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阵列式矩形空腔发射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7 12:09
【摘要】:在用于评价红外成像系统性能的测试方法中,最小可分辨温差是需要测量的主要参数之一,它能够定量地反映出红外成像系统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在经典的MRTD测试方法中,靶标和环境、靶标和黑体间都存在着换热,这种换热会对温差调节的灵活性和准确度造成影响。同时,靶标和黑体的组合使得无法获得连续可调的温差,限制了针对红外成像设备的测试能力。本文为了解决当前红外成像系统性能测试中尚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温差可调的单元组合式空腔阵列。基于该阵列的结构模型,对其单元表面发射率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槽深宽比是影响单元表面发射率的最主要因素。根据接触式测量法原理,搭建相应的实验室测量系统,分别进行了发射率稳定性实验和温差功能测试。结果表明,单元组合式空腔阵列能够通过改变加热温度实现温差调节,可用于红外成像系统性能测试。在测温过程中,为了先确定物体表面的发射率,常用的辅助方法是采用发射率已知的物体作为参考物体。但是目前使用的参考物体有两个缺点,一是测温区间不够宽;二是在工作温度区间内,参考物体的发射率是一个定值,不能调节。本文对上述单元组合式空腔阵列结构加以改进,设计了一种深度渐变式空腔阵列。采用红外热像仪拍摄红外热图像,所选不同区域的表观温度各不相同,其大小由各单元表面发射率决定。实验测量了不同温度下样品表面三个区域的单元表面发射率值,结果表明,深度渐变式空腔阵列表面在法向具有稳定的发射率分布,可提供不同发射率的表面单元。
【图文】:

黑体,辐射测温,黑体辐射,吸收率


2.2 黑体及其辐射定律2.2.1 黑体介绍黑体辐射这一概念是由基尔霍夫首次提出的,因为黑体辐射是辐射测温的根本,所以黑体在辐射测温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所谓的黑体,指的是一种处在任何温度下均不会透过和反射幅射能的物体[41]。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能量落在物体表面将会发生吸收、反射和透射三种过程,这三个过程中的能量百分比遵循如下规律: 1(2-6)式中: 为吸收率; 为反射率; 为透射率。黑体的吸收率为 1,说明黑体吸收了辐射到它表面的所有能量。然而,,黑体只是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因为在自然条件下并不能够找到这样不反射能量的物体,所以目前的黑体产品全为人们研制的“人工黑体”[42]。图 2.1 列举了四种常见的近似黑体模型。

辐射系统,腔体,物体,表面积分


中国计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面制造一个空腔,腔体将通过空反射后最终达到热平衡。腔体的腔体的有效辐射换热面随着其表覆盖一个曲面,如图 2.2 所示。图,物体 1 和物体 2 的表面积分别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计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0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连伟;杨淼淼;樊宏杰;许振领;姚梅;;一种表面发射率的测量方法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4年02期

2 吴国忠;李宏佳;吕妍;齐晗兵;李栋;;太阳辐射对管道表面发射率测量影响分析[J];红外技术;2016年11期

3 罗晓春;孙继银;;物体表面发射率的测量方法[J];兵工自动化;2007年08期

4 王鹏;谢植;胡振伟;;连铸坯表面发射率的测量研究[J];光学学报;2016年04期

5 刘占一;许婷;张魏静;胡锦华;;热防护材料表面发射率测试研究[J];火箭推进;2019年04期

6 刘波;李海洋;刘夷平;郑伟;;材料表面发射率的影响及其测量技术研究进展[J];工业计量;2018年06期

7 韩刚;陆小军;李小双;唐方东;;标准平面源与探测器窗的一致性对α、β表面污染仪表面发射率响应测量结果影响及修正[J];上海计量测试;2018年03期

8 卢素梅;孟庆林;;围护结构内表面发射率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J];暖通空调;2019年05期

9 魏薇;赵卉;;金属材料表面发射率测量方法研究[J];工业计量;2015年06期

10 刘鑫;叶林;葛俊锋;张洪;陈斌;;发热物体表面发射率在线长时测量方法[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夏生;;α、β表面发射率标准装置研制[A];2010中国核电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大舜;李亦楠;;铸坯表面发射率的计算方法研究[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八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操;付跃刚;孙丽;;物体表面发射率对红外测温精度的误差分析[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Ⅲ)[C];2008年

4 姬彪;;红外测温原理及其影响因素[A];全国第十四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郑卓阳;程仁寨;肖栋;张涵源;;模具和铝材表面发射率对红外测温仪测温精度的影响[A];2018年中国铝加工产业年度大会论文集[C];2018年

6 王国林;罗杰;马昊军;张军;刘丽萍;尼航;;非烧蚀型防热材料表面发射率动态测量技术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姬彪;刘露露;武建华;;低发射率材料的测试方法研究[A];全国第十五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5年

8 文德智;卓仁鸿;薛秀章;郑慧;成晶;;大面积2π多丝正比计数装置的研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9 元月;宇慧平;;红外热像仪对QFN封装表面发射率标定结果误差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10 毕爱红;朱金华;文庆珍;;降温涂料的性能表征方法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0)[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佳琪;阵列式矩形空腔发射率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8年

2 蔡思雨;基于光纤光谱仪的固体表面发射率测量系统的开发[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姬云诚;多孔材料辐射特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姚德龙;提高发射率测量精度的方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5 武雁林;辐射冷顶板表面发射率的研究和室内热环境分析[D];湖南大学;2013年

6 文小军;铸坯表面多层发射率的测量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7 齐文娟;发射率对红外测温精度的影响[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8 吴布和;洋面发射率建模与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9 丁维一;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测温系统关键技术和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王珂;相变型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腔式吸热器耦合热损失特性的数值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52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52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7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