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基于D-A结构的有机硼氟类化合物力致变色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09:14
【摘要】:力致变色材料作为智能材料的一种,在传感器、无墨书写和生物医疗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因此发展新型力致变色材料并拓展其应用领域,已成为当今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围绕氟硼类衍生物的力致变色性能展开研究,探究了分子扭曲结构和分子内的D-A结构对材料变色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设计合成了三个具有不同取代基修饰的BOPIM(Boron 2-(2-pyr-idyl)imidazole complex)衍生物,包括苯基、噻吩和并噻吩,并对其光物理性质和力致荧光变色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各向异性力的作用下,BOPIM-Ph、BOPIM-Th和BOPIM-TTh的最大荧光发射分别发生了19 nm、22 nm和45 nm的红移。PXRD和DSC分析表明,这种致荧光变色现象是由于固体样品在外力刺激下从结晶态转变为无定形态导致的。为了进一步从分子层次了解材料力致变色的本质,对三个分子的单晶施加了各向同性作用力。结果表明,具有最大的扭曲构型和分子内电荷转移的BOPIM-TTh分子具有最明显的压致变色现象,其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发生了134 nm的变化。由于各向同性作用力不会破坏晶体,所以此处的荧光变色现象来源于分子在力的作用下逐渐趋于平面化,导致共轭程度增加,分子内的电荷转移增强,荧光发生红移。2.合成了三个硼氟类衍生物B1、B2和B3。为了突出取代基对于变色材料的重要性,其中作为对比分子的B1化合物是没有取代基的平面型分子。通过研究其力致变色性质,发现B1、B2、B3在剪切力作用下分别发生0 nm、35 nm、50 nm的红移。通过分析发现,样品研磨前后荧光的改变是由于结晶态到无定形态的转变导致的。结构分析可以得出,具有更大扭曲角度的分子结构和分子内的电荷转移是材料变色的主要原因,这与前一章的工作结论是一致的。
【图文】:

示意图,螺吡喃,部花青,示意图


图 1-27 在力的作用下螺吡喃转化为部花青素的示意图[93]gure 1-27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mechanochromism by converting polymeric spiropy(SP) into merocyanine (MC) under mechanical force[93]

化学结构式


图 2-1 BOPIM 分子的化学结构式Figure 2-1 Chemical structures of BOPIM dyes in this work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飞;佟钰;王晓丹;;感温变色材料发展现状浅析[J];山东化工;2018年08期

2 曹晚霞;林兰天;;智能变色材料的新进展及其在纺织上的应用[J];时尚设计与工程;2016年01期

3 胡亚康;史丽敏;安乐乐;;感温变色材料在童装图案中的应用设计初探[J];山东纺织科技;2015年06期

4 张瑜;李群华;李智勇;;感温变色材料在纺织品图案设计中的应用[J];纺织学报;2016年04期

5 李青;马晓光;;低温热敏变色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J];染整技术;2009年04期

6 孙文秀;张琳;冀永东;葛飞;陈忠军;任文明;高爱武;;可逆变色材料在包装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8年12期

7 吴宝龙;吴赞敏;冯文昭;;有机热敏变色材料及应用[J];济南纺织化纤科技;2008年01期

8 冯文昭;吴赞敏;葛婧媛;;新型热敏变色材料的微胶囊化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9 吴宝龙;吴赞敏;冯文昭;;有机热敏变色材料及应用(上)[J];染整技术;2008年08期

10 吴宝龙;吴赞敏;冯文昭;;有机热敏变色材料及应用(下)[J];染整技术;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勃;;压致变色材料的高压研究[A];中国晶体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极端条件晶体材料分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2 邹勃;;压致变色材料的高压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四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6年

3 邹勃;;压致变色材料的高压研究[A];第十八届中国高压科学学术会议缩编文集[C];2016年

4 杨树威;陈梅;郑建明;徐春叶;;基于三苯胺的自供能变色材料[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贾欣茹;滕明俊;;基于氨基酸结构的压致变色材料[A];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范林涛;李敏;吴琪琪;林小燕;王道华;王雨康;李浩宏;陈之荣;;一种烷氧修饰的碘化亚铜簇基力致荧光变色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六分会:晶体工程[C];2016年

7 滕明俊;许静;贾欣茹;赵子建;何海;马志勇;;以天然氨基酸为构筑单元的力致变色材料的合成与性能[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伍杰;兰静波;游劲松;;变化趋势可控的三唑并嘧啶压致变色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7)[C];2015年

9 隋琪;高恩庆;;紫精-对氨基苯甲酸固态混合研磨变色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六分会:晶体工程[C];2016年

10 陈梅;杨树威;郑建明;徐春叶;;基于三苯胺的光电变色材料及器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李溯婉;汽车化身“变色龙”,有何不可?[N];第一财经日报;2015年

2 唯诚;“热变色”技术渗透日常生活[N];大众科技报;2009年

3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 凯华;变色纤维及面料的生产和应用[N];中国纺织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郝晓秀;光(温)致变色材料的合成及其在防伪纸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5年

2 王毅;新型力致变色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3 马廷春;电致磷光变色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龚永洋;新型力致发光变色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徐冰冰;多酸型变色材料的性能调控[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昌祥;基于D-A结构的有机硼氟类化合物力致变色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2 息烨;以吩噻嗪为母体的D-A型压致变色材料的合成与表征[D];天津大学;2018年

3 滕欣余;新型9,10-二乙烯基蒽压致变色材料的合成与表征[D];天津大学;2017年

4 朱会超;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的咔唑类力致变色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质[D];安徽大学;2018年

5 张福爽;新型β-羰基环酮二氟化硼配合物的合成与压致荧光变色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6 殷倩;变色材料在现代男装设计中的应用[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7 陈康;2-氰基-3-取代苯基丙烯酰胺类力制变色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8 田青芸;光致"热致复合变色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任会萍;溴甲酚紫类热变色材料的研究[D];中北大学;2008年

10 苏德波;低温热敏变色材料在纺织品上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09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09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1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