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氧化物半导体核壳异质结构的制备、调控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4 03:57
【摘要】:以ZnO、TiO_2、SnO_2为代表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电化学活性和电子传输特性,在光电子学、电化学、磁学、催化化学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核壳异质结构是一种通过对核心层材料进行表面修饰和包覆生长而形成的具有特殊性能的复合结构。尤其是一维氧化物核壳纳米棒阵列具有许多不同于单一结构的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光催化、光电传感器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以ZnO纳米棒阵列为基础,构建氧化锌/钛酸锌和ZnO/SnO_2核壳异质结构,通过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和修饰改性,进一步研究了结构参数、掺杂浓度等与核壳异质结构的光催化性能和紫外光探测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对相应的物理机制进行了探索。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以水热法制备的ZnO纳米棒阵列为模板,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氧化锌/钛酸锌核壳纳米棒阵列。研究了沉积时间、退火温度等对氧化锌/钛酸锌核壳纳米棒阵列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的影响,发现退火温度高于600℃时,非晶TiO_2壳层开始转变为钛酸锌壳层,并且钛酸锌壳层的结晶相随着沉积时间而改变;进一步研究了氧化锌/钛酸锌核壳纳米棒阵列的结构参数与紫外光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发现其具有良好而稳定的光催化活性,并对其光催化机制进行了探索。二、使用微波氮等离子体对氧化锌/钛酸锌核壳纳米棒阵列进行N掺杂,研究了氮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与核壳纳米棒阵列的晶体结构、N掺杂浓度、光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发现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增加,钛酸锌壳层逐渐由立方相的Zn_2TiO_4向六方相的ZnTiO_3转变,同时替位掺杂的N原子浓度也随之增加,光学吸收边也随之向可见光区移动,吸光度也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了氮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与氧化锌/钛酸锌核壳纳米棒阵列的可见光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对可见光催化机制进行了讨论。三、基于ZnO/Zn_2TiO_4核壳纳米棒阵列,制备了核壳异质结构的金属-半导体-金属(MSM)型紫外光探测器,并对其紫外光探测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Zn_2TiO_4壳层可以有效提高紫外光探测灵敏度,并且能有效的改善器件的响应和恢复速度,进一步讨论了其中的光探测机制。四、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纳米晶SnO_2壳层,构建ZnO/SnO_2核壳纳米棒阵列,研究了退火温度对ZnO/SnO_2核壳纳米棒阵列的晶体结构的影响。进一步制备基于ZnO/SnO_2核壳纳米棒阵列的紫外光探测器,并对其紫外光探测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的ZnO纳米棒阵列相比,纳米晶SnO_2壳层可以有效改善器件灵敏度,增幅达10倍以上,器件的响应和恢复时间也大幅降低;5V偏压下,核壳异质结构紫外光探测器的响应度高达4.653A/W;这主要归因于纳米晶SnO_2壳层对深能级缺陷和表面态的有效抑制。
【图文】:

示意图,绝缘体,能带结构,半导体


图 1.1 绝缘体、半导体、导体的能带结构示意图氧化物半导体,是指那些具有半导体特性的氧化物材料。氧化物半导体通常分为 P 型半导体和 N 型半导体,如果一种半导体的导电性主要取决于价带中的空穴,则半导体的类型被称为 P 型半导体。相应的,以电子导电为主的半导体称之为 N 型半导体。大多数氧化物半导体纳米线的德拜长度与相当于它们的半径,,这使得电子性质受到表面处理的强烈影响,这意味着纳米线的导电性通过氧化物半导体表面的化学转化,可以精确地从近绝缘到优良半导体进行调节,这样的调控能力使得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具有更好的灵敏性和选择性。这也使得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磁学、力学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氧化物半导体来源广泛,易于制备,可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被制备成传感器材料等。1.2 氧化物半导体的制备方法

半导体光催化剂,反应机理


1.3.1 光催化降解自从 1972 年 Fujishima 和 Honda[15]发布了在阳极偏压下,利用二氧化钛成功光分解水后,人们开始认识到用光催化的办法解决污染。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做为一种简单、高效、无污染的技术,可直接利用太阳能,用在处理水污染,光解水制氢,自清洁和杀菌等方面。半导体光催化剂可以利用光激发半导体产生具有强还原性的电子和强氧化性的空穴,使氧化物半导体能更好的将水体中的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成无毒无害的小分子,且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降解选择性,特别是能降解掉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与传统的环境污染物治理方法相比,光催化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无二次污染、污染物降解比较彻底等优点。然而,光催化技术对太阳光的利用效率仍然很低,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在开放环境系统中的污染控制应用也成为光催化技术研究的难点。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49;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渊;刘祥萱;王煊军;;铁氧体基核壳结构复合吸波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工程;2014年07期

2 刘伟,盖国胜,杨玉芬,樊世民;核壳结构粒子制备及分析[J];有色矿冶;2005年S1期

3 Ho HN;王盈;;电喷雾法制备青蒿琥酯核壳结构纳米粒的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7年07期

4 ;我国成功制备出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J];中国粉体工业;2009年01期

5 徐婷婷;孙维;金学庆;秦名禹;解骢浩;邵伟;梁立伟;;核壳结构材料的制备及在环境催化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9年01期

6 崔嘉敏;卢勇;张胜文;;多层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的粒径控制[J];涂料工业;2014年06期

7 李宗北;李建文;张海涛;应卫勇;;SAPO-34@Silicalite-1核壳结构分子筛的合成及应用[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7年06期

8 王力臻;邹振耀;易祖良;方华;;具有核壳结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18年05期

9 王萌;付卫东;姚亚东;;Fe_3O_4@SiO_2@Co_3O_4三元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J];四川有色金属;2014年04期

10 史盛华;;核壳结构α-Fe_2O_3@Zn_2SnO_4的水热法制备及光电性能[J];科学通报;2013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亚美;王国富;董梅;樊卫斌;秦张峰;王建国;;核壳结构分子筛的择形控制[A];第18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15年

2 刘伟;盖国胜;杨玉芬;樊世民;;核壳结构粒子制备及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马宇春;李雪梅;柳越;李广录;何涛;;基于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型正渗透驱动液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洁;彭呈;方大为;聂俊;马贵平;;水蒸气诱导相分离法制备核壳结构纳米纤维[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5 任召辉;;CoFe_2O_4-PbTiO_3核壳结构纳米纤维的同轴电子雾化喷涂制备与表征[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洪杰;逯乐慧;王海水;席时全;;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金属纳米材料的研究[A];2003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安康;胡季帆;秦宏伟;张玲;宋鹏;;核壳结构复合丝中的巨磁阻抗效应研究[A];第四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李娟;姚萍;江明;;一种新型的具有核壳结构的蛋白质—多糖纳米凝胶的制备方法[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9 宋唯嘉;邹军燕;罗志;;Au@Ag nanoparticles sensor for sensitive and rapid detection of glucose[A];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7年

10 王亮;张建;孟祥举;肖丰收;;核壳结构的金属@沸石作为新一代高效多相催化材料[A];第19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报告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黄海华;让纳米颗粒进入靶点后才“放毒”[N];解放日报;2017年

2 姜恩;我国成功制备出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N];科技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谭华健;科技特派员成企业“座上宾”[N];中山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志亮;铂基核壳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电催化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2 田春华;聚吡咯衍生核壳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及吸波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3 王天琪;共递送多柔比星与基因的核壳结构纳米载体用于肿瘤联合治疗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4 李矜;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核壳结构阴极的制备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5 张少锋;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表征及其催化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6 王丹丹;TiO_2/ZnO微纳米材料及核壳结构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8年

7 何悦;基于双金属核壳结构的构筑以提高析氢反应性能[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8 何选盟;湿化学合成核壳结构复合颜料及其功能化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8年

9 万耿平;ZnO和TiO_2基核壳结构的构筑及其电磁波吸收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10 李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核壳纳米纤维的构筑及其气敏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同欢;富锂/尖晶石异质核壳结构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2 马志杰;核壳结构镍钴铝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3 孙一茗;不同核壳结构正极材料LiNi_(0.6)Co_(0.2)Mn_(0.2)O_2的设计、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4 何定超;氧化物半导体核壳异质结构的制备、调控及应用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5 杨尚华;核—壳结构钛合金材料的高温氧化行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6 魏一奇;异形核壳结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7 保秀娟;团聚形核壳结构冰晶粒子的光散射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8 古蒙蒙;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9 孙媛媛;SiO_2/MoS_2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重油悬浮床加氢活性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10 冯玉晓;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物酶的固定化及催化性能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597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97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3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