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新型过渡金属纳米材料阵列的制备及其电催化和传感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3 19:36
【摘要】:材料发展对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起决定性作用。当今,人们对信息、能源、环境和生物技术等领域中的材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纳米材料本身具有很多优异的特性而被应用于各个方面,比如说比表面积大、导电性高、机械性能强、催化活性高、吸附能力强、生物相容性良好等优点,在能源存储与转换、催化、分析传感、生物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迅速增加以及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恶化,使人们加快了对清洁能源的寻找。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的、无任何有害副产物的能源而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广泛关注。目前氢气的产生主要是通过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所得到,燃烧后的产物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电解水制氢因为其合成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电解水主要分为两个反应:阳极析氧反应(OER)和阴极析氢反应(HER)。然而,在电催化反应中,当达到某一特定电流密度的时候,反应中存在的过电位一般比较高,导致了电解水在制氢的过程中消耗大量的电能。贵金属RuO_2、IrO_2和Pt/C是目前最有效的阳极析氧催化剂和阴极析氢催化剂,高成本和含量稀少的缺点使之不能在日常研究中大规模的应用。因此,设计和开发地球储量丰富的替代材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过渡金属是地球中含量最丰富的材料之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通过合成价格低廉、具有大比表面积与体积比的纳米结构的过渡金属纳米材料,可以有效的提高特异性位点的活性,从而降低催化剂的负载量;此外,纳米阵列结构通过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来促进电解液和气体的扩散来提高电催化性能,实现了成本低,可大规模应用的高效催化剂的应用。基于以上优点,过渡金属纳米材料阵列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合成复合纳米材料阵列,用于检测生物大分子、小分子、金属离子、抗生素等传感领域。本论文将介绍几种新型过渡金属纳米材料阵列在电催化和传感领域的应用。具体工作如下:(1)发展高效电解水的电催化剂对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至关重要。合成了生长在钛网的MnCo_2S_4纳米线阵列(MnCo_2S_4 NA/TM)作为电解水的电催化剂,在1.0 M KOH条件下,MnCo_2S_4 NA/TM电极具有催化活性好,稳定性高的特点。同时,MnCo_2S_4 NA/TM电极在电解水的析氧反应中,当电流密度为50 mA cm~(-2)时,过电位为325 mV。当过电位达到500 mV时,这种催化电极达到一个高转换频率0.81 mol O_2 s~(-1)。这为寻找新能源,解决环境问题找到了一种可行的方法。(2)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合成了生长在泡沫镍上的Co-MOF纳米片阵列(Co-MOF/NF)作为碱性介质中的3D催化剂用于析氧反应。Co-MOF/NF具有优越的活性,并且在1.0 M KOH中达到50 mA cm~(-2)的电流密度时仅需要311 mV的过电位。值得注意的是,此催化剂也展示了很好的长期电化学稳定性至少105小时,当过电位达到400 mV时,催化剂达到一个高转换频率0.18 mol O_2 s~(-1)。(3)合成了生长在钛网的Fe_2P,并将无定型Ni(OH)_2纳米粒子修饰在Fe_2P表面(Ni(OH)_2-Fe_2P/TM)。作为一种用于析氢反应的3D电极,此催化剂Ni(OH)_2-Fe_2P/TM显示了很好的催化活性。Ni(OH)_2-Fe_2P/TM的晶态组成、表面形貌与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当Ni(OH)_2-Fe_2P/TM达到10 mA cm~(-2)的电流密度时,需要的过电位为76 mV,比Fe_2P/TM达到同等电流密度下的过电位小94 mV。(4)发展一条可持续的氨生产路线是化学领域最有吸引力的目标之一。当前的合成氨生产的主要方法是哈伯博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消耗的化石燃料造成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本实验合成了生长在碳布上的VN纳米线阵列(VN/CC)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催化剂用于酸性介质的氮气还原反应(NRR)。这项工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具有吸引力的催化剂来用于酸性介质中的NRR,而且开辟了一条设计和制备过渡金属用于NRR的新道路。(5)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光电化学复合材料ZnO-CdS@Au,Au纳米粒子和CdS纳米粒子被成功地修饰在比表面积较大的纺锤状ZnO纳米棒上。利用此纳米材料比表面积大的特点,把适体固定在ZnO-CdS@Au表面。通过ZnO-CdS@Au/适体与四环素连接引起的光电信号的变化,实现了对四环素的超灵敏检测。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43.36;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裕佳;吴益华;白红艳;;金属纳米材料构建的无酶过氧化氢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32期

2 王超;贺跃辉;彭超群;刘新利;张泉;;一维金属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2年01期

3 孙世杰;;美国开发出一种制作充电电池电极的新型金属纳米材料[J];粉末冶金工业;2011年02期

4 ;金属纳米材料新技术[J];金属功能材料;1995年01期

5 石嘉鑫;张宝刚;王微;吕清;;微生物合成金属纳米材料及环境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年10期

6 蔡双飞;王定胜;牛志强;李亚栋;;双金属纳米材料催化的有机反应进展(英文)[J];催化学报;2013年11期

7 徐剑;贺跃辉;王世良;高麟;;一维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1期

8 孙文德;一种具有标志性的新材料 金属纳米材料[J];金属世界;2003年06期

9 刘伯元,黄锐,赵安赤;非金属纳米材料[J];中国粉体技术;2001年02期

10 冯玲芳;张幸;;金属纳米材料的毒性研究进展[J];浙江预防医学;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光需;代燕;傅钢;郑南峰;;金属纳米材料的表界面化学[A];第十三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2 王鹏;曹国进;许洪光;郑卫军;;银与DNA/RNA碱基的相互作用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3年

3 王定胜;李亚栋;;双金属纳米材料结构调控与催化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4 邓意达;;金属纳米材料可控制备与电化学应用[A];第十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暨校地企产学研合作创新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6年

5 胡冠琦;吴绒;唐文韬;胡建强;;空心立方银/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SERS表征[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原霞;丁轶;;经结构调制的铂系双金属纳米材料的化学可控合成及电催化特性[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李勇军;赵永生;;金属/介质纳米复合材料:设计制备与光子学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七分会:光化学[C];2016年

8 黄维扬;;以金属有机分子为前驱体制备功能性金属纳米材料[A];第十四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6年

9 宰建陶;徐淼;陈福昆;钱雪峰;;多元化合物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张洪杰;逯乐慧;王海水;席时全;;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金属纳米材料的研究[A];2003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过国忠;跨界联合,让高端金属纳米材料“用起来”[N];科技日报;2018年

2 本报通讯员 陈沫 本报记者 王庆环;回祖国,,去创业![N];光明日报;2017年

3 王华;应用辐射制备金属纳米材料[N];科技日报;2007年

4 记者 熊磊;缪瑞林会见广博集团董事长[N];宿迁日报;2011年

5 任建民;卢柯:不想当所长的年轻院士[N];人民日报;2003年

6 邓少华;员工的心 企业的根[N];宁波日报;2007年

7 记者 孙理;甘肃籍科学家有望冲击诺贝尔奖[N];兰州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任建民;卢柯:勇于争先的年轻院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9 本报评论员;集结起创新的千军万马[N];人民日报;2013年

10 沈亚军;纳米世界里的科学行走[N];科学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颖;金属纳米材料在表面增强光谱技术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8年

2 张也;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透明导电电极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8年

3 阎文锦;以绿色溶剂聚乙二醇(PEG)为还原剂和稳定模板合成的金属纳米材料及其催化的有机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刘长海;碳负载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张德炯;金属纳米材料氧化行为的原位透射电镜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6 王政;多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光催化和光电催化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7年

7 苗智颖;溶胶—凝胶分子印迹聚合物和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8 彭运林;基于金属纳米材料的新型传感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9 徐爽;金属纳米材料塑性变形机制及尺寸效应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0 江山;低维单晶金属纳米材料极端荷载下力学行为的计算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楠楠;贵金属基多孔双金属纳米材料的绿色制备[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2 张晓萍;新型过渡金属纳米材料阵列的制备及其电催化和传感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3 王琴;新型金属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及电催化中的研究及应用[D];湖南大学;2017年

4 宋鹏;金属纳米材料对家蚕蚕丝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D];江苏科技大学;2017年

5 吕佳家;金属纳米材料及金属有机框架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适体传感器构建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6 郑彦;金属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作为导电电极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熊博;金属纳米材料的表面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8 梁艳辉;过渡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应用[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9 伍永梅;基于金属纳米材料构建高灵敏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10 朱晓瑛;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97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97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4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