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和纳米玻璃的制备与表征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83.1;TQ1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霄鹏;;新型硅纳米颗粒提升太阳能电池性能[J];中国粉体工业;2007年05期
2 ;《颗粒分散科学与技术》[J];分析化学;2010年02期
3 ;《颗粒分散科学与技术》[J];分析化学;2010年05期
4 ;《颗粒分散科学与技术》[J];分析化学;2010年06期
5 ;《颗粒分散科学与技术》[J];分析化学;2009年06期
6 ;《颗粒分散科学与技术》[J];分析化学;2009年07期
7 ;《颗粒分散科学与技术》[J];分析化学;2009年08期
8 ;《颗粒分散科学与技术》[J];分析化学;2009年09期
9 ;《颗粒分散科学与技术》[J];分析化学;2009年10期
10 ;《颗粒分散科学与技术》[J];分析化学;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凯明;刘丁侥;郝璐;于德梅;;吡咯基导电聚合物纳米颗粒分散体系流变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七分会:流变学[C];2016年
2 王婷婷;刘雪辉;郭建军;程昱川;许高杰;;TiO_2基低场高性能电流变液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徐文生;孙昭艳;安立佳;;高分子胶体粒子体系的结晶行为[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4 郝敏佳;林官华;江龙;;一种颗粒分散度窄的金纳米片制备及其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5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中的理论问题[C];2013年
5 赵晓鹏;马丽敏;郑凤霞;罗春荣;;空心介孔TiO_2及其电流变液的悬浮稳定性[A];第十二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6 程昱川;刘丰华;郭建军;许高杰;崔平;;颗粒尺寸效应对电流变液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刘雪辉;郭建军;程昱川;许高杰;崔平;;热处理对钛酸钙体系电流变液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液体和软物质物理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张波萍;焦力实;张芸;;纳米金属颗粒分散氧化物Au/SiO_2薄膜的制备与光吸收特性[A];第十三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4年
9 柯扬船;吴天斌;宋言新;孙明卓;;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产业化的几个关键基础问题对比[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方偎;程昱川;刘丰华;吴开华;郭建军;孙爱华;许高杰;;非球形Ca-Ti-O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电流变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谦;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和纳米玻璃的制备与表征[D];兰州大学;2018年
2 高琦;原位TiB_2颗粒单相或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组织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高正娟;颗粒分散体系电磁特性基础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2 张宇;涡流空气分级机“鱼钩效应”和机内粉体分散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3 李伟荣;微细高岭石颗粒聚团特性及聚团分选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
4 李敏娜;氧化镁固/液分散体系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5 刘显昱;液滴调控的诱导电荷电渗颗粒高效浓缩及定向收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6 李化建;超细粉体的湿法精密分级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汤才铄;中央扩散型精矿喷嘴空气动力学特性冷模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8 赵之婧;PtCu/CeO_x/C/Nafion膜电极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9 刁雄;超细分级机颗粒预分散及应用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20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20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