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铋基硫族化合物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6 22:17
【摘要】: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我国一项既定国策,也是保证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热电材料为核心的热电转换技术可不依靠任何外力将“热”与“电”两种不同形态的能量直接转换,备受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碲化铋和硒化铋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热电材料,一直受到广泛的研究。大量实验已经明该类材料的纳米化有助于提高其热电性能,因而合成碲化铋和硒化镰纳米材料成为研究关键。因此,我们的工作主要以碲化铋和硒化铋为研究对象,对其可控生长和形貌演化进行研究,探索了影响最终生成物形貌的各种因素,获得形貌规则、尺寸均匀的单晶六边形碲化铋纳米片、硒化铋纳米片、BiTe纳米管等三种纳米材料,并对他们进行了性能测试和分析。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溶荆热法,通过研究宏规实验条件(反应温度、NaOH浓度、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最终生成物形貌优化,分析了碲化铋纳米片生长机理,实现了其可控生长,获得了形貌规则、尺寸均匀、单分散性好的单晶六边形碲化铋纳米片,并对碲化铋纳米片热压块体的热电性能进行测试,其电导率σ和赛贝克系数S均优于粉体材料。2、在溶剂热法中,优化铋源,用Bi2O3代替BiCl3,实现了碲化铋纳米片可控制备,并显著缩短了反应时间(从36 h缩短到7 h),研究了纳米片形貌随反应时间的演化规律,实验发现碲化铋纳米片的形貌经历三种形态;“晷”形貌、纳米片形貌、铜钱”形貌,提出了其生长遵循自我修复的生长机制;并对纳米片热压块体的热电性能进行测试,其电导率σ和赛贝克系数S又得到了有效提升。3、采用溶剂热法,优化硒源,用SeO2代替TeO2,获得了形貌规厕、尺寸均匀、单分散性好的硒化铋纳米片,实现了其可控生长,分析了反应温度、NaOH浓度、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最终生成物形貌优化,通过分析纳米片形貌随表面活性剂PVP的演化,阐述了硒化铋纳米片生长机理。在83-603 K范围,对单片硒化铋纳米片进行了变温拉曼散射测试,计算出A1g1,Eg2,A1g2乙模的温度系数Xi,其具有较低的温度系数,可望有效降低热导率和提高热电优值(ZT),并表明硒化铋纳米片是优良热电纳米材料。4、为了进一步提高ZT值,我们继续优化生长条件,首次成功制备了形貌规则、尺寸均匀的单晶BiTe纳米管,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因素PVP对最终生成物形貌的影响,证明了表面活性剂因素PVP在合成单晶BiTe纳米管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在103 K-593 K范围,BiTe纳米管进行了变温拉曼散射测试,计算了Eg1,A1g1,Eg2,A1g2模的温度系数Xi,该值降低了几个数量级,这样低温系数有利于获得较高的ZT值,表明BiTe纳米管有望成为理想热电材料的候选者。
【图文】:

不可再生能源,世界,和中,能源危机


源消耗量比21世纪初全球能源消耗量将增加44%[1],不可再生的化石逡逑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等是目前最主要的能源来源,它们却正面逡逑临着枯竭的困境,如图1.1中所示,石油和天然气的全球总储量将未来逡逑几十年内被用完。可以说,能源危机已成为本世纪科学家迫在眉睫急需逡逑.逦解决的难题之一。目前而言,解决能源危机主要两个途径:1.加快对可逡逑再生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进程,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的大规模开发利逡逑用,并且研究高效的储能电池,比如,超级电容器、高效电池、燃料电逡逑池等[2];邋2.提高现有化石能源使用效率,从利用率上做文章,比如开发逡逑高转换率的内燃&,还有就是把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废热利用起来,变逡逑废为宝。目前,,全球绝大部分动力还是内燃机燃烧不可再生资源释放出逡逑热能转变成的动力

碲化铋,晶格结构,原子


每个碲化铋晶胞由三个基本单元组成,每个基本单元是由Bi原子逡逑和Te原子按Te(l)-Bi-Te(2)-Bi-Te(l)的顺序一层一层构成,我们将这样一逡逑个基本单元称为QL(QuintupleLayer),如图1.2中红色方框内所示。之所逡逑以区分Te(l)原子和Te(2)原子,是因为每个QL内部,Bi和Te原子间逡逑是共价键结合;而每个QL之间,是Te(l)原子和Te(l)原子之间由范德逡逑瓦耳斯力结合。所以在每个QL中间的Te(2)原子和QL两侧的Te(l)不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83.1;TQ135.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聚合物涂覆硅纳米片可望取代石墨稀[J];中国粉体工业;2017年02期

2 郝慧;杨云;;金纳米片的制备[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8年03期

3 朱景春;;二硫化钼纳米片的制备及其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创新;2018年07期

4 李俊怡;梁峰;田亮;张海军;;类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8年05期

5 赵迪;柯瑞林;邹雄;毛琳;胡行兵;王金合;;氮化硼纳米片制备方法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6年12期

6 张震;于翔;刘飞;;产业化制备石墨烯纳米片研究进展[J];新型工业化;2017年01期

7 肖林平;刘敏;周丽萍;赖桂珍;黄锦贵;钟晨晨;;一步法制备单层二硫化钼纳米片[J];广东化工;2016年12期

8 邢国政;靳利娥;解小玲;张康;曹青;;碳纳米片的制备、表征及应用[J];炭素技术;2016年05期

9 邹润秋;秦文静;张强;杨利营;曹焕奇;印寿根;;银纳米片等离子体效应增强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性能优化研究[J];发光学报;2015年07期

10 赵逢焕;;(001)晶面占主导的锐钛矿TiO_2纳米片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J];山东化工;2015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志成;武祥;;生长在泡沫镍基底的炸圈状四氧化三钴纳米片及其较提高的超级电容器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分会:化学电源[C];2016年

2 陆迪灿;倪永红;;多孔磷化钴纳米片的合成及其超电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九分会:电化学材料[C];2016年

3 丁书江;;纳米片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和锂离子存储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分会:化学电源[C];2016年

4 张玉倩;张琦;翁丽星;宇文力辉;汪联辉;;量子点-二硫化钼复合纳米片用于癌细胞的靶向荧光成像和光热治疗[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八分会: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化学[C];2016年

5 梅旭安;梁瑞政;卫敏;;超薄水滑石纳米片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八分会: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化学[C];2016年

6 董宁宁;李源鑫;冯艳艳;张赛锋;张晓艳;范金太;张龙;王俊;;过渡金属硫化物二维纳米片的光限幅特性及其理论模拟[A];上海市激光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7 纪穆为;徐萌;刘佳佳;张加涛;;水相腐蚀法制备超薄二维单晶纳米片[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五分会:分子与固体化学[C];2016年

8 程裕鑫;吴德峰;姚鑫;丁昆山;周亚楠;;聚乳酸/石墨纳米片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A];第十二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9 杨晓华;杨化桂;李春忠;;{001}晶面主导的锐钛二氧化钛纳米片的热稳定性研究[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小兰;师赛鸽;黄艺专;陈美;汤少恒;莫世广;郑南峰;;不同表面修饰对钯纳米片活体行为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霞;科学家利用超薄沸石纳米片造出高效催化剂[N];科技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李波;二维MoS2纳米片研究获突破提振钼业股[N];中国证券报;2013年

3 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隗海燕;高灵敏度“电子皮肤”可以量产了[N];科技日报;2017年

4 冯卫东;新型透明塑料薄如纸硬如钢[N];科技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张思玮;让氢来得更高效些吧[N];中国科学报;2019年

6 记者 刘霞;柔性电子材料破碎多次仍可恢复功能[N];科技日报;2016年

7 记者 张晔 通讯员 周伟;又薄又软的半导体新材料可制微纳光电器件[N];科技日报;2019年

8 记者 陈超;“光结构”让水随环境变化自由变色[N];科技日报;2016年

9 记者 李丽 通讯员 梁维源;深圳大学打开癌症治疗新思路[N];深圳特区报;2018年

10 沈英甲;中国成功研发全球首类烯合金材料[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毅;第V主族二维材料砷烯和铋烯的可控制备及光电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2 吴园园;三维导电硫化物复合/衍生材料的催化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范锦昌;钯基纳米材料的表界面调控及电催化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4 赵琪;稀土掺杂层状MoS_2和SnS_2光磁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5 刘晓华;原子层超薄硫族半导体纳米片制备及在光解水和气敏领域应用[D];天津大学;2017年

6 周方;铋基硫族化合物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7 张红伟;层状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物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8 韩娜;基于金属纳米材料的电化学二氧化碳转化体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9 杜翠翠;钼基纳米结构的设计合成及能源转换电催化性能[D];吉林大学;2018年

10 胡屹伟;钽、钛硫化物与氧化物纳米结构的构建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婧雅;钴基超薄纳米片材料的设计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2 杨婉君;钴基纳米阵列材料的改性及其储能性质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3 曹振乾;镍化合物/聚吡咯/氧化石墨烯纳米片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4 赵沈飞;Mn基二维材料的高性能柔性生物传感器件的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年

5 苏月宾;Li_4Ti_5O_(12)纳米片/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8年

6 黄艳艳;层间距宽化的MX_2纳米片的合成和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7 程夏兰;二维SnS_2纳米片的合成及能量存储与转化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8 贾仕隆;三明治结构MoS_2-SnO_2-C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9 刘春明;高压下SnS纳米片的结构及电输运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10 田列;MX_2(M=Mo;X=S)型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光催化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51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51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e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