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多层复合纳米片在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8 06:28
【摘要】:Janus颗粒是集不同化学组分/性质于一体,在功能/结构上严格分区的各向异性材料。Janus颗粒表面具有不同的化学基团,为设计复杂的多功能性材料提供了基础。本文旨在Janus纳米片不同化学分区选择性修饰功能性聚合物或基团,制备出多层结构复合纳米片,将其作为功能填料应用到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研究其在复合体系中的分布以及对材料的内部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Janus复合纳米片在热固性树脂-环氧树脂/液态丁腈橡胶(EP/LNBR)共混体系中的应用研究。通过乳液界面溶胶凝胶方法合成一侧为氨基,另一侧为硅羟基的无机Janus纳米片。将末端为酰氯的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选择性接枝到Janus纳米片的氨基一侧,利用甲胺对CTBN末端残余的羧基与酰氯封端,得NBR JN。随后在NBR JN另一侧的硅羟基上引入环氧基团,得到EP/NBR JN。EP/NBR JN对EP和LNBR表现出双亲性,将其作为增容剂引入到EP/LNBR的共混体系中。在熔融共混的过程中,EP/NBR JN会自发地迁移到两相界面上,其中EP一侧参与EP的固化反应。EP/NBR JN降低LNBR的相区尺寸,提高界面的稳定性。通过拉伸、冲击、弯曲试验,研究了EP/NBR JN添加量和LNBR/EP比例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在EP/NBR JN的作用下,应力可以更容易地在EP相和LNBR相之间互相传递,从而提升了材料的韧性与强度。2、Janus复合纳米片在热塑性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PMMA/PS)共混体系中的应用研究。在无机Janus纳米片的氨基一侧选择性修饰ATRP引发剂,再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该侧聚合,并对该侧末端的活性基团利用NaN_3封端,得到PMMA JN。随后,在PMMA JN的硅羟基一侧引入氨基,通过类似方法聚合得到PS层,进而得到PMMA/PS JN。将PMMA/PS JN作为增容剂,分别通过溶液共混法和熔融共混法对PMMA/PS共混体系进行增容改性。在溶剂共混中,通过改变PMMA/PS JN的用量调节PMMA/PS两相相区的尺寸与形貌,得到稳定的双连续结构。在熔融共混中,PMMA/PS JN在剪切场作用下诱导PMMA/PS复合材料取向,获得仿贝壳层状复合材料。通过拉伸试验,比较不同PMMA/PS JN添加量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PMMA/PS JN对PMMA和PS双亲,且增强了二者之间的连接,从而材料的韧性与强度均得到提高。3、多层复合纳米片在热固性树脂-EP体系中的应用研究。将无机Janus纳米片的硅羟基一侧改性为氨基后,通过酰胺化反应使纳米片两侧同时接枝CTBN,得到CTBN复合纳米片。利用CTBN链末端的羧基与经过处理的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结合,再引发少量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聚合,得到多层PGMA-CTBN复合纳米片。多层PGMA-CTBN复合纳米片两侧接枝橡胶,具有增韧功能。同时,外表面接枝的少量GMA参与EP体系的固化反应。将多层PGMA-CTBN复合纳米片引入到EP体系,复合纳米片在剪切力作用下呈有序取向排列,诱导EP体系形成仿贝壳层状结构。通过拉伸试验,比较了多层PGMA-CTBN复合纳米片添加量以及剪切处理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多层PGMA-CTBN复合纳米片两侧含有橡胶,同时两侧均可以参与EP的固化反应,因此材料的韧性与强度均有所提升。
【图文】:

形貌,形貌,靶向,空间效应


图 1.1 Janus 纳米材料的典型形貌从形貌上看,两侧高度不对称的特性使得 Janus 颗粒具备特殊的空间效应性可以被用来研究自组装及靶向识别等。多种多样的 Janus 颗粒大致可以分

示意图,颗粒制备,示意图,聚苯乙烯


图 1.3 CdS/FePt Janus 颗粒制备示意图kubo 课题组[14-19]在利用聚合物之间相分离的方法制备 Janus 颗粒方面。将线性的聚苯乙烯(PS)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溶于甲苯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聚合物涂覆硅纳米片可望取代石墨稀[J];中国粉体工业;2017年02期

2 李健淋;闫理贺;司金海;侯洵;;新型二维材料碳化钛纳米片光限幅特性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年11期

3 郝慧;杨云;;金纳米片的制备[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8年03期

4 朱景春;;二硫化钼纳米片的制备及其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创新;2018年07期

5 李俊怡;梁峰;田亮;张海军;;类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8年05期

6 赵迪;柯瑞林;邹雄;毛琳;胡行兵;王金合;;氮化硼纳米片制备方法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6年12期

7 张震;于翔;刘飞;;产业化制备石墨烯纳米片研究进展[J];新型工业化;2017年01期

8 肖林平;刘敏;周丽萍;赖桂珍;黄锦贵;钟晨晨;;一步法制备单层二硫化钼纳米片[J];广东化工;2016年12期

9 邢国政;靳利娥;解小玲;张康;曹青;;碳纳米片的制备、表征及应用[J];炭素技术;2016年05期

10 邹润秋;秦文静;张强;杨利营;曹焕奇;印寿根;;银纳米片等离子体效应增强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性能优化研究[J];发光学报;201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志成;武祥;;生长在泡沫镍基底的炸圈状四氧化三钴纳米片及其较提高的超级电容器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分会:化学电源[C];2016年

2 陆迪灿;倪永红;;多孔磷化钴纳米片的合成及其超电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九分会:电化学材料[C];2016年

3 丁书江;;纳米片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和锂离子存储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分会:化学电源[C];2016年

4 张玉倩;张琦;翁丽星;宇文力辉;汪联辉;;量子点-二硫化钼复合纳米片用于癌细胞的靶向荧光成像和光热治疗[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八分会: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化学[C];2016年

5 梅旭安;梁瑞政;卫敏;;超薄水滑石纳米片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八分会: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化学[C];2016年

6 董宁宁;李源鑫;冯艳艳;张赛锋;张晓艳;范金太;张龙;王俊;;过渡金属硫化物二维纳米片的光限幅特性及其理论模拟[A];上海市激光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7 纪穆为;徐萌;刘佳佳;张加涛;;水相腐蚀法制备超薄二维单晶纳米片[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五分会:分子与固体化学[C];2016年

8 程裕鑫;吴德峰;姚鑫;丁昆山;周亚楠;;聚乳酸/石墨纳米片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A];第十二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9 杨晓华;杨化桂;李春忠;;{001}晶面主导的锐钛二氧化钛纳米片的热稳定性研究[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小兰;师赛鸽;黄艺专;陈美;汤少恒;莫世广;郑南峰;;不同表面修饰对钯纳米片活体行为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霞;科学家利用超薄沸石纳米片造出高效催化剂[N];科技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李波;二维MoS2纳米片研究获突破提振钼业股[N];中国证券报;2013年

3 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隗海燕;高灵敏度“电子皮肤”可以量产了[N];科技日报;2017年

4 冯卫东;新型透明塑料薄如纸硬如钢[N];科技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袁一雪;电子皮肤让触觉更真实[N];中国科学报;2017年

6 本报记者 张思玮;让氢来得更高效些吧[N];中国科学报;2019年

7 记者 刘霞;柔性电子材料破碎多次仍可恢复功能[N];科技日报;2016年

8 记者 张晔 通讯员 周伟;又薄又软的半导体新材料可制微纳光电器件[N];科技日报;2019年

9 记者 陈超;“光结构”让水随环境变化自由变色[N];科技日报;2016年

10 记者 李丽 通讯员 梁维源;深圳大学打开癌症治疗新思路[N];深圳特区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涂逢樟;金属硫化物/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碱金属离子储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2 王洋;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及其催化和分离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3 李宏;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碳复合纳米材料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4 年佩;Co基ZIF膜的设计制备及其渗透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5 侯雨;多层复合纳米片在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6 刘翠茵;高性能锰氧化物纳米片电极体系的构筑及其电容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7 肖雨辰;MnO/C负极材料的微结构调控及储锂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8 刘晓华;原子层超薄硫族半导体纳米片制备及在光解水和气敏领域应用[D];天津大学;2017年

9 张红伟;层状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物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10 韩娜;基于金属纳米材料的电化学二氧化碳转化体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恒;低维层状二硫化铼纳米片光电解水制氢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9年

2 张欢;基于原子力显微镜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摩擦性能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3 王博博;MoO_2的制备及其表面修饰在电解水中的应用[D];湘潭大学;2019年

4 周恩民;NiO纳米片的电子结构调控及储能性能的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5 李敏;基于原子力显微镜MoS_2纳米片摩擦性能的各向异性行为[D];湘潭大学;2019年

6 朱凯民;二维SnSe纳米片的制备及其湿敏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7 赵澍;FeF_3和FeF_2纳米片储能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8 李升峰;外场作用下二硫化钼纳米片光电性能及失效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9 石美媛;基于二维金属有机骨架纳米片过氧化物模拟酶的荧光检测新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10 樊闯;分级多孔结构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氧催化性能[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54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54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9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