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贵金属水热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SERS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1 10:11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制备具有高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能力的贵金属(金、银、铜)水热碳基复合材料的实验方法,并研究它们的SERS效应和增强机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以葡萄糖为碳源和还原剂,三水合硝酸铜为铜源,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三辛胺(TOA)和柠檬酸钠为表面活性剂,结合水热碳化法与化学还原法制备不同结构的Cu/C复合材料。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分析复合材料的结晶情况,使用拉曼光谱仪(Raman)分析复合材料中水热碳的成分和石墨化程度,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图像观察Cu/C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组构。实验制备了三种产物,其中,嵌入式Cu/C复合材料中铜晶体的粒径最小,适合作为罗丹明6G(R6G)和甲基紫(CV)分子的SERS增强基底材料,它对CV和R6G分子的检测极限为10-5M。(2)以葡萄糖为碳源和还原剂,氯金酸为金源,SDS和TOA为表面活性剂,结合水热碳化法与化学还原法制备不同结构的Au/C复合材料。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产物的官能团差异,使用Raman分析复合材料中水热碳的成分和石墨化程度,使用XRD分析复合材料的结晶情况,并结合SEM和TEM图像观察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组构。通过SERS测试,三种产物中Au@C复合材料的增强性能最优,对CV和R6G分子的检测极限可达10-8M,适合作为R6G和CV分子的拉曼增强基底材料。(3)将水热碳化法与乳液法结合,制备特定形貌的Ag@CSs核壳材料。使用FT-IR分析材料的官能团,XRD分析材料的结晶情况,EDX谱图分析核壳结构中的元素分布,Raman分析水热碳的成分和石墨化程度,并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结合SEM和TEM图像观察材料的形貌和结构。探索TOA量、葡萄糖浓度、反应时间和浸渍时间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并探讨了核壳结构产物的生长机理。以Ag@CSs为基底材料,使用探针分子R6G和CV研究了制得基底的SERS效应,发现其SERS增强强度极大地依赖于探针分子和Ag@CS之间的接触时间,对CV和R6G分子的检测极限可达10-9%。
【图文】:

谱图,表面活性剂,复合材料,谱图


28邋(degree)逡逑图2.1加入不同表面活性剂制得的三种Cu/C复合材料的XRD谱图逡逑图2.1为加入不同表面活性剂制得的三种Cu/C复合材料的XRD谱图。图中清楚逡逑地显示,三组数据在20值为23°左右皆存在一个明显的包峰,这个峰归属于葡萄糖逡逑水热碳化得到的非晶相碳。在20值为43.29°、50.44°和74.13°处出现了三个强度不同逡逑的衍射峰,分别对应Cu的(111)、(200)和(220)晶面,与标准数据卡片(JCPDS逡逑#04-0836)邋—致,且在图中没有观察到其他的衍射峰。这说明样品中的碳以非晶形态逡逑存在,Cu的结晶性良好,且制备的产物纯度较高,不含有其它杂质。加入SDS的产逡逑物衍射峰强度最高、半峰宽最窄,加入柠檬酸钠的次之,加入TOA的峰强最低。这逡逑说明以SDS为表面活性剂得到的Cu晶体粒径最小,结晶性也最好。此外,,三组数据逡逑在20值为43.29°处的衍射峰都比其他衍射峰要强得多,这意味着制备的Cu晶体的逡逑(111)面择优生长

光谱图,碳球,复合材料,高斯拟合


及其对应的高斯拟合图谱:HCSs邋(b),邋Cu/C复合材料(c)逡逑为了比较水热碳球(HCSs)和Cu/C复合材料的成分差异,我们又对样品进行了逡逑拉曼光谱测试。图2.2是加入SDS作为表面活性剂,HCSs与Cu/C复合材料的Raman逡逑光谱图及其对应的高斯拟合图谱。两个样品在1360和1580CHT1附近皆出现了两个宽逡逑峰,lSeOcm-1附近的散射峰为D峰(D-band),对应无序石墨层内的Alg振动,是结构逡逑紊乱程度的反映;ISSOcnr1附近的散射峰则称为G峰(G-band),是石墨层的E2g振动,逡逑用来表征碳的sp2键结构。D峰和G峰均是碳材料的Raman特征峰,其相对强度比70//g逡逑是衡量石墨化程度的重要手段,//)//(?值越小,其石墨化程度越局。逡逑从图2.2邋(a)可以明显看出,Cu/C复合材料的拉曼信号远强于水热碳球的信号强逡逑度,这说明铜的存在对水热碳的拉曼散射信号起到了增强作用。HCSs和Cu/C复合材逡逑料的7d//g值分别为0.751和0.774,邋HCSs的石墨化程度较高。这表明铜参与或影响了逡逑葡萄糖的碳化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3;O657.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维;范同祥;;水热碳化法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4年S1期

2 余正发;王旭珍;刘宁;刘洋;;N掺杂多孔碳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3年04期

3 彭秋明;唐定骧;;稀土贵金属材料研究进展[J];燕山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4 陈丹;徐晓玲;段惺;范希梅;周祚万;;铜纳米粒子的可控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2年06期

5 段涛;罗江山;唐永建;唐朝江;;电化学沉积金属铜的分形枝晶生长控制与性能[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01期

6 刘艳娥;尹荔松;范海陆;阳素玉;卢玉娥;郭智博;陈起朋;;水热法制备球形纳米银粒子及其表征[J];材料导报;2010年S2期

7 李丽萍;张海燕;林锦;庞晋山;贺春华;宁锌;;碳包覆纳米铜粒子的制备及抗氧化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年09期

8 吴铎;满石清;;铜纳米粒子的水热法制备及其结构表征[J];光谱实验室;2010年02期

9 孙彦红;张敏;杨建军;;双金属核壳结构负载型Au@Ag/T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J];无机化学学报;2009年11期

10 满石清;肖桂娜;;帽状铜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9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志林;金属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及过渡金属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电磁场机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艺铭;金/碳纳米复合材料生物传感器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其表达蛋白ABCB1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赵晶晶;具有核壳结构金碳催化剂的合成及在硝基类化合物还原反应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郑鹏程;金、银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91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91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f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