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镍基硫属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9 23:07
【摘要】: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已经被广泛研究并且成功商业化。随着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车时代的到来,锂资源消耗的增长导致其越来越高的价格,势必会限制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钠离子电池由于丰富的钠资源且具有与锂离子电池类似的工作原理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与锂相比,钠具有更大的离子半径和分子质量,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会造成更大的体积应变,导致材料较差的电化学性能。因此,当务之急是开发一种具有高容量的、能够可逆地脱嵌钠离子的电极材料。本文以镍基硫属化合物为研究对象,成功合成了二硒化镍纳米八面体和二硫化镍纳米球,通过先进的表征对其结构、形貌等特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这两种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利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尺寸在200至350 nm之间的NiSe_2纳米八面体,并解释了其形成机理;同样也是利用水热法合成了NiS_2纳米球,直径在80至150 nm之间,并具有堆积而成的介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2)分别将NiSe_2纳米八面体和NiS_2纳米球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它们均展现出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NiSe_2在5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4000圈,依然能够保持有330 mAh g~(-1)的可逆容量;即使在20 A g~(-1)的超高倍率下,其放电比容量依然有175 mAh g~(-1)。NiS_2纳米球在0.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仍然有450 mAh g~(-1)的可逆容量;在0.5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圈,保持有319 mAh g~(-1)的可逆容量。(3)NiSe_2纳米八面体具有如此优越的倍率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除了因为本身良好的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还因其赝电容行为主导的电化学反应过程;另外充放电电压区间和电解液的选择对其性能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4)NiS_2纳米球具有如此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是因为纳米级的颗粒尺寸和介孔结构,使其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活性位点,不仅能够增加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缩短了钠离子传输路径,而且还能够有效缓解嵌钠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从而保持结构的完整性。(5)通过借助原位和非原位XRD表征手段,揭示了NiSe_2纳米八面体的储钠机理。在放电的过程中,有三个平台,分别对应于Na_xNiSe_2,NiSe和Na_2Se,Ni和Na_2Se的形成;在充电的过程中有两个平台,分别对应于Na_xNiSe_2和NiSe_2、Se、Ni_3Se_4的形成。(6)解释了NiSe_2容量前50圈逐渐衰减之后稳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前50圈充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Na_2Se转变为Se和Ni_3Se_4,从而造成了容量逐渐衰减。待体系中的NiSe_2、Se和Ni_3Se_4的含量达到平衡后,不再有Na_2Se转变为Se和Ni_3Se_4,故容量开始保持稳定。
【图文】:

锂资源,平均价格,锂离子电池


图 1-1 历年来锂资源 Li2CO3的平均价格[9]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锂离子电池一样,钠离子电池的研究也是始于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相对于钠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更轻的质量,更小的离子半径以及,人们逐渐停滞了对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大量转为研究锂离子电了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生产。当时已有美国和日本公司研究出了混合物作为负极和 P2 型的 NaxCoO2正极的全电池配置,并展现出的循环稳定性,且平均放电电压稍低于 3.0 V。然而相较于石墨//的 3.7 V 放电电压,此项研究并没有得到大部分人的关注[13]。随着池产品的出现,锂资源匮乏的问题日益突出,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这也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直至 2010 年,5000 美元不得不迫使一些研究学者重燃对钠离子电池的希望,钠离子电池历史的舞台。

工作原理图,钠离子,层间,晶格


B)[14]。子二次电池实际上是一种钠离子浓差电池,充电时,加在正极的化合物释放出钠离子,钠离子通过电解液穿过隔膜材料的层间或晶格中,,此时正极处于贫钠状态,负极处于电时,钠离子从负极材料的层间或晶格中脱出,经过电解新嵌入正极材料的晶格中。同时,为了保持电荷平衡,相子嵌入和脱出的过程中经过外电路传递,电子的得失使正氧化和还原反应[12]。在正常充放电情况下,钠离子在层状结构的氧化物的层间嵌入和脱出,一般只引起材料的层面体结构。因此,钠离子电池反应是一种理想的可逆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912;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柳;林丽莎;刘通;杨宏伟;王小■;解跃峰;;中空花状γ-Al_2O_3纳米球合成及去除水中硒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9年06期

2 许文武;高嶷;;巯基保护的中空金纳米球(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8年07期

3 李健;王菁华;杨阿龙;石振宁;王江韦;赵勤富;张莹;;金纳米球和金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光热催化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18年09期

4 孙宏浩;王甜甜;廖天作;王怡;柯鹏;周凤珍;孙红梅;郭惠玲;;金磁复合纳米球的制备及其在检测肌红蛋白中的应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5 刘燕;房宽峻;王玉平;;季铵盐阳离子单体对三元无皂乳液共聚物纳米球的影响[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4年01期

6 陈志明;程龙;;SiO_2:Eu~(3+)纳米球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质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7 曹星星;张学斌;朱雅君;冀翼;刘莎莎;邵浩;凤仪;;中空纳米球的制备和应用[J];广州化工;2012年11期

8 ;二氧化硅亚微米、纳米球粒度标准物质研制取得进展,填补了国内外100nm以下产品研究空白[J];传感器世界;2010年05期

9 杨光智;杨俊和;刘洋;贾润萍;徐日升;王霞;凌立成;;聚丙烯腈基炭纳米球的制备[J];煤炭转化;2009年02期

10 杜宇;王之盛;;硒纳米球的抗氧化作用、毒性及吸收代谢的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鹤;安璐;杨仕平;;超顺磁性空性二氧化硅纳米球在小鼠活体内靶向超声-磁共振成像及生物分布和毒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k纳米无机化学[C];2015年

2 齐国斌;杨梅竹;黄娟;薛亚楠;喻发全;;尺寸可控的海藻酸钠/阿霉素复合纳米球的制备与表征[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3 刘山虎;康文哲;邢瑞敏;;荧光多孔硫化锌纳米球的制备及其在潜在药物输运和活细胞成像的应用研究[A];2012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耿

本文编号:2645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45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2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