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连续能量转移的上转换纳米晶—功能取代酞菁纳米复合体系的构建及其荧光成像

发布时间:2020-06-06 19:59
【摘要】:针对光动力治疗难以实现靶向性、难以实现深组织治疗以及实现诊断治疗一体化问题。若将上转换材料与酞菁光敏剂复合,可以实现近红外光激发,能量转移激发酞菁光敏剂产生单线态氧,实现在短波处多模成像和光动力治疗协同治疗目的。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两种具有连续能量转移转换的纳米晶功能酞菁敏化纳米复合体系,表征纳米复合体系结构的形貌,研究其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并初步研究了其细胞成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氮杂环和氟代香豆素硅(IV)酞菁配合物,即二-(4-三氟甲基嘧啶-2-氧基)取代硅(IV)酞菁(CF3-SiPc)、二-(2-甲基-5-1-咪唑乙氧基)取代硅(IV)酞菁(MT-SiPc)、二-[6-(4-三氟甲基)苯并吡喃酮-苯氧基]硅(IV)酞菁(M1SiPc)、二-[7-(4-三氟甲基)苯并吡喃酮-苯氧基]硅(IV)酞菁(M2SiPc)、四-[6-(4-三氟甲基)苯并吡喃酮-苯氧基]锌(II)酞菁(MiZnPc)、四-[7-(4-三氟甲基)苯并吡喃酮-苯氧基]锌(II)酞菁(M2ZnnPc)。酞菁配合物的结构采用用1HNMR、IR、ESI-MS等方法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稳态和瞬态荧光光谱比较研究了它们的的光物理性质和光化学性质。(2)利用高温热分解的方法合成掺杂镧系金属的上转换纳米晶体NaYF4:Er3+,Yb3+,然后通过四氟硼硝亚离子对上转换纳米晶体表面进行改性制备表面带正电荷的纳米晶体,最后将磺酸铝酞菁(AlPcS4)与上转换纳米晶体通过静电自组装出AlPcS4@NaYF4:Er3+,Yb3+纳米晶体系。采用TEM、SEM、XRD对其形貌进行研究。研究AlPcS4@NaYF4:Er3+,Yb3+纳米晶体系的荧光光谱和荧光成像。AlPcS4@NaYF4:Er3+,Yb3+纳米晶体系内存在能量转移过程,即Yb3+的530 nm处荧光激发Er3+,发射651 nm荧光,Er3+的荧光连续激发AlPcS4,发出690nm的荧光,同时激活单线态氧。AlPcS4@NaYF4:Er3+,Yb3+纳米晶体在叶酸介导下可以进入Hela细胞。(3)以两亲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单甲醚-聚已内酯(MPEG5000-PCL2000)为载体,共溶剂法制备新型负载氟代香豆素取代硅酞菁/上转换纳米晶体NaYF4:Er3+,Yb3+的纳米粒子,纳米粒子呈球形,粒径30nm,流体动力学直径165 nm左右。在980 nm激发,聚合物纳米粒子发生连续荧光能量转移,即NaYF4:Er3+,Yb3+在651 nm连续激发氟代香豆素取代硅酞菁,发出690 nm的荧光,同时激活产生单线态氧。同时发现,连续荧光能量转移激活酞菁产生单线态氧能力与氟代香豆素取代硅酞菁取代基性质有关。这种共溶剂法制备的聚合物纳米粒子有望提高上转换纳米晶与光敏剂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和单态氧的产率,这种研究方法也为脂溶性光敏剂与无机纳米粒子结合提供新方法。
【图文】:

化学机制,光敏剂


0.1.2光敏剂逡逑PDT治疗过程主要有三个参数:光敏剂、适当波长的激发光和分子氧,其中光逡逑敏剂是关键M。其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光敏剂作为能量的载体,,在吸收特定波长逡逑的光子后产生光能,光敏剂从基态SC跃迁到激发态Sn,处于激发态的光敏剂通过释逡逑放能量返回第一激发态S,。处于第一激发态的光敏剂通过荧光辐射的方式释放能量逡逑回到基态SC。该过程通过能量的传递,将基态三线态氧分子(302)转化为单线态氧逡逑-5-逡逑

光敏剂,大环,骨架


至今为止全世界己合成或提取的光敏剂约15000个,其中有药理学研究报道的光逡逑敏剂只有数百个,而己批准临床应用和临床试验的光敏剂仅有十几个^14]。第一代逡逑光敏剂主要是卟啉类化合物。其化合物主要框架如图2所示。而国际上第一个获准逡逑使用的光敏剂是卟啉类衍生物Photofrin,分别于1993年和1996年在加拿大和美国逡逑上市。随后与Photofrin组成相近的Photogem、Photosan和Hemporfin(喜泊芬)也逡逑先后分别在中国、俄罗斯和德国上市[15】。但这类光敏剂存在明显缺点:(】)成分复逡逑杂,它们均是组成不固定的血卟啉衍生物的混合物,所以,产品质量的一致性难以逡逑保证;(2)该光敏剂的最强吸收波长位于410邋nm,和太阳光主福射波长475邋nm相逡逑近,不易代谢,对人体的皮肤有明显的光毒性;(3)治疗时使用的最大吸收波长使逡逑-6-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57.3;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奇丹;杨生;;上转换材料的制备及发展[J];广东化工;2012年08期

2 祝威;张晓丹;金鑫;刘永娟;王东丰;赵颖;;NaYF_4:Er/Yb上转换材料的优化制备及其特性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0年09期

3 周永红;田玉鹏;吴杰颖;;有机上转换激光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06年04期

4 张瑞萍,陈晓波,康洞国;双频上转换三维立体显示实时动态模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5 李辉;桂征宇;梁永;俞樟森;吴爱国;;单分散上转换纳米荧光微粒的荧光寿命测量[J];光学精密工程;2017年02期

6 吴悦;胡继辉;梅青松;李炳南;;一种基于角锥棱镜的上转换荧光检测系统[J];集成技术;2016年05期

7 钟诚;毕剑;赖欣;高道江;;上转换白光材料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5年06期

8 周书华;Marco Bettinelli;Luís Carlos;Xiaogang Liu;;镧系元素掺杂的上转换纳米颗粒[J];物理;2015年09期

9 石连升;温猛;钱艳楠;王锐;郝铭;;Yb:Er:Tm:LiTaO_3的上转换发白光性能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11年01期

10 单秉锐,邹玉林,刘燕行,臧竞存;上转换激光晶体研究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庆鑫;刘伟生;;血清中的抗坏血酸上转换纳米探针[A];第十四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6年

2 严冬;杨正文;竺侃;;A1_2Y_4O_9:Yb,Er反蛋白石中的上转换发射和颜色调谐[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高伟;李娇;高当丽;田宇;崔敏;孙瑜;阎晓庆;郑海荣;;颗粒形貌对六方相NaYbF_4:Pr~(3+)纳米晶体上转换荧光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刘明丽;李继山;杨荣华;;核壳型上转换荧光纳米探针用于一氧化氮的检测及成像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5 袁荃;;核酸适配体功能化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A];第十三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臧竞存;邹玉林;刘燕行;单秉瑞;;上转换激光晶体研究进展[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谷战军;田甘;赵玉亮;;荧光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光谱调控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5分会: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化学问题[C];2014年

8 李乐乐;;上转换纳米晶的表面生物功能化及纳米探针构建[A];中国稀土学会2017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9 李娇;高伟;高当丽;田宇;郑海荣;;四方相LiYF4:Yb/Er晶体颗粒的合成及上转换荧光研究[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孙雅娟;孔祥贵;张宏;;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晶作为表面荧光探针研究[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刘刚;稀土上转换纳米智能探针研究取得新进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6年

2 通讯员 张华 记者 冯国梧;近红外光让药物“制导”更快更准[N];科技日报;2016年

3 才语;转换观念 找准方法 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N];淮南日报;2014年

4 郑原驰 记者 李林岩;我省8项成果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N];吉林日报;2012年

5 魏晓东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培育新“两农”进入中产阶层[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方方;无标记稀土上转换纳米探针的构建及生物分析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王冉;稀土上转换纳米晶中的红外激光诱导热效应及传感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3 赵小奇;稀土掺杂氧化物上转换微/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及光谱调控[D];西北大学;2018年

4 吴园;基于核酸适体的多功能上转换纳米探针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5 韩仁璐;稀土上转换/介孔硅纳米材料制备及抗肿瘤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6 丁玉洁;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制备、组装及荧光传感[D];南京大学;2013年

7 田碧凝;用单颗粒成像技术研究上转换纳米粒子[D];大连海事大学;2019年

8 李登豪;上转换纳米颗粒表面状态的控制和应用[D];浙江大学;2019年

9 袁云霞;上转换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能量受体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10 关鸣;上转换材料中掺杂稀土离子分布行为及其对发光性能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媛媛;锆、铍离子掺杂的纳米颗粒:形貌调控、上转换发光及光电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2 江梦慈;激光自蔓延烧结法合成上转换荧光材料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3 闫晴;基于上转换共振能量转移的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生化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4 孙蕾蕾;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传感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5 胡凤;金属—多酚网络功能化的上转换纳米结构对pH响应药物释放的实时监测的研究[D];烟台大学;2019年

6 辛一凡;LiTaO_3:Ho~(3+)/Yb~(3+)/Tm~(3+)多晶发光材料的制备及上转换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7 孙梓淞;上转换荧光的染料敏化及温度传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8 孙春强;肿瘤微环境响应的稀土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9 杨一唯;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定向自组装及其在光学信息存储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10 曾迪;连续能量转移的上转换纳米晶—功能取代酞菁纳米复合体系的构建及其荧光成像[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00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00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d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