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单组份聚合诱导静电自组装制备聚电解质复合纳米材料

发布时间:2020-05-10 20:13
【摘要】:纳米结构的聚电解质复合物(Polyion Complexes,PICs)具有独特的半渗透性、形状/尺寸可调控性以及刺激响应性。在蛋白质、核酸的运输,纳米反应器、核磁成像等方面有着广泛的潜在应用。在传统的聚电解质复合过程中,这些材料大多都是通过聚离子-电中性的嵌段共聚物和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或一对带相反电荷的聚离子-电中性的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成AB+C共混模式的二元组分PICs。然而,对于ABC型嵌段共聚物单组份的低维纳米结构PICs则极少有报道。由于其在合成与组装等方面的困难,目前仅有两性离子ABC三嵌段共聚胶束和沉淀物的相关文献报道。聚合诱导自组装(Polymeriz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PISA)是一种在高浓度条件下合成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的高效方法。通过RAFT调控的水溶液分散聚合反应,已成功制备纳米线、片层、囊泡以及纳米管。PISA法已成功运用于制备ABC三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然而,只有少数单体适用于水溶液聚合诱导自组装。为了克服水溶液PISA的单体局限性,我们将PIC作为PISA的相转变驱动力,在聚阴离子存在下,通过阳离子单体的可见光调节RAFT聚合反应,实现了聚合反应过程中的PIC作用,进而驱动聚阳离子生长链与聚阴离子单分子复合的胶束-超胶体链/网-胶束结构的纳米结构相转变。由此构建了聚合诱导静电自组装(Polymerization-Induced Electrostatic SelfAssembly,PIESA)新方法。其优势在于,所有离子单体均适用于这种水溶液PISA过程。本论文探索了单组份PIC低维纳米材料高效PIESA制备方法,发现了聚合度依赖性的胶束-膜-囊泡的形貌演化特征,建立了PIC纳米结构的静电和介质调控机制。在高浓度室温水溶液中制备了超长纳米线、表面电中性和带正电荷的微米尺度超薄巨型囊泡、大面积超薄薄膜、柱状囊泡,以巨型囊泡为组装单元的多尺度“囊泡聚合物”。本论文首先利用可见光活化室温水溶液RAFT聚合,我们将其称为水溶液PhotoRAFT聚合,制备了聚合度为56的窄分布聚N-异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PHPMA56)大分子链转移剂。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单体的扩链实验结果表明,其聚合反应可控性好,具有良好的扩链活性,可以有效合成聚电解质多嵌段共聚物。通过迭代聚合反应构建了单组份PIESA新方法。制备了单组份电中性的聚电解质复合物PHPMA56-PAMPSn-PHis AMn(His AM:N-2-4-咪唑基乙胺丙烯酰胺,n:聚合度)。在纯的重水中,离子嵌段结构单元的1H NMR信号消失,表明PICs的形成。在4.5M Na Cl重水溶液中离子嵌段结构单元的1H NMR信号显露,表明PIC作用静电屏蔽的解组装特征。更重要的是,随聚合度的增加,组装体经历胶束-膜-巨型囊泡的形貌演变。该转变过程不同于传统PISA体系的胶束-蠕虫-囊泡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本论文探讨了纳米组装体的静电排斥效应和溶液介质效应的调控机制。通过稍过量的His AM单体,借助其静电排斥作用调节组装体形貌,得到了表面带电荷的囊泡。在较宽甲醇/水溶剂比例范围内,制备了n=40的等电点聚电解质复合的超长且直径均一的纳米线。改变甲醇/水比例,制备了n=85的柱状囊泡以及以囊泡为组装单元的“囊泡聚合物”。与我们前期报道的PIESA方法相比较,本方法无需外加相反电荷的模板。综上所述,本论文创建了单组份聚合诱导静电自组装新方法,实现了聚合度依赖性的胶束-膜-囊泡的形貌演化机制,建立了基于静电排斥效应和溶液介质效应的低维纳米结构调控机制。成功制备了一系列低维纳米材料,包括直径均一的超长纳米线、表面电中性和表面带正电荷的微米尺度巨型囊泡、柱状囊泡,以及以囊泡为组装单元的“囊泡聚合物”等。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为环境友好和批量制备单组分低维聚电解质复合纳米材料提供了简便、快捷和高效的新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83.1;O63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研究前景广阔[J];国际学术动态;2001年02期

2 ;利用聚电解质复合物作为不同类型纸浆的增强剂[J];福建纸业信息;2009年19期

3 谭红革;陈倩;郑振;郝清海;周青军;;有限尺寸平板聚电解质刷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7年01期

4 黄晶;杨旭;刘菲;闵建;董雅杰;;水基压裂用聚电解质复合溶液的研究[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5年06期

5 张琪;张盼;何宇航;刘亮亮;黎厚斌;;聚电解质刷的研究新成果及其在造纸中的应用[J];包装学报;2014年02期

6 陈世兰;陈勇;遇丽;;壳聚糖基聚电解质复合物溶液性质的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7 张停;李桂英;陈厚;;壳聚糖基聚电解质复合物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J];化学通报;2012年01期

8 丁汀;袁杨;杨晓泉;;壳聚糖/卡拉胶聚电解质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的基础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0年02期

9 田秉晖;潘纲;栾兆坤;;阳离子聚电解质强化絮凝去除活性染料的研究[J];环境化学;2007年01期

10 朱南文,张乐华,徐建波;阳离子聚电解质调理污泥的一般作用规律[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凯敏;秦雪;郭旭虹;;抗污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八分会: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化学[C];2016年

2 孟海英;吴海燕;赵孔双;;球型聚电解质刷的模型化介电解析——体积分数,链长,酸度的影响[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 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C];2015年

3 王鹏飞;;聚电解质凝胶的多物理场耦合问题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4 陈夏超;任科峰;计剑;;自修复微孔聚电解质多层膜及其载药功能的研究[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C];2015年

5 吴家凯;叶纯纯;安全福;;荷正电聚电解质络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K 高分子加工[C];2015年

6 杨爽;雷震;陈尔强;;聚电解质刷诱导的膜弹性[A];中国化学会2014年大分子体系理论、模拟与计算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杜磊;;聚电解质诱导制备的铂纳米晶及其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A];第八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摘要[C];2013年

8 连一苇;赵孔双;;强聚电解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溶液的介电谱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王翔;许军;李莉;郭旭虹;;光乳液聚合制备球形聚电解质刷:三种光引发剂的比较[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10 陈凯敏;朱雁;李莉;郭旭虹;;光乳液聚合制备磁核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房琳琳 通讯员 曹霞;新技术可高效模拟聚电解质系统[N];科技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圣威;具有强“反聚电解质效应”的两性离子聚合物设计、制备及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年

2 魏升慧;水溶液中自组装螺旋聚电解质相行为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3 崔红涛;羧酸盐聚电解质与电敏凝胶正渗透汲取物的制备及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4 王维娜;多巴胺改性聚电解质的合成、交联及其层层自组装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5 朱彦熹;层层组装自修复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6 江秀明;聚电解质组装多层膜构筑及其表面HRP组装应用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鲁从华;聚电解质,,自组装超薄膜的制备及其图像化研究[D];北京大学;2003年

8 李晓东;基于功能化模板的胶束增强型聚电解质胶囊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付金红;弱聚电解质层层自组装特性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张鹏;聚电解质溶液性质、层层自组装膜的构筑及渗透汽化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梓霖;功能性凝胶膜及凝胶材料[D];吉林大学;2015年

2 潘珊珊;具有功能转换机制的阳离子聚电解质防污涂料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3 肖启;海藻酸钠—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物超微结构及其稳定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4 王雪;阴离子聚电解质修饰的功能化材料选择性吸附阳离子染料[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5 李文豪;聚电解质微腔阵列的制备及水溶性小分子的包裹和释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6 叶慧;弱聚电解质水凝胶在酸—盐溶液中溶胀释药的数值模拟[D];山东大学;2018年

7 蔡蒙;单组份聚合诱导静电自组装制备聚电解质复合纳米材料[D];苏州大学;2018年

8 Mostufa Amir Faisal;蛋白质—聚电解质相互作用:复合物浊度滴定以及粒径与形貌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9 徐僮;仿贻贝高强度抗菌两性离子聚电解质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10 郑振;聚电解质刷接枝在三种表面的模拟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57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57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3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