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水合盐相变储能材料循环稳定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8 00:21
【摘要】: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相变储能材料以潜热储存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能源在时效与储量方面的供求矛盾,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相变储能材料往往需要经历上千次熔化/凝固循环,要求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能,这也是相变材料得以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无机水合盐是适于0-150℃温度范围的典型相变储能材料,具有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和单位储能密度大等优点,但过冷和相分离问题严重影响其储热稳定和使用寿命。因此本课题通过不同的手段提高水合盐即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的循环稳定性,以获得过冷度小,相分离有效改善,具有潜热高且循环稳定性良好的相变储能体系。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首先以十二水磷酸氢二钠为主相变材料,膨胀石墨为支撑材料制备无机-无机复合相变材料。结果表明,随着膨胀石墨质量分数的增大,复合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有所降低,过冷度呈现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当膨胀石墨质量分数为9%时能有效抑制过冷;将复合相变材料进行300次熔化/凝固热循环,结果发现,300次循环前后相变温度变化不大,过冷度有所减小,相比较纯十二水磷酸氢二钠,复合材料的相变潜热衰减明显减缓,在实验范围内,膨胀石墨含量越大,复合材料的潜热衰减越慢,当膨胀石墨的用量为11%,九水硅酸钠为4%时,体系稳定性较高,经300次循环后相变潜热衰减率仅为26.13%。其次,通过添加增稠剂和成核剂改善水合盐的不足,并对体系的热物性和循环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1%聚丙烯酸钠能有效抑制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的相分离现象,以焦磷酸钠、聚乙二醇和二氧化钛作为成核剂均可有效抑制其过冷现象。对上述三种成核剂体系进行300次长期熔化/凝固循环试验,以相变温度、过冷度和相变潜热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增稠剂为1%聚丙烯酸钠,成核剂为3%二氧化钛的十二水磷酸氢二钠体系的相变潜热较高,过冷度较小且性能长期维持稳定。此外,水合盐体系的循环储热稳定性与固态晶体颗粒的尺寸存在一定关系,相变材料的平均颗粒尺寸越小,其储热循环稳定性越好,反之越差;最后,以1%聚丙烯酸钠为增稠剂,3%二氧化钛为成核剂的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相变材料作为保温剂,设计温控包装试验评估相变材料的保温效果,结果表明,保温剂在-10℃恒温环境下经历12h后,EPS保温箱内的温度保持在30℃以上,保温效果良好;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对含增稠剂与成核剂的十二水磷酸氢二钠体系进行循环稳定试验,发现循环储热稳定性与固态晶体颗粒的尺寸存在一定关系。相变材料的结晶颗粒尺寸越小,其储热循环稳定性越好,反之越差。因此,可通过制备微小颗粒的晶体,且在循环过程中保持颗粒尺寸大小不变的方法获得具备良好的储热循环稳定性的体系,为其他水合盐的稳定性研究提供思路。
【图文】:

固液相变,储热,机制


[1]。图1-1 固液相变材料的储热机制Fig.1-1 Thermal storage mechanism of solid-liquid phase change material

相变材料,水合盐


1.1 相变材料的分类如图 1-2 是相变材料根据化学成分的分类方式。图1-2 相变材料的分类Fig1-2 Classification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s1.1.1 无机相变材料无机相变材料主要包括无机水合盐类、熔融盐类及金属与合金类。表 1-1 常见无机水合盐的相变温度与相变潜热Tab.1-1 Phase change temperature and phase change latent heat of partially inorganic hydrated相变材料 相变温度(℃) 相变潜热(kJ/kg)H2O 0[2]333[2]LiClO33H2O 8.1[3]253[3]KF 4H2O 18.5[4]231[4]Mn(NO3)26H2O 25.8[5]125.9[10]CaCl26H2O 29[6]190.8[5]LiNO33H2O 30[4]296[5]Na2SO410H2O 32.4[7]254[5]Na2CO310H2O 32 36[8]246.5[8]CaBr26H2O 34[5]115.5[5]Na2HPO412H2O 35.5[9]265[10]Zn(NO3)26H2O 36[5]146.9[5]Na2S2O35H2O 48[5]201[1]Na(CH3COO) 3H2O 58[4]264[11]Na2P2O710H2O 70[4]184[6]Mg(NO3)26H2O 89[4]162.8[5](NH4)Al(SO4) 6H2O 95[4]269[4]MgCl26H2O 117[4]168.6[5]水合盐是无机相变材料中研究最多的一类,该类相变材料所覆盖的熔点范围较广,满足工业应用对相变温度的需求,,储能密度大,导热系数高且成本低廉,来源丰富等优势,因而受到青睐。表 1-1 罗列了常见的无机水合盐的相变温度与相变潜热[12],水合盐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颖;刘益才;朱晓涵;朱声浩;;环境温度对无机水合盐相变材料过冷行为的影响机理[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7期

2 林文贤;李云苍;吕恩荣;;无机水合盐潜热贮存材料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3 吕秉玲;;电解质-非电解质混合溶液活度系数的关联及溶解度的推算——Ⅱ.NH_3-NaCl-Na_2SO_4-H_2O 体系的液固平衡热力学[J];化学学报;1988年09期

4 曾翠华,张仁元;无机水合盐相变储热材料的过冷性研究[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5年01期

5 祝丹婷;钱静;蔡蓉;;混合水合盐作为储热相变材料的热物性能研究[J];包装工程;2015年01期

6 赵思勰;晏华;汪宏涛;李云涛;戴丰乐;薛明;胡志德;;复合无机水合盐对磷酸镁水泥水化及性能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7年23期

7 朱茂川;周国兵;杨霏;田富宽;;过冷水合盐相变材料跨季节储存太阳能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8年06期

8 丁益民,阎立诚,薛俊慧;水合盐储热材料的成核作用[J];化学物理学报;1996年01期

9 皮启铎;太阳池水合盐相变贮热的探讨[J];太阳能学报;1994年01期

10 黄佩丽;铜(Ⅱ)盐是蓝色的吗?[J];化学教学;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星;贺展展;;不同分散剂对Na_2CO_3·10H_2O微胶囊化的影响[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展佳;秦善;高静;;无机水合盐中水的状态与相变潜热的关系[A];2016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3 邱林;刘星;王Pr;;相变蓄能材料热性能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4 刘星;吴梦一;;硼砂用量对Na_2CO_3·10H_2O相变行为的影响[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吴晓琳;王依海;孙蓉;赖茂柏;杜如虚;;高比表面积的二氧化硅微纳米结构的防过冷效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解国珍;闫树龙;潘树源;史永征;;低温相变蓄冷材料蓄冷热力特性实验研究[A];中国制冷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满亚辉;相变潜热机理及其应用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何腊平;有机介质中外消旋丁基苯酞的酶法拆分[D];江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h

本文编号:26537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537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9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