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螺旋盘绕型声学超材料的设计和性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25 13:22
【摘要】:低频噪声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军事领域,对人体健康、生产生活和军事活动产生各种负面影响。受质量定律的限制,传统隔声材料对低频噪声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隔声效果。声学超材料因其亚波长和负等效参数特性,为低频降噪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盘绕型声学超材料是一类通过折叠空间以获得较高折射率的声学超材料,其特殊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材料具有低耗散、较强的吸声性能和很好的各向同性响应等优点。然而,现有的盘绕型声学超材料大多沿用了“之”字型的设计方法,且关于盘绕型声学超材料声学性能的研究,大部分还集中某单一声学性能。为了丰富盘绕型声学超材料的设计方法,构造具有多种优异声学性能的盘绕型声学超材料,本文提出了一种螺旋对称的盘绕型声学超材料单胞结构,基于声学基础和有限元理论建立了声学超材料的声场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螺旋盘绕型声学超材料的隔声性能和等效零质量性能分析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声学超材料的声场有限元建模以声学理论和有限元为基础,在多物理场软件COMSOL Multiphysic中建立了声学超材料的声场有限元模型;比较了几种计算声学超材料带隙的常用方法,并选择有限元法作为分析螺旋盘绕型声学超材料的基本方法。(2)螺旋盘绕型声学超材料的设计介绍了盘绕型声学超材料的设计原理,并详细阐述了螺旋盘绕型声学超材料的设计方法,总结了螺旋盘绕型声学超材料的优点;给出了透射反射系数反演法求解声学超材料等效介质参数的理论推导,计算了螺旋盘绕型声学超材料单胞的等效参数;证明了单胞单级共振引起负的体积模量,双级共振导致了负的质量密度。(3)螺旋盘绕型声学超材料的隔声性能分析以波导管中声压传递函数表征螺旋盘绕型声学超材料单胞的隔声性能,基于等效介质理论和模态理论解释了单胞具有超强隔声性能的原因;通过单胞参数化分析,总结了单胞共振隔声频率的变化规律;在单胞在波导管中位置和角度发生小幅变化的情况下,分析了螺旋盘绕型声学超材料的隔声鲁棒性。(4)螺旋盘绕型声学超材料的等效零质量性能分析等效零质量性能是声学超材料在等效零质量密度频率下保持声波幅值和相位不变的特殊传输性能。基于带隙和等效介质参数计算,确定了螺旋盘绕型声学超材料的等效零质量密度频率。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当的布置,实现了螺旋盘绕型声学超材料的等效零质量性能,包括声隐身、声通道、声学逻辑电路等。本文以声学理论和有限元为基础,建立了螺旋盘绕型声学超材料的声场有限元模型,总结了螺旋盘绕型声学超材料结构的优点。结合等效介质理论和带隙理论,分析了螺旋盘绕型声学超材料的隔声性能和等效零质量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螺旋盘绕型声学超材料在低频降噪和高性能声学器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图文】:

模型图,声学,材料,空气声学


a)盘绕型声学超材料单胞结构 b)等效介质模型图 1.4 盘绕型声学超材料14 年,Xu 等人沿用了 Liang 的设计思路,在空气声学通道上加入]。如图 1.5(a)所示,上下各 15 个盘绕次数不同的结构加载在空 。 盘 绕 因 子 为 F 2 L/2(d w), 声 波 在 “ 之 ” 字 形 传 播 的2 ( d w)。其中 d 和 w分别为空气和硬质材料的厚度(图 1.5(b)道下侧,盘绕因子从左往右逐渐增大;空气声通道上侧,盘绕因子增大。“之”字形盘绕结构等效为图 1.5(c)的等效介质,其等效,数值上接近 8(图 1.5(d))。当平面波从空气声学通道左侧入道右侧测量其传输系数,就会发现很多很密集的全反射频率点。这点分别对应上述 30 个不同盘绕因子的结构。较小盘绕因子对应的是频率点,较大盘绕因子对应的是较小的全反射频率点。每一个盘绕能够过滤一个频率隔声点。通过设计不同大小的盘绕因子的结构,噪声频率进行滤波。这证明盘绕型声学结构能广泛应用于不同频率

螺旋盘绕型声学超材料的设计和性能分析


可滤波的盘绕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若鹏;季春霖;赵治亚;周添;;超材料:重新塑造与重新思考[J];Engineering;2015年02期

2 周济;李龙土;;超材料技术及其应用展望[J];中国工程科学;2018年06期

3 ;超材料研究前沿动态[J];国际学术动态;2012年01期

4 陈香香;王建锋;;精密排种器性能监测装置研究——基于超材料光电传感器[J];农机化研究;2018年01期

5 吴宗汉;徐世和;;声学超材料与结构工程应用前景展望[J];电声技术;2017年Z3期

6 张文毓;;超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装备机械;2018年02期

7 黄治涵;;基于超材料的单频层状吸波体仿真[J];电子世界;2018年14期

8 周济;于相龙;;智能超材料的创新特性与应用前景[J];中国工业和信息化;2018年08期

9 文永正;;超越天然材料的自然极限——超材料分论坛侧记[J];中国材料进展;2018年09期

10 院伟;杨进;王一龙;李维;官建国;;宽带吸波超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6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晗;杨军;;单模宽带的五模式超材料的仿真设计[A];2018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A.物理声学(含声超构材料)[C];2018年

2 田小永;尹丽仙;李涤尘;曹毅;;超材料结构飞行器隐形设计及3D打印制造工艺探索[A];第一届新型功能结构技术学术会议暨增材制造产业创新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6年

3 陈巍;高军;曹祥玉;杨欢欢;周禹龙;韩彤;;一种极化相关的透射型超材料[A];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中册)[C];2017年

4 陈坤;周运强;王志刚;;基于矩形波导的超材料结构吸波机理研究[A];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二)[C];2017年

5 程强;赵捷;张t$;崔铁军;;超材料在微波及太赫兹频段的应用[A];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7年

6 胡更开;;电磁/声波超材料及对波传播控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刘亚锋;周萧明;胡更开;;弯曲波在薄板超材料中的传播特性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周萧明;胡更开;;声波超材料超分辨成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樊昕沂;张晗;高阳;;五模式超材料的仿真分析[A];第十七届北方七省市区力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10 杨天智;张业伟;杨晓东;;可编程超材料的自定义动力学及多物理场调控[A];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梦然;多向晶格+3D打印:全新人造超材料轻便又坚固[N];科技日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姜天骄;新材料新工艺带动产业创新[N];经济日报;2017年

3 深圳商报记者 王海荣;“智能超材料+”赋能行业转型升级[N];深圳商报;2017年

4 记者 陶婷婷;揭秘“超材料”神奇魔力[N];上海科技报;2018年

5 本报实习生 金婉霞 首席记者 樊丽萍;重构“砖头”攻关“水下无线充电”[N];文汇报;2018年

6 深圳商报记者 王海荣;定制自然界不存在的材料[N];深圳商报;2018年

7 文言;促进超材料技术应用发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6年

8 本报记者 吴苡婷;打造吃掉电磁波的神奇“隐身纸”[N];上海科技报;2017年

9 张羲格;微结构排列组合后的超能力[N];中国航天报;2017年

10 辛文;我国超材料及其相关器件关键技术研发取得新进展[N];中国航空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思宇;太赫兹高折射率超材料及吸收体传感特性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2 张浩;压电分流型声学超材料的隔声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杜文娟;基于光频双曲色散超材料的深亚波长成像原理和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8年

4 田喜敏;基于相变材料的超材料对光吸收及手性效应的调控[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5 胡森;类电磁诱导透明超材料的设计及性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6 于萍;超材料光场多维调控研究[D];南开大学;2016年

7 李健雄;人工微结构光场特性操控研究[D];南开大学;2016年

8 翟世龙;双负声学超材料与声学超界面的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9 陈怀军;负等效参数声学超材料的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10 赵晓蕾;基于石墨烯超材料的太赫兹等离激元诱导透明现象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文昊;超材料中非线性光学局域波及其态转换的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2 王茜;基于超表面的天线增强和多功能器件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3 郑肖肖;电磁超材料介质有效参数的提取[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汪可文;不对称结构电磁超材料的研究与应用[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5 袁能;介质基超材料的电磁吸收性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

6 王建;电磁超材料的宽频吸波性能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

7 贾晓珍;基于薄膜型声学超材料隔声性能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8 曹宇杰;基于H分形声学超材料研究的声聚焦透镜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9 邹全;基于坐标变换理论的超材料质流调控特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10 李玉良;三维声学超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40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40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e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