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基于分子动力学理论单晶纳米铜典型构件的力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9 22:03
【摘要】:随着纳米级器件的广泛应用,纳米级别构件的力学性能被逐渐重视起来。但是,纳米级别构件的实验一般不容易实现。由于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增强,数值模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纳米构件的计算,分子动力学是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本文以分子动力学理论为核心,模拟了单晶纳米铜几个典型构件的力学性能。为了更好地分析纳米构件的变形,首先开发了分子动力学计算输出数据的显示程序软件。软件是基于C#程序开发,引用OpenGL显示程序包,调用C++编写的dll动态外部链接库实现的。提出了一套三维变换算法,自主实现了构件的三维变换过程,便于模型的可视化。研究了三轴拉伸下不同晶向铜纳米立方体的力学性质。为了研究晶向的区别,给出了晶向尺寸的概念,晶向尺寸很好地衡量了晶向之间的差距。晶向尺寸相近,此晶向所在方向的性质也越相近。从能量、应力和变形三个角度分析了铜纳米立方体性质的区别。由于温度相同,所以动能的值也是动态不变的。而势能的值则与晶向有很大关系,晶向尺寸越大,势能的绝对值越大,势能的改变量越小。本文不仅给出了三种晶向三个方向的应力,发现晶向尺寸越接近其应力曲线越接近;还给出了三个模型的平均应力与Mises应力曲线,发现Mises曲线在平均应力曲线内部,Mises应力是更加安全的。三种模型的变形不同,[100]纳米立方体是从立方体的角开始,[110]纳米立方体从立方体的棱开始,[111]纳米立方体的面最先破坏。给出了以分子动力学理论为核心、基于原子运动的自然应变的概念,给定了基于自然应变的动态泊松比和动态杨氏模量。分析了拉伸作用下不同晶向与不同截面尺寸铜纳米杆的基于自然应变的动态泊松比与动态杨氏模量的变化规律。在拉伸作用下,自然应变与应力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自然应变可以反映更多的力学性质。截面两个方向的动态泊松比的大小与晶向尺寸有着直接关系,两个方向晶向尺寸的差距决定着动态泊松比的差距。动态杨氏模量与拉伸方向的晶向有关,晶向尺寸越大,屈服之前其应力曲线斜率越小,越趋于平稳。截面面积越大,动态泊松比平稳值越小,曲线也越平,但杨氏模量的平稳值是相同的。模拟了不同晶向与不同长度的铜纳米杆的压缩过程。压缩变形是一种堆积传递的过程,这与拉伸极其不同,所以性质也不同。压缩作用下的铜纳米杆的动态泊松比与动态杨氏模量会发生突变现象,突变的时机与晶向和长度有着一定关系。压缩铜纳米杆对长度是敏感的,存在着稳定性问题。在直角坐标系自然应变基础上,给出了柱坐标系的自然应变及相应的自然应变比,并模拟了中空铜纳米圆柱体的拉伸行为,考虑了不同厚度与不同拉伸速率对铜纳米圆柱体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中空纳米圆柱体的壁厚直接影响着整个纳米圆柱体的性质。当孔洞尺寸达到一定值,壁厚很薄时,圆柱体在弛豫过程中的势能值变化极大,模型截面的形状将发生很大变化,薄壁纳米管的性质不同。分析了应力之间的关系,拟合了平均应力与Mises应力的解析表达式。拉伸速率主要影响中空铜纳米圆柱体自然应变的变化速率,导致了断裂时传统应变的不同。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83.1;O614.121
【图文】:

相关概念,晶向


图 2.1 晶体的相关概念Fig. 2.1 Related concepts of crystals2.1.2 晶向和晶面在晶格中,穿过两个以上结点的任一直线,都代表晶体中一个原子列在空间的位向称为晶向。由结点组成的任一平面都代表晶体的原子平面,称为晶面[174]。任意阵点 P 的位置可以用矢量或者坐标来表示(图 2.2)。P = ua + vb +wc (2-1)式中,uvw需要化成最小整数。晶向为[ uvw ],表示一组排列相同粒子的平行晶向。

晶向,晶面


图 2.1 晶体的相关概念Fig. 2.1 Related concepts of crystals和晶面中,穿过两个以上结点的任一直线,都代表晶体中一个原子列在空由结点组成的任一平面都代表晶体的原子平面,称为晶面[174]。点 P 的位置可以用矢量或者坐标来表示(图 2.2)。P = ua + vb +wc 需要化成最小整数。晶向为[ uvw ],表示一组排列相同粒子的平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闻彤;;分子动力学模拟试验对锆基固体电解质超离子间的传导和微结构的影响[J];山西青年;2017年15期

2 于万瑞,刘戈三;固体中冲击波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1988年01期

3 邵俊,舒光裕,陈念贻,徐桦;LiCl熔盐急冷形成非晶固体的分子动力学计算机模拟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88年05期

4 庞小峰;生物自组织的分子动力学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89年03期

5 张春斌;物态方程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1989年01期

6 于万瑞;高应变率下材料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1989年02期

7 王继海,张景琳;二维晶格中激波的传播和自由面反射的分子动力学数值研究[J];计算物理;1989年01期

8 范西俊,范椿,吴大诚,江体乾;流变学研究的若干问题[J];力学进展;1989年04期

9 陈致英,丁家强,蔡锡年;双原子分子晶体振动弛豫过程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力学学报;1989年01期

10 王汉奎;张雄;刘岩;;并行化光滑分子动力学方法及其与分子动力学的耦合[J];计算物理;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圆兀;;基于分子动力学的酶柔性分析[A];第十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志勇;刘海燕;施蕴渝;;分子动力学与粗粒化模型相结合提高采样效率的方法[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李春华;孙庭广;陈慰祖;王存新;;谷氨酰胺结合蛋白与谷氨酰胺结合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鲁红权;张俊乾;;基于机群的并行分子动力学裂纹模拟[A];第十一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康英永;吕守芹;霍波;龙勉;;利用力致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剪切流场[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祝文军;;冲击压缩铁的塑性与相变的分子动力学研究[A];2015年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I)[C];2015年

7 王传奎;孟庆田;;超强超短脉冲激光场下分子动力学行为的含时理论研究[A];2006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王佳飞;蒋光南;;分子动力学在汽车空气动力学中的应用[A];201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空气动力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9 罗金平;路岱辉;苏鹏;刘立军;;周期性边界条件下分子动力学计算中2种镜像转换方法的比较[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0 贺年丰;刘岩;张雄;;分子动力学-光滑分子动力学自适应耦合方法[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蛋白质的分子动力学基础[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2 ;QCDoC上研究 分子动力学[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3 李军;国内最大Linux集群建在天津[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4 ;从模拟肉毒杆菌开始[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伟;基于分子动力学理论单晶纳米铜典型构件的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2 朱卫多;纳米受限和电场环境对水体系结构及相变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3 倪菲;熔融沉积成型用聚乙烯醇水溶性支撑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4 贺年丰;基于光滑分子动力学方法的多尺度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5 曹炳阳;速度滑移及其对微纳尺度流动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6 刘信力;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门控机制的动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徐亮;基于核酸高级结构的新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与评价[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8 罗文华;自由能的分子动力学计算及其在纳米材料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8年

9 孔红艳;单分子层荧光薄膜结构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衍;几种重要蛋白结构特征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立峰;固体核磁共振研究纤维素/聚己内酯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分子动力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2 韩浏淼;基于分子动力学的铜铅合金拉伸变形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张雪;极端嗜热蛋白Ssh10b结构与功能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4 苏静;配体与BRDs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5 李韧;基于空间划分并行算法的大规模分子动力学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6 吴振洪;汇聚激波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7 姚卫鹏;基于分子动力学的金属纳米线的拉伸力学行为[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8 王路生;基于分子动力学与有限元方法的金属材料变形及失效的多尺度模拟[D];重庆理工大学;2018年

9 王志勇;葡萄糖氧化酶在电场下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10 魏贝贝;基于分子动力学分析的Mn-SOD的热稳定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344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344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5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