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钒基纳米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储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3 12:16
【摘要】:面对能源存储中对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和高安全性需求的不断增加,目前需要发展锂硫电池和钠离子电池这两种新型的二次电池来替代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具有高于传统锂离电池10倍以上的超高的理论比容量1672mAh g~(-1)和高于传统锂离电池5倍以上的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567kW kg~(-1)。同时,硫元素具有绿色可降解和低成本储量丰富的特点,可以很好的满足可持续能源发展的需求。与锂硫电池相似,钠离子电池不仅具有与传统锂离子电池可比拟的能量密度,而且具有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优势,在智能电网等大规模能源存储设备的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为了发展这两种二次电池,仍然需要解决锂硫电池中硫低电导率和多硫化物穿梭效益以及钠离子电池嵌钠/脱钠过程中体积膨胀率和电极结构稳定性差而导致这两种电池能力密度低和循环寿命短的问题。鉴于此,独特均一的纳米尺度的钒基(次铁钒矿相二氧化钒和四硫化钒)-碳材料(碳纳米管或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通过结合先进制备途径(包括原子层沉积技术、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水热法等)被制备。由于多尺度复合材料的高导电性和钒基化合物本征的高电化学活性,复合电极材料具有高比容量和稳定长循环的优异电化学表现。论文具体内容如下:(1)报道了一种三维自支撑次铁钒矿相二氧化钒(VO_2(P))纳米球均匀分布在氮掺杂碳纳米管阵列表面的复合结构锂硫电池电极。在这种复合电极结构中,VO_2(P)作为一种催化剂利用表面的强吸附性将多硫化物固定,并催化其转换为硫代硫化物。之后,硫代硫化物作为中间介质将长链多硫化物连接起来转化为不可溶的短链硫化锂和束缚在表面的连多硫酸盐复合物。通过这种催化转化过程,VO_2(P)锂硫电池复合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2C电流下?1200mAh?g~(-1)的高可逆比容量,在2C电流下循环500圈后仍有大约67%循环保持率稳定的长循环性能,以及硫负载量为9.6mg?cm~(-2)时初始面积比容量达10.2mAh?cm~(-2),并且稳定循环超过200圈的高负载量下的稳定循环能力,综合结果表明该复合电极在锂硫电池应用中的潜力(2)报道了一种四硫化钒复合碳纳米管的自支撑锂硫电池电极材料,在这种结构中,碳纳米管阵列提供了大的比表面积和高导电性去承载更多的硫活性物质,同时四硫化钒可以有效吸附并催化转化多硫化物。通过这二者的协同作用,这种复合电极表现出出色的电化学性能,包括高达6C的倍率能力,可在2 C电流下循环1200圈,且容量衰减率仅为0.037%的稳定的长循环性能。而且,这种复合电极在高负载量下具有高的面积比容量13.0mAh?cm~(-2),估算电池能量密度可达243.4Wh kg~(-1),综合结果表明该复合电极在锂硫电池实际应用的巨大潜力。(3)通过控制前驱体氧化石墨烯摸板的浓度可以可控合成具有均一立方体形貌的四硫化钒纳米颗粒复合石墨烯作为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四硫化钒具有独特的平行排列的一维链状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供高达5.83?的插层间距和相应的高理论比容量,在钠离子电池中具有巨大潜力。该电极在酯类电解液中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包括?580mAh?g~(-1)在0.1A?g~(-1)电流下50圈的高可逆比容量,在高达20A?g~(-1)电流下仍具有123mAh?g~(-1)比容量的良好的倍率特性,在0.5A?g~(-1)电流下循环300圈具有高的容量保持率98%的稳定的长循环性能。并且对比研究了四硫化钒复合电极在醚类电解液和酯类电解液下的钠离子存储机理。综合结果表明这种复合电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应用中具有很大潜力。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912;TB33;TB383.1
【图文】:

示意图,电池,示意图,单质硫


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硫电池概述 锂硫电池的发展历程及工作原理在 1962 年,Herbet 和 Ulam 就将单质硫用作干电池正极材料[2]。之后ao 等将金属-硫电池概念实现并申请专利,并预测了电池的理论能量密之后的几十年发展中,受限于当时的科研技术水平,锂硫电池表现的循环表现。2000 年以后,由于锂硫电池高理论容量以及单质硫价格好的特点,使得锂硫电池的研究再一次得到关注。

示意图,单质硫,结构转变,示意图


第一章 绪论MK-3 为碳骨架,在 155oC 下将单质硫熔融到 CMK-3 的孔道中,采用醚实现了高达 1320mAh·g-1的初始放电比容量,硫利用率超过 80%,并能稳0 圈[4]。这个发现使得锂硫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成为可能,在这之后国内外司、科研机构等均开始投入精力发展可商业化锂硫电池,一时间呈百花[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亮;郭明聪;;基于复合电极材料的超级电容器研究进展[J];炭素;2017年02期

2 薛效贤;陈山林;;钾钠钙氯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脑脊液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1987年12期

3 刘昭林;朱松然;;Pb—WC复合电催化电极的研究[J];电镀与精饰;1987年03期

4 马晋;罗海宁;付融冰;蒋小红;刘芳;张长波;;可渗透反应复合电极法对土壤重金属的电动去除[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年05期

5 殷宝言;电弧炉水冷复合电极的试验效果[J];特殊钢;1993年01期

6 万爱玲;苑仁静;;赛多利斯复合电极测定氟化物的对比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3年11期

7 常志文;郭忠诚;潘君益;徐瑞东;;Al/Pb-WC-ZrO_2-Ag和Al/Pb-WC-ZrO_2-CeO_2复合电极材料的性能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年03期

8 王宗廷,俞然刚;复合电极法测定水中游离的CO_2[J];山东建材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翟冠杰;二氧化碳复合电极的研制及其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J];德州高专学报;2000年04期

10 阳超琴;杨玲;夏举佩;;Ti/nano-TiO_2-Pt复合电极催化甲醇氧化的研究[J];贵金属;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国成;王玮;房晶瑞;鲍玉胜;梁亮;徐磊;杨彬;;活性炭/炭黑复合电极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2 李大伟;郑仰泽;张俊乾;;粘结剂对复合电极力学性能以及断裂的影响[A];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C];2018年

3 刘景东;陈龙;郑小双;施再发;;含硫复合电极的制备及性能[A];中国固态离子学暨电池材料青年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郅磊;李婷;于航;党利琴;刘宗怀;雷志斌;;三明治结构石墨烯/多孔碳复合电极材料用于高性能超级电容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分会:化学电源[C];2016年

5 刘志敏;曹艳艳;黄柏生;;MnO_2/离子液体复合电极对中药黄芩苷的电催化作用及其分析应用[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罗绍华;唐子龙;张中太;齐西伟;张梦龙;;热解碳结构对LiFePO_4/C复合电极性能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8年

7 李章朋;杨生荣;王金清;;石墨烯基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施建杭;李祥村;贺高红;张乐;李默;;硫化钴/石墨烯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性能[A];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5年

9 许建秀;张承琚;;银/导电陶瓷复合电极浆料研究进展[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于乃川;崔丽华;李杨;姚颖悟;;PbO_2-TiO_2纳米复合电极光电催化降解孔雀石绿的研究[A];第三届环渤海表面精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超;中科院成功制备出两种复合电极材料[N];中国建材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思哲;钒基纳米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储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李大伟;锂电池复合电极的变形、力学性能与应力的原位观测与分析[D];上海大学;2019年

3 王丽欣;镍/纳米碳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4 陈雨婷;碳纳米材料掺杂锂离子动力电池复合电极材料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5 侯晓娟;基于金属氧化物的三维复合电极储锂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韩朝辉;Al/TiB_2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7 唐阳;功能导向的电化学体系建立与碳基复合电极的设计和制备[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8 刘彬;基于三维复合电极的新型能源存储器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李祥;超级电容器氧化钌基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表征[D];中南大学;2012年

10 杜晓军;石墨烯基复合电极材料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和力学稳定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裴苑娇;阳极氧化-歧化法一步构建纳米多孔金基一体化复合电极及电化学传感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2 段继华;基于树脂/活性炭复合电极的电容去离子技术分离富集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3 马旭;利用二氧化钌/活性碳复合电极实现Mixed电化学反应系统在电容脱盐能力上的提升[D];厦门大学;2018年

4 陈露;基于二维MXene复合电极材料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D];延安大学;2019年

5 李芬培;甲酸和甲醇在铂基电池活性炭掺杂碳糊复合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6 宋志尧;银纳米线/铝掺杂氧化锌复合电极在全透明QLED中的应用[D];河南大学;2018年

7 曹鑫;多级结构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电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电容性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8 吴磊;3D打印构建复合电极及吸附Li~+/Cl~-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9 李朗;镍纳米线基复合电极材料的超级电容性能研究[D];湖北大学;2018年

10 刘江云;纳米多孔铜/二氧化锰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39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39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a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