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纳米流体及凹穴结构对螺旋细通道传热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20 18:40
【摘要】:微机电及微电子技术深度发展,热流密度骤增,要求匹配效率更高,体积更小的换热设备。螺旋细通道以其离心作用产生的二次流以及小尺寸效应备受青睐,加入扰流装置和使用纳米流体工质,可以从增强流动紊乱程度和提高传质传热效率两方面改善其传热特性。本文首先建立了普通螺旋细通道和不同凹穴结构参数螺旋细通道的夹套换热装置三维物理模型,针对模型中流体的传热和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比了排布凹穴结构螺旋细通道与普通结构螺旋细通道之间的传热和流动特性,分析了研究对象的努塞尔数、流动阻力系数、热阻、场协同数以及综合性能评价因数,探究了研究范围内的最佳凹穴结构尺寸。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尺寸中,除了 d=3.6mm,d/l=1:1的凹穴结构螺旋细通道综合性能评价因数随雷诺数的增加一直减小以外,其他几种情况均随着雷诺数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并且通过对比,确定了 d=3.0mm,d/l=1:2时,凹穴结构螺旋细通道的综合性能评价因数最高。随后,按照前文数值模拟所得的最佳凹穴结构参数,并结合实际加工条件,通过机加工制得两种不同结构螺旋细通道夹套装置。以纳米流体和去离子水作为换热工质,对两种螺旋细通道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凹穴结构螺旋细通道在雷诺数大于5000时,努塞尔数大于普通螺旋细通道。水基A12O3纳米流体在质量分数为0.1%和0.2%时,对螺旋细通道的传热特性有所抑制,质量分数1.0%的水基Al2O3纳米流体对其努塞尔数有所回升。
【图文】:

矩形,通道,微通道,凹穴


Wang[45]研究了排布两排分散肋的微通道的传热和流动特性,,结果发现,传热性能提逡逑高的同时,流阻增加。逡逑如图1-1、图1-2、图1-3及图1-4所示,分别是排布了不同扰流装置的细通道模型。逡逑其中图1-1中,纵横比分别是0.0667和0.25的细通道,传热性能分别提高12.3-73.8%逡逑及3.4^5.4%[46]。图1-2中齐扇形凹穴微通道换热机理,可能归因于增加换热面积的作逡逑用,并给出了最佳几何结构参数的适用范围M。图1-3中流速增加时,阻力增加,球凸逡逑和球凹的加入使得不对称流减弱,随着纳米流体体积分数的增加,平均壁温减小图逡逑1-4中Y形分叉板微通道散热器的热性能明显优于相应的直通道,建议将Y形分叉板放逡逑置在水冷微流道散热器中,可以合理地设计Y形叉臂的夹角,提高整体换热性能[49]。逡逑m逡逑\邋^邋(逡逑图1-1矩形细通道【46】逦图1-2凹穴结构细通道[47]逡逑Fig.邋1-1

凸结构,通道


Wang[45]研究了排布两排分散肋的微通道的传热和流动特性,结果发现,传热性能提逡逑高的同时,流阻增加。逡逑如图1-1、图1-2、图1-3及图1-4所示,分别是排布了不同扰流装置的细通道模型。逡逑其中图1-1中,纵横比分别是0.0667和0.25的细通道,传热性能分别提高12.3-73.8%逡逑及3.4^5.4%[46]。图1-2中齐扇形凹穴微通道换热机理,可能归因于增加换热面积的作逡逑用,并给出了最佳几何结构参数的适用范围M。图1-3中流速增加时,阻力增加,球凸逡逑和球凹的加入使得不对称流减弱,随着纳米流体体积分数的增加,平均壁温减小图逡逑1-4中Y形分叉板微通道散热器的热性能明显优于相应的直通道,建议将Y形分叉板放逡逑置在水冷微流道散热器中,可以合理地设计Y形叉臂的夹角,提高整体换热性能[49]。逡逑m逡逑\邋^邋(逡逑图1-1矩形细通道【46】逦图1-2凹穴结构细通道[47]逡逑Fig.邋1-1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83.1;TK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紫梦;;纳米流体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J];华东科技;2017年12期

2 左瑞良;董超;徐萌;;“两步法”纳米流体的制备[J];科技经济导刊;2017年34期

3 华珍;王毅;;纳米流体热传递特性的研究进展[J];机床与液压;2018年01期

4 周宏旺;葛红花;李双圻;王峰;吴凯;;纳米流体及其对金属腐蚀行为的影响[J];腐蚀与防护;2018年01期

5 黄子强;白建波;陆晓;陈秉岩;罗朋;李华锋;张超;;纳米流体辐射特性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年03期

6 姚远;廉永旺;龚宇烈;陈颖;;纳米流体热量传递的研究进展[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2期

7 于广滨;毛汉成;陈巨辉;高德军;;纳米流体在水平直管内的对流换热实验[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8年02期

8 屈健;张若梅;田敏;;氧化铜-碳纳米管/水混合纳米流体的光热性能[J];化工进展;2018年06期

9 张胜寒;韩晓雪;;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对纳米流体黏度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年21期

10 丁婷婷;李子成;周颖;韩书广;;纳米流体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熙;方文军;郭永胜;;碳氢燃料基铂纳米流体的催化裂解[A];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燃烧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 刘益伦;陈曦;;纳米流体增强防护结构[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熊传溪;施伟利;陈建平;刘磊;杨全岭;王珊;;无溶剂碳纳米流体在能源方面的应用[A];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4 吴恒安;王奉超;;纳米流体提高驱油效率的微力学机理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刘崇;李志刚;;纳米流体力学初探及应用[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王瑞星;刘斌;申志远;于晋泽;;纳米流体蓄冷材料对菜花储运过程的温度影响的分析[A];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李春蕊;郑连存;;基于黏弹性流体为基液的纳米流体在旋转圆盘中的流动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顾春元;狄勤丰;庞东山;李国健;秦荣胜;张景楠;;纳米流体对多孔介质润湿性与水流阻力的影响研究[A];2016海峡两岸流体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9 朱冬生;李新芳;王先菊;汪南;李华;;氧化铝-水纳米流体的分散性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8)[C];2007年

10 王瑞星;刘斌;苏芸;;纳米流体蓄冷材料对菜花的温度影响[A];第六届中国冷冻冷藏新技术、新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祝亦楠;宣益民:发现纳米流体能量传递规律[N];江苏科技报;2015年

2 涵薏;新型换热介质研制的领军者[N];上海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望;光子晶体纳米流体结构研究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2 李英琪;纳米流体动态润湿行为主动调控的力学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3 孔令辉;TiO_2纳米流体热传输及摩擦学行为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

4 王景涛;换热表面纳米流体颗粒污垢沉积特性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7年

5 李强;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6 朱海涛;纳米流体的制备、稳定及导热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彭小飞;车用散热器中纳米流体高温传热基础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钱明;激光照射纳米流体形成散斑的特性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何钦波;外加磁场强化磁性纳米流体的光热特性及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杨雪飞;改性纳米流体的相变换热特性及其在重力热管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海燕;半导体/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热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年

2 李芹芹;纳米流体液滴蒸发过程温度分布及沉积图案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8年

3 白海鹏;新型无溶剂纳米流体的制备及其应用探索[D];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

4 张仙朋;混合纳米流体微量润滑与多角度超声振动耦合磨削表面创成机理及实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年

5 王亚会;磁场作用下纳米流体液滴蒸发及颗粒沉积图案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8年

6 许喜伟;铜/石墨烯纳米流体的合成及其分散稳定性[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7 王毅;丙二醇纳米流体在汽车散热器中的传热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8 刘鹏辉;纳米流体及凹穴结构对螺旋细通道传热特性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8年

9 张尧;复杂腔体内Cu-水纳米流体自然对流换热特性数值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10 花宇峰;富勒烯纳米流体在石墨烯纳米孔隙中的流动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34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34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8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