型分类,可以分为三角形 SBUs、四边体 SBUs、其它柏拉图和阿基米德多面体 SBUs、1D 链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通过有目的的选择有机配体作为连接几何构型的SBU与连接体相连接就有可能实现簇基MOF们系统地归纳了一些在簇基 MOFs 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包和性能,并总结了其中的规律以便应用于以后的 MOFs 研离子具有不同的配位性能,与适合的连接体相连,得到的OFs 合成中最简单也最常见的。最经典的单核 SBU 是 过进一步连接形成沸石型和金刚石拓扑网络。目前对于单括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热稳定性的金属-咪唑框架化ameworks,ZIFs),以及在高密度磁存储器和量子计算器件子-金属有机框架(Single-Ion Magnets-Metal organic

材料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子材料(Hybrid ZIFs,HZIFs,图 1-1),分子通式为 M4(im)6TO4,并表现出 TO4结构单元的催化活性(T = Mo6+或 W6+)和相较于 ZIFs 材料更好的热稳定性(高达 550℃),这项工作为开发新一代 HZIFs 材料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策略[12]。2016 年 Cano 等人报道了一种新的方形网格拓扑的二维 MOF 材料(DCB@1,图1-2),显示了单离子磁性行为(SIM)。它是遵循合理的合成策略,使用 CoII-SIM 作为节点和很长的有机配体作为连接体来间隔钴离子中心之间的任何磁相互作用,导致四方扭曲的八面体钴(II)离子表现出典型的 SIM 的慢磁弛豫效应[13]。DCB@1 是第一例报道 SIM-MOF 的材料。进一步地,研究者通过单晶转换的方式得到了一系列表现出单离子磁性行为的新型多孔材料。研究表明,金属离子的扭曲环境是本体系具有客体依赖的 SIM 行为的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保学,,王大庆,吴长举,尚树川,邹立状,王晓玲;异烟酸铬(Ⅲ)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5年01期

2 许勋仁;;水中微量氰化物测定方法的改进[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87年04期

3 许勋仁,梁秀芳;水中微量氰化物测定方法的改进[J];环境与健康杂志;1989年01期

4 郑朝峰,孙惠珍,汤玉玮;异烟酸酰肼对衣藻硝酸还原酶活力的影响[J];科学通报;1989年12期

5 李盛栋;;焦化厂废水中氰化物的测定——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J];武汉钢铁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6 匡汉茂,刘冬生,谢慧英,周小群,曾锡瑞;氧化异烟酸铜 (Ⅱ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分析(英文)[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7 张远聪;邓旭忠;蔡泽勇;;相转移催化合成2-氨基异烟酸[J];精细石油化工;2015年03期

8 余华章;;浅谈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氰化物的误差与改进[J];广东化工;2014年09期

9 葛春华,张向东,范平,郭文生,孙丽杰,刘祁涛;异烟酸乙酯的相转移催化合成[J];化学世界;2003年02期

10 赵红,张玉忠,袁倬斌;多巴胺在聚异烟酸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J];药学学报;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留成;王娟;赵建宏;宋成盈;程磊;徐海升;;直接电氧化合成异烟酸[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2 杨凯;曹巧玲;田葆萍;王京;;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检测水样氰化物影响因素分析[A];第七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李可及;周友亚;李发生;汪莉;侯红;;异烟酸铜加速溶剂微固相萃取土壤中荧蒽的实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徐荣;陆喜红;;固体废物中氰化物的测定方法探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四章)[C];2014年

5 钟嶷盛;陈莎;王晓伟;任丽娟;;异烟酸铜吸附剂固相萃取分离邻苯二甲酸酯的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9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白杰;杨孟雨;;总氰化物测定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文朝菊;;总氰化物两种测定方法的对比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陈善慈;赵振国;吴小园;卢灿忠;;一个基于溴化亚铜单元和异烟酸的三维复合框架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晶体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郭少维;孟祖君;姜鑫;陈杨虹;;异烟酸-巴比妥酸流动注射法测定水中总氰化物[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10 浦恩远;;氰化物监测影响因素控制与监测质量评定[A];云南环境研究——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蕾;基于多核金属簇的异烟酸基金属有机框架多功能材料的构筑及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朱小燕;Pseudomonas putida高效催化合成烟酸/异烟酸及其腈水解酶的分子克隆[D];江南大学;2014年

3 杨曦;磁场下异烟酸钴的化学还原反应与钴微纳米结构合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谷晓俊;稀土—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的晶体工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梦甜;托匹司他及相关杂质的合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张晓峰;新型Ni~(2+)萃取剂的合成及其萃取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薛盼盼;异烟肼及其相关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4 龙兰;取代吡啶羧酸衍生物的合成[D];湘潭大学;2011年

5 刘尚清;以异烟酸酯衍生物为氢键受体的液晶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6 赖博文;苯氧乙酸类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张国才;高纯度硼酸的制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陈杨;异烟酸系列MOFs的结构转化及氨吸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9 杨玉蓉;铜、银、镉配位聚合物的合成、鉴定及荧光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许方亮;基于氢键构筑的含氮、硫化合物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93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93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b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