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基于青蒿琥酯的纳米药物:合成、表征和抗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8 22:58
【摘要】: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治疗恶性疟疾的高效药物。然而,由于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以及耐药性的不断增强,它们在临床应用的方面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本论文开展了如下工作:第二章通过二倍体技术和自组装方法制备了新型的青蒿琥酯磷脂二倍体(Di-ART-GPC)脂质体。首先,用青蒿琥酯和甘油磷酰胆碱合成了Di-ART-GPC化合物,利用质谱、核磁等来确定该化合物的结构。然后,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成青蒿琥酯磷脂二倍体的脂质体,通过透射电镜和冷冻透射电镜确定了该脂质体具有多室囊泡结构。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90nm,zeta电位为-20.35 m V。经过简单的计算,脂质体的青蒿琥酯的载药率为77.6%。体外释放结果表明,Di-ART-GPC脂质体可以在中性条件下稳定存在,在弱酸条件下有效释放出青蒿琥酯。体内药代动力学表明Di-ART-GPC脂质体在血液中有较长的半衰期。重要的是,将Di-ART-GPC脂质体、Di-ART-GPC原药、青蒿琥酯原药、脂质体包裹青蒿琥酯进行了体外抗疟原虫活性测试,Di-ART-GPC脂质体、Di-ART-GPC原药显示很强的抗疟活性。此外,与青蒿琥酯原药相比,Di-ART-GPC脂质体可以更好地杀死老鼠体内的疟疾寄生虫,并且可以延迟复发和提高生存能力。第三章制备了一种青蒿琥酯-肝素偶联物高分子前药(ART-HEP),作为药物运载工具用于疟疾治疗。由于两亲性特征,ART-HEP可以自组装成纳米囊泡(ART-HEP-NCPs)。ARTHEP-NCPs具有较低的临界聚集浓度(CMC),约20μg/m L。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显示,ART-HEP-NCPs粒径为112.1 nm,表面电位-11 m V,具有典型的纳米胶束结构。有趣的是,这样的结构修饰可以将载药量提高到29.3%,明显高于传统的负载ART的纳米颗粒。ART-HEP-NCPs在中性生理环境下,青蒿琥酯具有低的释放率(24%),但在模拟酸性微环境具有很高的释放率(80%)。存储和溶血性研究结果表明,包载青蒿琥酯的纳米囊泡可以安全性良好。值得注意的是,ART-HEP-NCPs对恶性疟原虫体外抑制作用略低于青蒿琥酯原药。这个结果可以归因于高分子前药纳米颗粒逐步释放出青蒿琥酯,发挥抗疟作用。有意义的是,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纳米囊泡大大延长了青蒿琥酯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第四章通过二倍体技术和自组装方法制备了双亲性青蒿琥酯阳离子脂质体(di-ARTCLPs)。首先,青蒿琥酯与3-(二甲氨基)-1,2-丙二醇酯化,并进一步季铵化合成了青蒿琥酯阳离子二倍体化合物(di-ART-CC),利用质谱、核磁表征确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然后,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双亲性青蒿琥酯阳离子脂质体,通过透射电镜和冷冻透射电镜确定了该脂质体为具有多室囊泡结构。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41.7 nm,zeta电位为+15.9m V。重要的是,阳离子脂质体中ART含量按重量计算为89.1%,比先前报道的常规脂质体显著改善。将di-ART-CLPs脂质体、di-ART-CC原药、青蒿琥酯原药、进行了体外抗疟原虫活性测试,di-ART-CLPs脂质体、di-ART-CC原药显示更强的抗疟药效。上述研究结果显示,Di-ART-GPC脂质体配方有望替代临床疟疾治疗中的青蒿琥酯。而具有更高青蒿琥酯含量和长半衰期的ART-HEP-NCPs纳米胶囊可以作为靶向抗疟药物递送的平台。此外,di-ART-CC及其脂质体对恶性疟原虫的强烈体外抑制作用证明其抗疟潜力,但需要开展进一步体内抗疟活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460.1;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师;张兴强;;青蒿琥酯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8年06期

2 姚孝昆;万玉峰;郑玉龙;;青蒿琥酯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改善大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关系的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7年09期

3 骆琼珍;林江涛;;青蒿琥酯在肺部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5年06期

4 黄兰智;;注射用青蒿琥酯治疗疟疾的疗效观察[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年01期

5 杨洪涌;王新华;李元明;;青蒿琥酯对人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胡鑫鹦;;液相法检测青蒿琥酯含量[J];黑龙江医药;2009年02期

7 江川;贺光照;冯登超;;青蒿琥酯对体外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8 盛庆寿;李国桥;;青蒿琥酯抗肿瘤实验研究进展[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9 罗炳德;谭庆;张培;邹飞;万为人;郭进强;;青蒿琥酯拮抗小鼠中暑内毒素血症的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6年03期

10 李颖,李英,徐功立;青蒿琥酯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临床研究[J];山东医药;2003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飞翔;田鸽;李志萍;张明昕;刘雅红;陈建新;;青蒿琥酯在体外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作用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9年

2 沈雪松;汪涛;金美华;赵春霞;秦雪莲;刘汉甫;;青蒿琥酯脂质体对大肠杆菌热活性影响[A];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第十六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李斌;周红;;青蒿琥酯联合不同抗生素对四种细菌的抗菌增敏作用及机制研究[A];药学发展前沿论坛及药理学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李斌;周红;;青蒿琥酯联合不同抗生素对四种细菌的抗菌增敏作用及机制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龚峻梅;刘晓力;张嵩;朱红倩;李荣;杜庆锋;刘志;王霜;;青蒿琥酯诱导K562细胞凋亡过程中铁转运蛋白变化的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6 周磊;葛小刚;林赛峰;郑志强;;青蒿琥酯对腹部肿瘤作用研究进展[A];2012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梁爱华;薛宝云;王金华;李春英;;青蒿琥酯对内毒素诱导的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8 周红;李斌;王宁;郑江;张蓉;李军;王俊;丁国富;张乐之;;青蒿琥酯抗炎与抗菌增敏作用在其保护细菌脓毒症模型小鼠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大会暨中华呼吸病学会呼吸生理和重症监护学组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杜幼芹;肖长义;;青蒿琥酯抗宫颈癌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王颖;潘];陈宝安;;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联合青蒿琥酯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莹波 苏展;桂林青蒿琥酯驰骋“一带一路”[N];桂林日报;2018年

2 记者 李春生 通讯员 蒋桂斌;桂林产青蒿琥酯闪耀“一带一路”[N];广西日报;2018年

3 王介明;加纳政府拟制定管理传统医学新措施[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4 张海龙;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李思温等获国家级科学奖[N];科技日报;2003年

5 记者 田远进;全力支持做强做大青蒿琥酯产业[N];桂林日报;2006年

6 张海龙;青蒿琥酯研究获国家级科学奖[N];医药经济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徐莹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桂林造”青蒿琥酯扬威世界[N];桂林日报;2015年

8 徐莹波;“桂林造”青蒿琥酯扬威世界[N];广西政协报;2015年

9 记者 徐莹波;青蒿琥酯成为美国治疗重症疟疾一线用药[N];桂林日报;2019年

10 邓德仁;青蒿琥酯联合用药受到国际关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Muhammad Ismail(司马);基于青蒿琥酯的纳米药物:合成、表征和抗疟研究[D];东南大学;2019年

2 毛琳琳;青蒿琥酯对食管癌细胞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3 庄韵;葛根总黄酮和青蒿琥酯体外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4 曾祥周;青蒿琥酯对破骨细胞的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5 刘金元;青蒿琥酯抗实验性肝纤维化机理的探索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盛庆寿;青蒿琥酯对H_(22)肝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肿瘤组织VEGF、FasL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李世辉;青蒿琥酯抗骨髓瘤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8 马虎;青蒿琥酯对NSCLC抗瘤及增强厄洛替尼体内外抗瘤活性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9 宣南霞;青蒿琥酯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免疫调节及相关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10 王玉亮;青蒿琥酯作为降脂辅助用药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娟娟;青蒿琥酯对气道重塑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2 凌孝征;青蒿琥酯通过下调HDAC6抑制胶质瘤生长的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3 桂思吟;青蒿琥酯调节肺癌患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39与PD-1分子表达及其抗肿瘤作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9年

4 刘硕;青蒿琥酯联合索拉非尼抗肿瘤作用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年

5 刘芮;青蒿琥酯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通过线粒体介导促进细胞凋亡的研究[D];锦州医科大学;2019年

6 葛朋飞;青蒿琥酯对高糖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ICAM-1和MMP-9表达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9年

7 赵晨汝;青蒿琥酯联合索拉非尼抗肝癌作用及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9年

8 梁毅舟;青蒿琥酯对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耐药细胞系SACC-83/DDP抑制及耐药逆转作用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9 陆威;青蒿琥酯对糖尿病牙周组织炎症反应及骨代谢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10 罗茜;ZNF622在青蒿琥酯抗白血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遵义医科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55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55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6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