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富氮碳基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电容性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05:03
【摘要】:电极材料一直是影响和制约超级电容器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开发廉价且性能优异的电极材料是超级电容器发展的重中之重。碳材料的研究虽然已取得进展但差强人意,其最主要原因在于单纯碳材料仅通过双电层电容储能,这决定了其电容值相对较低。开发富氮碳基材料让人们看到了曙光。然而,具有高氮含量的富氮碳材料并不容易获得,现有的技术往往过程复杂且成本较高。更重要的是,关于富氮材料仍然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本文设计并合成了系列具有新颖结构和组成的富氮基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了其电化学电容性质:(1)通过简便的低温CVD方法,在NiCo_2O_4纳米针列阵/碳布上直接生长具有超薄厚度的g-C_3N_4薄膜,最终得到具有新颖“核-壳”结构的g-C_3N_4薄膜包覆NiCo_2O_4纳米针阵列/碳布电极。测试表明g-C_3N_4薄膜具有纳米尺度的厚度(1~10nm),该厚度使得g-C_3N_4薄膜不会阻碍电解液离子与NiCo_2O_4的接触,同时g-C_3N_4薄膜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富氮表面对改变材料的稳定性和表面浸润性等起了重要作用。电化学测试表明,所制备的超薄g-C_3N_4薄膜包覆NiCo_2O_4纳米针阵列/碳布电极材料在1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具有2.83 F cm~(-2)的高面积比电容,在15 mA cm~(-2)的大电流密度下进行充放电10,000次后仍保持初始容量94%的电容值。(2)首先采用溶剂热结合多步热处理方法对g-C_3N_4进行修复,合成了具有高比表面积、超薄厚度和多孔结构的碳自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测试表明该g-C_3N_4纳米片的厚度仅为3.5nm左右,比表面积高达220.7 m~2 g~(-1),并且以介孔为主。其次,通过水热法将NiCo_2S_4纳米颗粒生长在g-C_3N_4纳米片上,得到碳自修复多孔g-C_3N_4纳米片/NiCo_2S_4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在该复合材料中,具有高导电率的NiCo_2S_4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g-C_3N_4纳米片的二维片层上。电化学测试表明该复合材料即使在20 A g~(-1)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也可达到1000 F g~(-1),充放电循环10,000次后其电容仅损失7.4%。(3)以低成本的三聚氰胺和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为初始原料,利用g-C_3N_4作为自牺牲模板同时作为氮源一步热解合成了具有超高非石墨氮掺杂的二维超薄碳纳米片。测试结果表明该碳纳米片总含氮量高达20.29 wt.%,其中非石墨氮含量高达17.36wt.%。采用电化学手段对所制备的非石墨氮主导的二维超薄碳纳米片电极材料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出优异的电化学电容性能,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电容值为316.8 F g~(-1),在10 A 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00次循环后电容几乎没有衰减。(4)在二维超薄非石墨氮富集碳纳米片制备过程中引入合适的镍源,通过一步法热解成功合成了具有交叉网格结构的非石墨氮掺杂超薄碳纳米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利用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还原性气体NH_3将Ni~(2+)还原成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镍纳米粒子,从而进一步在碳纳米片上催化生成了碳纳米管。另外,通过在热解过程中形成的Ni-N键使氮原子在体系中得以稳定,最终使样品的氮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电化学测试表明,该复合材料在0.5 A g~(-1)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值为279 F g~(-1),在8 A g~(-1)时其电容值仍能达到240 F g~(-1),表明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倍率性能,在10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0次后电容保持95.83%。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332;TM53
【图文】:

储能,超级电容器,电动车


图 1-1 不同储能设备的 Ragone 图[4]Figure 1-1 Ragone plot of different energy storage devices.于超级电容器的报道始于 1954 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专利[6]。该碳电极的装置浸入含水电解质中,通过电解质在界面双电层中进,这项专利并未在当时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也并未商业化。1(NEC)在获得 SOHIO 的技术许可后,首先将一种名为“Supe容器商业化。随后,NEC 成功开发了作为时钟芯片和电子内部互(CMOS)存储器的备用电源的电化学电容器并成功将其应用于0 年,真正的超级电容器技术才开始在混合能电动车领域受到广的主要作用是为电动车内的电池或者燃料电池提供加速时所需超级电容器能有效避免能量的中断,其在补充电池在能量存储功防断电起了重要作用。目前除了在各类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外,超重型车辆、卡车和公共汽车的混合动力平台,或用于间歇性可再

模型图,双电层,理论模型,模型


2 双电层的三种理论模型,(a)Helmholtz 模型, (b)Gouy-Ch和(c)Stern 模型[14]re 1-2 three models of EDLC, (a) Helmholtz model, (b) Gouy-Chapand (c) Stern model.年,为了解释双电层现象,德国物理学家 H. V. Helmholtz 提出了5],如图 1-2a 所示。该模型对双电层界面处的空间电荷分布进,同时认为浸入电解液的导体的表面电荷被在距离导体表面 d的离子所中和。而电容 C 可通过如下公式(1-1)进行计算得 = 0 (1-1)A 表示电极的表面面积,εr为所使用电解质介电常数,ε0为真空介54187817×10-12F m-1),而 d 则表示双电层之间的有效距离。从于带相反电荷的荷电层之间的距离远小于介电层厚度,因此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聚合物涂覆硅纳米片可望取代石墨稀[J];中国粉体工业;2017年02期

2 李健淋;闫理贺;司金海;侯洵;;新型二维材料碳化钛纳米片光限幅特性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年11期

3 郝慧;杨云;;金纳米片的制备[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8年03期

4 朱景春;;二硫化钼纳米片的制备及其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创新;2018年07期

5 李俊怡;梁峰;田亮;张海军;;类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8年05期

6 赵迪;柯瑞林;邹雄;毛琳;胡行兵;王金合;;氮化硼纳米片制备方法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6年12期

7 张震;于翔;刘飞;;产业化制备石墨烯纳米片研究进展[J];新型工业化;2017年01期

8 肖林平;刘敏;周丽萍;赖桂珍;黄锦贵;钟晨晨;;一步法制备单层二硫化钼纳米片[J];广东化工;2016年12期

9 邢国政;靳利娥;解小玲;张康;曹青;;碳纳米片的制备、表征及应用[J];炭素技术;2016年05期

10 邹润秋;秦文静;张强;杨利营;曹焕奇;印寿根;;银纳米片等离子体效应增强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性能优化研究[J];发光学报;201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志成;武祥;;生长在泡沫镍基底的炸圈状四氧化三钴纳米片及其较提高的超级电容器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分会:化学电源[C];2016年

2 陆迪灿;倪永红;;多孔磷化钴纳米片的合成及其超电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九分会:电化学材料[C];2016年

3 丁书江;;纳米片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和锂离子存储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分会:化学电源[C];2016年

4 张玉倩;张琦;翁丽星;宇文力辉;汪联辉;;量子点-二硫化钼复合纳米片用于癌细胞的靶向荧光成像和光热治疗[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八分会: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化学[C];2016年

5 梅旭安;梁瑞政;卫敏;;超薄水滑石纳米片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八分会: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化学[C];2016年

6 董宁宁;李源鑫;冯艳艳;张赛锋;张晓艳;范金太;张龙;王俊;;过渡金属硫化物二维纳米片的光限幅特性及其理论模拟[A];上海市激光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7 纪穆为;徐萌;刘佳佳;张加涛;;水相腐蚀法制备超薄二维单晶纳米片[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五分会:分子与固体化学[C];2016年

8 程裕鑫;吴德峰;姚鑫;丁昆山;周亚楠;;聚乳酸/石墨纳米片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A];第十二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9 杨晓华;杨化桂;李春忠;;{001}晶面主导的锐钛二氧化钛纳米片的热稳定性研究[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小兰;师赛鸽;黄艺专;陈美;汤少恒;莫世广;郑南峰;;不同表面修饰对钯纳米片活体行为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霞;科学家利用超薄沸石纳米片造出高效催化剂[N];科技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李波;二维MoS2纳米片研究获突破提振钼业股[N];中国证券报;2013年

3 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隗海燕;高灵敏度“电子皮肤”可以量产了[N];科技日报;2017年

4 冯卫东;新型透明塑料薄如纸硬如钢[N];科技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袁一雪;电子皮肤让触觉更真实[N];中国科学报;2017年

6 本报记者 张思玮;让氢来得更高效些吧[N];中国科学报;2019年

7 记者 刘霞;柔性电子材料破碎多次仍可恢复功能[N];科技日报;2016年

8 记者 张晔 通讯员 周伟;又薄又软的半导体新材料可制微纳光电器件[N];科技日报;2019年

9 记者 陈超;“光结构”让水随环境变化自由变色[N];科技日报;2016年

10 记者 李丽 通讯员 梁维源;深圳大学打开癌症治疗新思路[N];深圳特区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涂逢樟;金属硫化物/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碱金属离子储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2 王洋;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及其催化和分离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3 李宏;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碳复合纳米材料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4 熊洁;微观界面设计在电化学析氢与析氧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9年

5 张玉倩;硫化钼纳米片复合材料用于肿瘤和细菌感染的靶向光热治疗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年

6 郭文;富氮碳基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电容性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7 邹璐;镍钴尖晶石的形貌调控及其在有机体系锂—空气电池中的催化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8 年佩;Co基ZIF膜的设计制备及其渗透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9 侯雨;多层复合纳米片在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10 刘翠茵;高性能锰氧化物纳米片电极体系的构筑及其电容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恒;低维层状二硫化铼纳米片光电解水制氢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9年

2 张欢;基于原子力显微镜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摩擦性能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3 王博博;MoO_2的制备及其表面修饰在电解水中的应用[D];湘潭大学;2019年

4 周恩民;NiO纳米片的电子结构调控及储能性能的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5 李敏;基于原子力显微镜MoS_2纳米片摩擦性能的各向异性行为[D];湘潭大学;2019年

6 朱凯民;二维SnSe纳米片的制备及其湿敏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7 赵澍;FeF_3和FeF_2纳米片储能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8 李升峰;外场作用下二硫化钼纳米片光电性能及失效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9 石美媛;基于二维金属有机骨架纳米片过氧化物模拟酶的荧光检测新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10 樊闯;分级多孔结构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氧催化性能[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21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21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2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