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钴锰基负极材料的制备与储锂储钠性能研究
【图文】:
杂和表面包覆可以在有效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常采用体相掺杂和表面包覆逡逑来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2(W3]。不同类型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与典型的放电曲线逡逑如图1.4所示[9]。逡逑C逦-逦—-邋-----邋■■邋-邋..邋^逡逑i邋3逦N逡逑^逦LMO;/邋lfp逡逑1逦2'逦LFSF逡逑2逦1逦i逡逑Q邋|逦…逦丨*邋,,逦,…逡逑0逦50逦100逦150逦200逦250逡逑Specifc邋Capacity邋(mAh邋g邋)逡逑图i.3不同类型正极材料的电化学容量与电压区间191逡逑3逡逑
逦第一章绪论逦逡逑地高;其在脱嵌锂过程中电压尽可能地保持稳定,保证电池的工作电压尽可能地逡逑稳定。逡逑(3)负极材料不能对电解液呈可溶性,且尽可能地不与电解液的溶剂和锂逡逑盐发生反应,保证材料在电池中尽可能地稳定。逡逑(4)负极材料的电子导电性和Li+导电性要尽可能地高,保证电化学反应过逡逑程中化学动力势尽可能地高。逡逑(5)负极材料的原料,资源要尽可能地丰富,成本要尽可能地低廉,其对逡逑环境要尽可能地无害,保证其实际性尽可能地高。逡逑但是,上述特点不容易同时满足,更难以让每一条都达到能够实际应用的程逡逑度,目前,研究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这三个方向:插嵌式型负极材料、合金化型逡逑负极材料和转换(氧化还原)反应型负极材料[24^]。如图1.5所示为不同类型负逡逑极材料的反应原理实例[24]。逡逑Ti02邋+邋x邋Li邋^邋LixTi02(x邋<邋1)邋(-1.7邋V)逦Sn02邋+邋4邋Li邋Sn邋+邋2邋Li20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912;TB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新建;陆兆纳;罗鹰;;混合动力车用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开发与性能研究[J];铸造技术;2017年08期
2 曾艳;王利媛;朱婷;王维;徐志伟;;离子电池中磷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信息;2017年02期
3 刘梦;;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J];化工管理;2015年02期
4 刘文刚;张仰慧;王晓丹;高俊奎;刘兴江;;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在18650型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J];电源技术;2014年01期
5 叶利强;符冬菊;马清;陈建军;;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粘结剂的研究进展[J];电池;2014年04期
6 刘涛;杜荣斌;孔学军;;锂离子二次电池非碳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09年03期
7 梁浩然;张文岑;;锂离子电池锑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9期
8 亢健荣;曹远翔;;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9 高宏权,王红强,李庆余,吕保林,黄有国;锂离子电池超高容量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矿冶工程;2005年05期
10 ;800t锂离子负极材料项目工程启动[J];稀有金属;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泉;殷雅侠;郭玉国;;锂离子电池用纳微结构的硅碳负极材料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分会:化学电源[C];2016年
2 杨扬;范少夫;陈桥;;介孔碳/硅复合负极材料[A];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4年
3 雷雪峰;王驰伟;易宗慧;梁永光;孙聚堂;;粒径对锂离子电池金属负极材料铝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4 胡艳艳;夏良俊;曾超;李亚波;刘丹;屈德宇;;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分会:化学电源[C];2016年
5 褚赓;刘柏男;陆浩;罗飞;郑杰允;陈立泉;李泓;;基于纳米硅碳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的研发[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分会:化学电源[C];2016年
6 焦丽芳;;钠离子电池微纳负极材料的设计与性能[A];2016淮海绿色功能材料论坛暨第三届徐州清洁能源材料论坛摘要集[C];2016年
7 殷雅侠;周小四;曹菲菲;郭玉国;万立骏;;锂离子电池用硅基纳米复合负极材料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杨扬;范少夫;陈桥;吴刚;;基于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碳/硅复合负极材料[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9 宰建陶;陶立奇;钱雪峰;;具有多级微纳结构的石墨烯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合成[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吴玉祥;;锂电池之负极材料技术[A];推进节能环保,给力绿色崛起——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海南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2012年海南机械科技学术报告会特邀专题报告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续宏;昔阳10万吨锂电负极材料项目进展顺利[N];山西日报;2018年
2 李华 李璋 翟蕾;引领全球负极材料发展的“阳泉质量”[N];阳泉日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陈恒 严圣禾;贝特瑞:敢于改变游戏规则[N];光明日报;2016年
4 本报记者 郭静原;贝特瑞“点墨成金”[N];经济日报;2016年
5 本报记者 王尔德;全固态锂电池受捧:清陶发展挑战“世界难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6年
6 记者 邵鼎;创新驱动助“创亚”驶入快车道[N];湖州日报;2017年
7 记者 郑元春;深圳斯诺深耕动力电池负极材料 专利数量跻身第四[N];新能源汽车报;2017年
8 通讯员 丁宁宁 本报记者 刘传书;唐永炳:让电池再轻点,再持久点[N];科技日报;2017年
9 记者 莫宇龙 通讯员 金效益;全市锂电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N];新余日报;2017年
10 林小春;硅负极锂电池快速走向产业化[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现玉;锗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王秀娟;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用作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3 梁娇娇;碳基复合纤维的合成及其储锂/钠性能[D];湖南大学;2018年
4 张宏宇;水系镁离子电池Mg-Mn氧化物正极材料和Fe-V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5 周宇;应用于锂/钠离子电池的钼基负极材料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6 于永利;基于缓冲结构设计改善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7 刘柏男;锂离子电池高容量硅基负极材料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8 赵海花;金属化合物类负极材料的构筑及其储锂/钠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9 张子佳;锂离子电池层状二硫化物负极材料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10 章庆;新型钛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飞;高性能TiO_2和Co_3O_4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9年
2 张传辉;MIL-53(Fe)@RGO作为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3 常鹏;微纳结构硅基负极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储锂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4 肖倩;燃烧法合成钛铁基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电化学行为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5 姚琦;镍钴锰基负极材料的制备与储锂储钠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8年
6 张士林;SnO_2基负极材料在电化学过程中的相变与调控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7 白玉柱;锂离子电池高性能自支撑一维碳负极材料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8年
8 梁涛;SnO_2基负极材料实现高首次库伦效率的机理及其制备[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9 杨超;二维Ti_3C_2基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与电化学储能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8年
10 历梦婷;氧化亚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60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60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