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基于正辛酸胶囊为反应物的临界温度指示器的制备

发布时间:2020-05-26 12:00
【摘要】:对于温度敏感型产品,储运流通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是保证其质量与安全的基础。温度指示器可通过不可逆的变化来监视、记录和直接显示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中的温度变化,保证产品品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其中临界温度指示器可在环境温度超过警戒线的一定时间内迅速产生诸如颜色或物相变化,以此指示产品存放环境曾高于临界温度。因此,随着温度敏感型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不断提高,研发性价比优的临界温度指示器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本课题以酸碱中和显色反应为基础,正辛酸为酸性物质,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物质,溴百里酚蓝酚红为pH指示剂,形成颜色变化体系;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脲醛树脂和海藻酸钙凝胶为壁材,正辛酸为芯材,制备出缓释型胶囊,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评估,结合其技术参数和实际应用需求,制备几种满足不同指示时间和设定温度的临界温度指示器。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壁材,正辛酸为芯材,二乙烯基苯(DVB)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交联剂制备了单层正辛酸/PMMA微胶囊,重点研究了芯壁比,交联剂的种类及用量对正辛酸/PMMA微胶囊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表面形貌、包覆性能、热稳定性及其在临界温度指示器(CTI)系统中缓释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正辛酸微胶囊的红外光谱谱图中包含了壁材材料和正辛酸所有的特征吸收峰,说明正辛酸已被微胶囊成功包覆;35DVB微胶囊样品具有最佳的成形性,机械性能最优,DVB交联剂微胶囊的包覆率高于TMPTA;35DVB-T的缓释性能最好,其在CTI系统的变色时间为40min,说明正辛酸微胶囊具有缓释功能;不同壁材结构的微胶囊,其缓释性能不同。(2)基于单层壁材微胶囊,分别以脲醛树脂(UF)和海藻酸钙凝胶为第二层壁材,制备正辛酸/PMMA/UF双层微胶囊和正辛酸/PMMA/海藻酸钙双层大胶囊两种改性胶囊,并对其进行相关表征。结果表明,对于正辛酸/PMMA/UF双层微胶囊,其红外光谱谱图包含了壁材材料和正辛酸所有的特征吸收峰,说明双层微胶囊制备成功;SEM照片显示脲醛树脂以膜的状态覆于单层微胶囊表面;脲醛树脂的添加明显提高了微胶囊芯材失重率,说明壁材包覆能力得到改善,芯材失重率随着PMMA/UF比例升高而降低;变色试验显示,样品DS-4适合制备CTI。对于正辛酸/PMMA/海藻酸钙双层大胶囊,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双层大胶囊制备成功;SEM照片显示海藻酸钙以膜的状态覆于单层微胶囊表面,形成袋状结构;海藻酸钙凝胶包覆强度随着氯化钙浓度和微胶囊添加量的上升而不断提高;芯材失重率随着微胶囊浓度和氯化钙浓度呈现周期性的变化,且TMPTA系列大胶囊热稳定性优于DVB系列;变色试验显示,样品DCA-4和TCA-7适合制备CTI。(3)根据以上对正辛酸系列胶囊的缓释性能的研究,结合实际应用,对满足不同响应时间和温度条件的临界温度指示器进行设计和制备,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样品DS-4和TCA-7为反应物所制备的三种CTI,其指示温度分别为1℃、1℃和4℃,设定时间分别为60min、330min和240min,其误差值为±10min,误差范围之内的合格率分别为70%、90%和90%。
【图文】:

指示装置,临界温度


界温度指示装置:(a)指示前(bperature indicator: (a) before indicatio28]等制备了 2 种常规渗透型 CT。当温度达到二甲亚砜的熔点之示窗口处,完成临界温度的指示在一起,能够实现消费者通过手首先在 CTI 的空白端设计一个电一种相变材料十六烷。当环境温阻断电子回路,,与无线射频识别温度超标。此装置有两大缺点。改变是积累量,肉眼很难判断消费者无法接到信号不能确定商 有 US20040099203A1[ 29 ],

化学型,反应原理,指示器,相变材料


图 1-2 化学型 CTI 反应原理Fig.1-2 Reaction principle of chemistry type CT度指示器通常利用相变材料在临界温度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H811;TB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永玲;彭桂莹;韩玉珍;张庭廷;;植物源正辛酸的抑藻效应及其机制[J];卫生研究;2016年02期

2 林黎,周亚敏;正辛酸在蛋白质消化中应用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S1期

3 欧阳平;陈国需;李华峰;赵立涛;;正辛酸-N-(喹唑啉-4-酮)甲酯的性能评价[J];合成润滑材料;2007年03期

4 纪红兵,钱宇,何笃贵,王乐夫;一步法催化氧化正辛醇生成正辛酸[J];化工学报;2005年09期

5 李嘉;乌永兵;杨彦东;胡星琪;;双正辛酸酯基酒石酸钠的合成条件优化及性能评价[J];应用化工;2009年09期

6 梁伟杰;吕永博;穆畅道;李德富;;高性能正辛酸塑化明胶膜的热压法制备与表征[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8年03期

7 张淑青;操丽丽;吴学凤;莫玉稳;潘丽军;;L-抗坏血酸辛酸酯的酶法合成及性质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6年07期

8 张淑青;潘丽军;姜绍通;操丽丽;;非水相酶促合成L-抗坏血酸辛酸酯及其结构表征[J];中国油脂;2015年08期

9 张坤;;三羟甲基丙烷三辛酸酯合成的基团贡献法热力学分析[J];润滑油;2016年03期

10 杜欢;谈忠琴;宋乐莲;韩晓祥;励建荣;;DBSA/环己烷/水微乳体系中脂肪酶催化合成正辛酸甲酯[J];中国粮油学报;2014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长慧;基于正辛酸胶囊为反应物的临界温度指示器的制备[D];江南大学;2018年

2 杜欢;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体系催化合成食用香料正辛酸甲酯[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3 陈永玲;植物源正辛酸的抑藻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6年

4 刘凤能;β-二酮类萃取剂的合成工艺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81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81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9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