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基于介孔碳材料的乙酰胆碱酯酶传感器的制备及有机磷检测应用

发布时间:2020-05-31 17:40
【摘要】:有机磷类农药的使用非常广泛,它们会抑制人及动物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对人体及动物造成危害。目前检测农药残留常用的方法为色谱法、质谱法,这些方法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时间长、操作繁琐、价格昂贵。近年来,电化学酶传感器的研究悄然兴起,其具备诸多优良的性能,比如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成本低廉,已成为一类快速检测分析的工具,已成功应用于医学,食品,环境和军事等领域。电化学酶传感器检测法具有高效快速检测、适于现场检测及大量样品筛选等特点,因此乙酰胆碱酯酶(ACh E)电化学传感器逐渐被广泛用于有机磷农药的检测。介孔碳材料由于其高比表面积、优良的电催化性能等优点被广为关注。鉴于此,本文合成了两种碳材料——介孔空心碳球和磁性介孔空心碳球,利用物理吸附法和戊二醛交联法制备了基于两种介孔碳材料的乙酰胆碱酯酶传感器。并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对两种材料性质进行研究。还讨论了戊二醛浓度、酶含量等制备酶电极条件的选择,之后,还考察了酶底物氯化硫代乙酰胆碱的浓度、p H值等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对电化学酶传感器的工作条件进行优化,最后利用所优化的乙酰胆碱酯酶传感器实现对马拉硫磷的检测。结果显示,马拉硫磷浓度在0.01~30 ppb和30~100 ppb范围内,ACh E-MHCS-GCE电化学传感器和ACh E-Fe3O4@MHCS-GCE电化学传感器的抑制率与农药浓度呈线性关系,ACh E-MHCS-GCE电化学传感器和ACh E-Fe3O4@MHCS-GCE电化学传感器对马拉硫磷农药的检测限分别为0.0148 ppb(S/N=3)和0.0182 ppb(S/N=3)。
【图文】:

SEM图,碳球,介孔,胆碱酯酶


第 2 章 介孔碳材料的制备及性质探究,直径约在 400 nm,,壳壁厚约为 100 nm。同时,在球体表面,还在一些孔道结构,说明其可用于对乙酰胆碱酯酶的固载。

碳球,介孔,碳材料,射线衍射


图 2.2 介孔空心碳球(MHCS)的 TEM 图ure 2.2 TEM image of Mesoporous Hollow Carbon Spheres (MMHCS 的 X 射线衍射图谱.3 显示的是介孔碳材料 MHCS 的 X 射线衍射图谱。可以看特征衍射峰,峰的位置分别是 22.3°处和 44.1°处,对应的是碳(100)的衍射峰,由此证明介孔碳材料被成功合成。tensity(a.u.)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P212;TB38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延光;;石墨烯在电化学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6年24期

2 孙佰顺;李洪亮;李德禄;;等势点温度补偿法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5年01期

3 庄贞静;肖丹;李毅;;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年11期

4 朱建中;张国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微型化集成化[J];化学传感器;1994年03期

5 赵长文;;电化学传感器及其临床应用的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3年01期

6 莫健伟;周性尧;;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研制及应用的进展[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7 俞汝勤;;从IUPAC30届学术大会看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J];化学传感器;1987年02期

8 杨国忠;;一种用于临床和免疫分析的简易且廉价的一次性电化学传感器[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8年06期

9 吴辉煌;;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 Ⅰ.基本原理[J];化学通报;1988年10期

10 吴辉煌;;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Ⅱ.新近进展[J];化学通报;198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绍俊;;自供能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及分析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分会:纳米传感新原理新方法[C];2016年

2 朱洪;朱志伟;;离子液对非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构建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3)[C];2011年

3 鲜跃仲;;基于链接化学策略的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2)[C];2011年

4 姚碧霞;郑婷婷;傅金英;李雪林;汪庆祥;翁文;;蛋白质修饰手性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田斌;万小山;李华;宋诗哲;;一种金属腐蚀监/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王康丽;严河清;白延利;王鄂凤;;氮氧化物电化学传感器[A];第八届全国气湿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朱俊杰;;纳米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8 吴坚;王酉;李光;;微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A];第二届长三角地区传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艳玲;秦羽;刘蓉;黄卫华;;可拉伸电化学传感器用于细胞机械转导信号分子监测[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一分会:纳米材料与器件[C];2016年

10 黄彬铜;李迎春;;分子印迹聚合物和氮硫掺杂的活性石墨烯修饰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环磷酰胺的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分会:生物分析和生物传感[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科学导报记者 范琛;“电化学传感器”让农残瞬间现形[N];科学导报;2017年

2 成都 新兴 编;电化学传感器[N];电子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王奇 通讯员 远德亮;“变检之量”QC小组攻克世界难题[N];淄博日报;2012年

4 黄绍敏 王清燕;科力恒的崛起[N];中国企业报;2001年

5 记者 彭溢;我省首个外籍院士工作站揭牌[N];黑龙江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亚;新型高灵敏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改进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2 冒爱荣;基于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药品检测中的应用[D];扬州大学;2018年

3 问少华;砷检测的光谱/电化学传感方法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4 马光冉;石墨烯基三维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

5 刘冰倩;新型信号增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小分子物质的检测方法研究[D];福州大学;2015年

6 马跃;碳基微/纳复合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电化学传感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7 宦双燕;采用分子印迹技术构建电化学传感器界面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李永新;共价键植单分子层和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生物电化学传感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黄菲;抗精神病类药物电化学传感器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王志华;基于分子印迹聚合膜的电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的研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玲;过渡金属锆氧化物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2 杜豫辉;基于含铜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3 武文龙;基于缺陷调控TiO_2阵列电极的近红外光响应型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4 高宁宁;电活性MOFs在电极表面现场制备及其电化学传感应用[D];闽南师范大学;2018年

5 陶灿灿;置换型核酸适体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与ATP检测应用[D];烟台大学;2018年

6 张娱藤;离子液体传感器中气体电化学行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7 姜如愿;基于碳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制备及其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D];新疆大学;2018年

8 张玉馨;基于钯-碳基纳米复合材料的肼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9 王佳;多孔金属材料用于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应用[D];石河子大学;2018年

10 郭孟星;CO电化学传感器电解质材料制备及其传感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90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90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a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