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离子液体增强的肿瘤标志物分子印迹纳米传感器

发布时间:2020-05-04 16:17
【摘要】:离子液体是在近室温状态下呈液体的有机盐类,具有优良的导电性、生物相容性和水溶性,通过调控其阴阳离子可使其具有特定功能。本文以咪唑为基体,通过功能化修饰成功合成了四种离子液体:1-(3-巯基丙基)-3-乙烯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MVIMBF_4),1,3-二(N-吡咯丙基)咪唑溴盐离子液体(DPIMBr),1-(3-巯基丙基)-3-甲基咪唑溴盐离子液体(MIMBr),1-(N-吡咯丙基)-3-甲基咪唑溴盐离子液体(PMIMBr)。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FT-IR)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等技术确认了其分子结构。将这四种离子液体分别用作形貌控制剂制备少层二硫化钼纳米材料,修饰剂和功能单体。分子印迹技术在小分子识别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对生物大分子的印迹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如生物大分子不稳定容易变性,功能单体水溶性较差,模板分子的洗脱和识别比较困难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利用具有良好导电性、生物相容性和水溶性的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功能单体,通过电化学聚合,制备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膜修饰电极,可大大提升印迹效率,加快分子印迹传感器识别速度、选择性及灵敏度。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模板法电沉积成功制备金纳米阵列,将1-(3-巯基丙基)-3-乙烯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组装至金纳米阵列表面,从而增大电极的导电性和比表面积,再以溴化1,3-二(N-吡咯丙基)咪唑离子液体为功能单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为模板,电化学聚合,形成表面印迹聚合物膜,经洗脱模板分子后构建NSE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在10 pg mL~(-1)~1 ng mL~(-1)范围内,识别NSE前后的峰电流差值(ΔI)与NSE的浓度(c)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2.6 pg mL~(-1)(S/N=3)。对病人血清中NSE的含量进行检测,其结果与ELISA测定结果相符,相对误差在5%以内。实现了对NSE快速,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有望用于临床医学诊断。(2)以1-(3-巯基丙基)-3-甲基咪唑溴盐离子液体(MIMBr)为硫源和形貌控制剂,钼酸钠(Na_2MoO_4)作为钼源,水热法制备了少层片状MoS_2,并采用化学还原法,在层状MoS_2的表面原位外延生长金纳米颗粒,制备金纳米颗粒-少层二硫化钼复合材料,并修饰至玻碳电极表面。再以1-(N-吡咯丙基)-3-甲基咪唑溴盐离子液体(PMIMBr)为功能单体,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为模板,电化学聚合,构建Pro-GRP光电化学分子印迹传感器。在20 pg mL~(-1)~5 ng mL~(-1)范围内,该传感器识别Pro-GRP前后的光电流差值与Pro-GRP的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3.2 pg mL~(-1)(S/N=3)。
【图文】:

阴阳离子,室温离子液体,液体,电化学窗口


图 1.1 常见组成离子液体的阴阳离子Fig. 1.1 Structure of c·ations and anions commonly employed in the synthesis of IL子液体作(Ionic Liquids)作为可设计的液体[5],相比传统有机溶剂,有较低挥发性、较强溶解能力、较强的催化活性、宽的电化学窗口移率、高离子电导率以及超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特性,使十年间,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06 年1000 多种室温离子液体,并成功用于有机合成[6]、萃取分离[7]、纳米

分子印迹技术


而且离子液体可以循环利用,为提供无硫清洁燃料提供了潜在解决方ghavan[61]等首次成功地用中性疏水离子液体 N-丁基-N 甲基吡咯双()亚胺盐萃取制革工业中应用的偶氮染料,提取率为 98%,提供了污染物萃取、回收和分析的有效方法。子印迹技术概述自然进化产生的受体(例如:抗体,酶,,DNA 等)在识别目标分子人的能力。如果作为生物传感器的识别单元。这些受体具有很高的,它们在测量条件下存在不稳定,而且耐久性差等缺点。为了克服计稳定、坚固的可替代的人工受体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62]。代初,Wulff 和 Klotz [63]等人首次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ng polymers, MIPs),标志着分子印迹技术的形成。1993 年 Vlatakis [6re 上发表有关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报道,推动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发越多科学工作者的关注。如图 1.2 所示,近二十年来有关分子印迹章,逐年增加。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83.1;TP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四霞;;分子印迹材料应用范围探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年06期

2 姜如愿;龙泽荣;冉文生;苏玉红;;表面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7年04期

3 王玲;潘亚男;;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兽药残留分析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年03期

4 胡文英;黄建辉;;叶蝉散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5 张进;姚桃花;王燕青;;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3年08期

6 杨挺;吴银良;李存;赵健;陈国;吕燕;;莱克多巴胺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吸附性能[J];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06期

7 黄运红;许杨;杜碧柏;何庆华;曹郁生;;分子印迹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肉中磺胺嘧啶(英文)[J];分析化学;2012年07期

8 谢建军;王璐;李菊;丁博;曾广丰;王志元;陈文锐;;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按摩油类化妆品中16种多环芳烃[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年08期

9 邵燕;王良贵;韦祥庆;广霞;陈佳英;;分子印迹磁性固相萃取/GC-MS法检测大米中三环唑[J];广州化工;2017年17期

10 栾崇林;李铭杰;李仲谨;苏秀霞;蒋晓华;;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玉峰;任雪芹;;新型分子印迹材料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食品与环境分析分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2 许志刚;刘智敏;王联广;;分子印迹整体棒微萃取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塑料样品中的环境雌激素[A];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三分册)[C];2015年

3 董襄朝;杨芳芳;杨旭;;以抗原决定簇表面分子印迹法合成用于分析乙酰化修饰多肽的人工抗体[A];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15年

4 申峰;胡玉峰;任雪芹;;分子印迹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A];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15年

5 马润恬;哈伟;陈娟;师彦平;;新型糖蛋白磁性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A];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五届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论文集[C];2016年

6 杨亚军;刘希望;孔晓军;秦哲;杜文斌;李世宏;李剑勇;;奥司他韦分子印迹色谱柱的制备及初步评价[A];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五届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论文集[C];2016年

7 何艳冬;熊雪;吕运开;;限进介质-分子印迹磁性微球的制备及磁分散萃取奶样中的双酚A[A];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武小凤;薛敏;孟子晖;;17β-雌二醇分子印迹新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表征[A];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沈桂贤;徐志广;章小慧;;血管紧张素Ⅰ和Ⅱ的N端三肽分子印迹预作用的理论研究[A];全国第十七届大环化学暨第九届超分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10 陈志强;李建平;黄环;张云;;基于酶放大效应的分子印迹碳糊修饰电极[A];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2)[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经济报记者 侯力明 通讯员 张明平;“分子印迹”期待叩响产业化“大门”[N];江苏经济报;2014年

2 王晶;天津检验检疫局两项成果达国际水平[N];中国食品报;2011年

3 朱海升 蔡光明;依据新技术提升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涵;分子印迹型吸附剂吸附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

2 胡美华;功能化Fe_3O_4的制备及其在食品/环境样品中染料和真菌毒素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3 杨丽特;基于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表面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D];武汉大学;2017年

4 唐志民;表面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5 魏晓兵;新型分子印迹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6 韩鸿萍;暗紫贝母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在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分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7 雷建都;分子印迹分离技术[D];北京化工大学;2002年

8 郑细鸣;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修饰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9 杨俊;可天宁和尼古丁分子印迹新材料及其固相萃取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李爽;手性对映体及类似物的色谱和分子印迹膜分离[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帅;纳米金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对赤藓红检测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8年

2 陶强;分子印迹传感器对标本中塑化剂直接快速检测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6年

3 林瑜琳;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6年

4 王星;离子液体增强的肿瘤标志物分子印迹纳米传感器[D];中南民族大学;2018年

5 王彩云;基于聚离子液体水凝胶的肿瘤标志物分子印迹光电化学传感器[D];中南民族大学;2018年

6 高远莉;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涂层的制备、评价及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7 汪雨龙;有机磷溶胶—凝胶分子印迹涂层固相微萃取/阵列固相微萃取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8 张燕;改性聚丙烯酰胺冰胶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9 王红梅;基于多孔材料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D];扬州大学;2018年

10 王彤彤;化学修饰电极在大气羟基自由基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D];扬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48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48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2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