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光激活纳米递送系统用于肿瘤光动力和基因联合治疗

发布时间:2020-04-01 06:27
【摘要】:近年来,基因治疗成为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的手段。安全有效的基因递送载体是实现高效基因治疗的关键。阳离子聚合物是一类应用广泛的非病毒性载体。但是,实现阳离子聚合物转染效率和材料毒性的协调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高分子量阳离子聚合物可以有效包载基因,进入细胞、提高转染效率,但是,被包载的基因难以释放到细胞质中,导致转染效率受限,材料毒性大。低分子量阳离子聚合物细胞毒性低,但是基因包载能力差,转染效率低。因此,发展刺激响应性载体,可控地降解材料并释放出治疗基因,是解决转染效率和材料毒性矛盾的有效手段。除此以外,内涵体/溶酶体捕获是基因递送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屏障。无法及时逃逸出溶酶体的基因会被降解,从而导致转染效率降低。光是一种可调性强的外源刺激。光照射位置、强度、持续时间和波长均可通过光源实时精确控制。比起紫外光和蓝紫光,近红外或者红光具有组织穿透性强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将紫外线响应载体与上转换偶联纳米粒子(UCNPs)联合是目前实现近红外光基因调控的一种主要策略。然而,由于UCNPs的量子产率相对较低,这种方法通常需要高功率光(0.5~5 W cm~(-2)),体内应用时可能会对组织造成热损伤。因此,开发对低功率、长波长可见光或近红外光敏感的光调节基因载体是非常必要的。光敏剂可以吸收红光并将其转化为活性氧(ROS),用作触发剂。在短时间光照下,光敏剂可产生少量的ROS,用来破坏溶酶体膜,实现溶酶体逃逸。长时间光照下,光敏剂可产生大量ROS,直接杀死癌细胞,发挥光动力治疗(PDT)的作用。光动力治疗具有可控、无创、非侵袭性等优点,但是同时,光动力疗法也会触发癌细胞的应激保护机制,包括热休克蛋白的增多,各种促生存因子和血管生成信号分子表达增多,导致癌细胞对光动力治疗的耐受性增强,极大阻碍了PDT的疗效。基于以上理解,本论文第一章对基因治疗、基因递送屏障、阳离子聚合物载体、刺激响应性载体和光动力治疗进行了简要概述。本文第二章设计了一种三元复合物(HAP/TK-PEI/p53),其内层由ROS可降解的交联PEI包载p53质粒DNA组成,外层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包裹接有光敏剂的透明质酸(HAP)。短时间(8 min)红光照射(661 nm,5 m W cm~(-2))产生非致死剂量的ROS,破坏溶酶体膜并降解TK-PEI,促进p53质粒DNA的溶酶体/内涵体逃逸和胞内释放,增强抗癌基因p53的表达,杀伤肿瘤细胞。由于光动力破膜效应(PCI)的作用,光照后复合物的溶酶体逃逸比例从~15%提高到~70%;由于ROS介导的复合物解离,光照后DNA释放率从~38%提高到~77%。长时间光照(30 min)产生致死剂量的ROS,杀死癌细胞,从而实现光动力和基因治疗的协同抑瘤作用。在体内黑色素肿瘤模型中,相比于单一的基因治疗或光动力治疗,加以双级光照的治疗组(光增强的基因治疗和光动力治疗)抑瘤效果显著增强。本文第三章制备了一种三元复合物,其内层是由ROS可降解的支化聚酰胺胺包载PKM2 siRNA组成,外层通过静电吸附包裹接有光敏剂的透明质酸(HAP)。PKM2 siRNA可以特异性抑制糖酵解中决速步的丙酮酸激酶的表达,进而引发一系列瀑布效应:抑制糖酵解、降低ATP水平、减少热休克蛋白的合成,从而杀伤肿瘤细胞并增强光动力疗效。短时间(4 min)红光照射(661 nm,5 m W cm~(-2))诱导光敏剂产生少量的ROS,破坏溶酶体膜并降解TK-PAA,促进PKM2 siRNA的溶酶体/内涵体逃逸和胞内释放、增强PKM2的基因沉默效果、抑制肿瘤细胞能量代谢(饥饿疗法)、杀伤肿瘤细胞并改善肿瘤细胞对光动力治疗的耐受性。HAP/TK-PAA/si PKM2三元复合物处理MDA-MB-231细胞(人乳腺癌细胞)48 h后,ATP水平显著降低至~65%,热休克蛋白及相关促生存信号分子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相比未光照组(单一基因治疗)以及包载无序siRNA组(单一光动力治疗),光照后的TK-PAA/HAP/si PKM2三元复合物具有更强的肿瘤细胞杀伤性以及抗肿瘤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83.1;R73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杰;刘官智;罗模桂;谭敏;雷田兵;;光动力联合粉刺挤压术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7年02期

2 杨金武;郭洪春;彭文仪;;红蓝光动力联合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及阿达帕林凝胶治疗重度痤疮疗效评价[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4年01期

3 ;2015“幸福人生”光动力有奖征文活动[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5年04期

4 ;光动力话[J];半导体光电;1980年01期

5 ;2015“幸福人生”光动力有奖征文活动通知[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5年02期

6 ;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动力医学高峰论坛暨光动力医学在皮肤科应用学习班通知[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1年08期

7 ;2015“幸福人生”光动力有奖征文活动[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5年03期

8 雷万华;王雪松;;光动力抗菌光敏剂的研究进展[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3年05期

9 周梅初;光动力氧活化的球堆集模型探讨[J];大学化学;2000年04期

10 王钰铖;顾瑛;黄乃艳;;光动力灭菌研究进展[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秀丽;;光动力实战技能十问[A];2017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2 石磊;张云凤;王秀丽;;光动力疼痛的系统管理[A];2016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3 姜国玉;王雪松;;去铁细胞色素c对大肠杆菌的光动力灭活性质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4 赵阳;李洪才;李兴淑;郑碧远;柯美荣;黄剑东;;新型十二阳离子酞菁锌(Ⅱ)的合成及光动力抗菌活性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5 张玲琳;吴峗;张云凤;王佩茹;王秀丽;;红光光动力与强脉冲光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随机对照研究[A];2017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6 王静修;;光动力在皮肤科的应用[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辽宁省首届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沈阳军区首届免疫学及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7 张凤玲;郑科;袁晓;黄琪;薛金萍;;聚乙二醇喹啉氧基酞菁锌的合成及离体光动力活性[A];第十三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8 吴敏智;;手术联合光动力成功治愈一例侵及甲根的甲下疣[A];201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8年

9 宋凌杰;赵杰;栾世方;;超疏水抗粘协同光动力杀菌的功能表面[A];2018(第3届)抗菌科学与技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8年

10 张丽;顾瑛;刘凡光;杨淑兰;曾晶;韩丽娜;;光动力-微循环效应研究方法的建立与评价[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家伟;光动力法可提高低风险前列腺癌疗效[N];健康报;2016年

2 福闻;首个抗癌光动力新药进入临床[N];医药经济报;2008年

3 辛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抗癌光动力新药进入临床[N];经理日报;2008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史秀娟;植物光动力剂ALA对花卉生产的影响[N];中国花卉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刘猛;微创科技引来生命之光[N];证券时报;2003年

6 吴志;光动力治癌 毒副作用小[N];大众卫生报;2015年

7 刘远桥邋朱广平;光动力技术解除女孩面部“红胎记”[N];科技日报;2008年

8 记者 谈洁;南大本科生在《自然》子刊发表论文[N];南京日报;2015年

9 本版采写 记者 陈莺 实习生 方莲花;医药群雄增兵布阵[N];民营经济报;2005年

10 健忠;隐形清道夫的药物经济学[N];医药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路路;功能化聚合物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高扬;局部艾拉光动力综合疗法治疗恶性皮肤肿瘤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赵恩铭;基于单光纤的光动力操纵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4 任玉;卟啉光动力纳米药物制备及肿瘤抑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5 张凤玲;分子靶向抗癌光敏剂的合成及光动力活性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6 王雅雯;光动力学和后装放射治疗宫颈癌的对比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7 许川山;BPD-MA对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光动力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8 周丽娟;白蛋白复合纳米粒用于磁共振成像指导下的肿瘤光热/光动力联合治疗[D];苏州大学;2016年

9 夏春辉;纳米TiO_2与新型两亲性酞菁锌光动力抑制肝癌细胞的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聃;天然抗氧化剂对光动力疗法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丽萍;活性氧敏感的葡聚糖基纳米载药体系的设计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2 柳婷婷;新型多孔有机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光动力杀菌与选择性吸附MB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3 王金慧;光激活纳米递送系统用于肿瘤光动力和基因联合治疗[D];苏州大学;2018年

4 赵s,

本文编号:2610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10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6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