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二维等离激元纳米结构近场光学耦合现象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4 19:27
【摘要】: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受益于微纳尺度上加工、操纵技术的持续进步和人们对微纳结构性质的深入了解,微纳光子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为信息、医疗、加工制造等各个科学或工业领域提供了各类新型手段和工具。而等离激元作为微纳光子学中重要的分支,在今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表面等离激元极化(SPP)是发生在金属-电介质附近的一种电子集群振荡波,它具备和其它波动形式类似的特征。SPP可以用波动方程描述,可以根据空间的边界条件表现出特定的模式,比如周期性条件下可产生能级和能带。SPP的丰富性质使它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利用不同形状的金属微纳结构,人们陆续实现了一系列SPP器件:天线、波导、滤波器、谐振子(腔)等。这些器件不仅丰富了光集成技术的元件库,也是研究纳米尺度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操纵SPP结构之间的耦合,是调控SPP结构光学特性的一种方法。根据P.Nordlander等人所提出的等离激元杂化模型,结构单元间耦合的引入可使单个SPP结构的能级发生改变;而耦合能常常取决于结构内的电荷分布和结构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从这一理论出发,我们可以通过空间位置的操纵,来调控耦合等离激元系统的光学特性。本论文的绪论中,我们介绍了 SPPs的一般性原理,包括SPP的存在形式、SPP与空间模式的耦合、SPP模式之间的耦合。其中,局域SPP结构中的电荷分布和近场的耦合能直接相关联,是我们所格外关注的。同时,我们也在绪论中介绍了 SPP结构一些主要和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定量研究SPP结构之间耦合效应要求精密的距离控制,这对我们的实验装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里,核心的部件是用作距离保持的石英音叉振子,其阻抗特性反映了耦合组件之间的范德瓦耳斯力,因而可用作力学传感器、用于精确标定等离激元结构间的距离。为满足实验所要求的高灵敏度,理解实验中的各种现象,我们为石英音叉振荡器设计了一种新的等效电路模型,替代传统的单谐振子等效电路。新设计中引入了音叉两臂之间的耦合项和损耗项,利用耦合和损耗的机制,我们可以解答一些单谐振子模型无法解释的现象,其中较为重要的结论包括,两臂的机械耦合,容许音叉在一定的质量不对称下,不出现声谱的分裂。根据等效电路的分析,可以获取一种控制音叉振子品质因数、制作高品质因数石英音叉振子的方法。在SPP结构中,因为电荷之间的耦合能随距离非线性增加,其光学性质在纳米尺度上具备对距离的强烈敏感性。针对这一效应,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动态耦合的SPP系统的反射谱,来精确得获取亚纳米尺度上的距离信息。第三章节中,我们使用牛顿环方法,同步得采集不同距离上的光谱信息。固定的几何形状决定了这一方法能够以高精度给出相对距离。利用SPP结构之间的近场干涉,使用可以批量制作的金属纳米点阵,我们将待检测样品表面15nm的起伏转化为颜色的对比度。这种基于SPP的光学平板突破了传统光学平板在深亚波长尺度上的限制,提供了一种快速、低成本、高灵敏度的表面形貌检测方法。第四章中,利用高品质因数音叉振子,我们测量了光腔中的微弱光力,在这一测量过程中,可以充分排除掉伴生的热效应的干扰。实验证实我们设计的音叉振子在测力时具有极低的噪声,将光力测量的背景噪声控制在0.1皮牛顿以下,这也使它可能成为一类重要的微弱信号测量工具。
【图文】:

微波器件,光频,等离激元,器件


四种光频段等离激元器件与相应微波器件的对比[]4-2]]。从上到下依次逡逑是微波频段和光频段的天线(a,b)、波导(c,,邋d)、滤波器(e,邋f)、慢波结构(g,邋h)。左逡逑侧为微波器件,右侧为对应的光器件。逡逑

等离激元,金属界面,波矢


C邋6|邋+邋62逡逑代入公式1-3,可以发现,对于界面上的波矢夂而言,存在一个双曲极限:逡逑当似趋近于=0/7^时,夂趋近于无穷大。这个频率被称之为等离激元逡逑共振频率。用类似的方法,我们也可以得出,TE模式的电磁场无法在界面中传逡逑播。逡逑经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得到了这样一'种图像:在频率以下,外部电磁场逡逑在界面上诱导了沿着界面向无穷远处传播的SPPs。当然,实际上金属并不是理逡逑想的导体。由于金属电阻的存在,SPP在界面上衰减,不能传播到无限远。逡逑无限大金属界面中的SPPs不能由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波激发。这一点可以从逡逑波矢匹配的角度来理解:SPPs的波矢大于真空中的电磁波波矢,由于动量守恒逡逑原理的限制,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波实际上并不能直接激发SPPs,因此需要引入逡逑一些特殊的结构,以提供额外的动量[33,邋41,42J。逡逑a逦b4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雨宸;王俊俏;牧凯军;范春珍;梁二军;;基于超材料实现等离激元诱导透明[J];光散射学报;2017年03期

2 王茜;;等离激元共振的实验表征及其应用概述[J];通讯世界;2017年02期

3 王冬利;曾长淦;;量子等离激元管中窥豹[J];低温物理学报;2019年01期

4 李晓卿;;天体物理中等离激元[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3期

5 刘昶时,武光明,陈萦,刘芬,赵汝权;Si-SiO_2及其在电离辐照下的等离激元[J];核技术;1997年02期

6 尹海峰;向功周;岳莉;张红;;硅烯量子点的等离激元激发[J];物理化学学报;2015年01期

7 夏春雷;;钠纳米团簇的光吸收和体等离激元:理论分析(英文)[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程传喜;郝东山;;Compton散射下横等离激元与对等离子体作用特性[J];光学技术;2016年01期

9 衡航;;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在分析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年07期

10 刘勇;刘三秋;;横等离激元与对等离子体的非线性相互作用[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海;孙秀冬;;金属纳米线对中磁等离激元与电介质多层膜表面波耦合作用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2 李梓维;方哲宇;;等离激元热电子对二硫化钼单层的电掺杂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3 刘晓云;霍燕燕;王明红;高赛赛;张超;宁廷银;姜守振;满宝元;;基于Fano共振的二维等离激元尺[A];第六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4 肖宜明;张丫丫;张超;徐文;;中空金属纳米球等离激元以及表面等离激元模式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杨京寰;;铁电复合材料实现超快可调超材料等离激元感应透明[A];第十一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6 龙冉;熊宇杰;;利用金属纳米晶体等离激元效应实现光驱动有机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七分会:纳米催化[C];2016年

7 田翠峰;马聪;方吉祥;;等离激元纳米间隙的模板法调控及SERS特性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5年

8 严蕾;王芳卫;孟胜;;等离激元诱导的水分解动力学[A];第三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9 张超;张瑞;江嵩;张力;高洪营;张晓磊;陈留国;廖源;徐文;董振超;;石墨表面卟啉分子的电致发光特性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刘新海;顾本源;王雪华;;半导体双量子阱结构中等离激元性质研究[A];Physics of Semiconductor Nano-system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远海;金属光子结构与超快等离激元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

2 程庆庆;等离激元波导中模式调控与应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3 刘垄;金属等离激元微结构的光俘获操纵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4 张弛;基于等离激元结构的光学谐波产生、荧光发射及光学调制器设计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5 郑耘;二维等离激元纳米结构近场光学耦合现象的实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6 刘飞飞;杂化型等离激元纳米结构、器件及其光物理学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

7 李汝江;基于二维材料等离激元的传播和散射理论[D];浙江大学;2018年

8 吴仍来;纳米电子体系中的等离激元[D];湖南大学;2015年

9 严蕾;等离激元诱导光催化反应的微观机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10 秦将;超快等离激元动力学及其控制[D];长春理工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君;关于等离激元微结构的广义电路理论与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2 李若木;大面积柔性镁等离激元的制备及可调控性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3 常诗尧;纳米尺度等离激元近场分布影响因素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4 陈佳伟;介质/金属-核/壳结构中的等离激元腔模与荧光分子耦合效应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5 朱立昊;等离激元结构在薄膜硅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3年

6 李絮;基于等离激元的微纳光学器件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7 马平平;非对称纳米结构中的等离激元振荡和诱导透明现象[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8 谭颖玲;三维金属颗粒等离激元黑体材料[D];南京大学;2016年

9 陈辉;相对论性纵等离激元色散关系和朗道阻尼数值解及其分析[D];南昌大学;2006年

10 杨毅;基于Tamm等离激元的光学双稳器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13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13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3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