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基于超重力场的层层自组装技术

发布时间:2020-07-05 17:29
【摘要】:层层自组装技术是一种简单通用、经济可行的构筑多层薄膜的方法。许多物质均可以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构建多层薄膜,如聚电解质,碳纳米管,纳米颗粒,生物大分子和聚合物胶束等等。因此,层层自组装技术已经在传感器、超疏水、生物相容性涂层、多孔薄膜、酶的固定、表面涂层和分子印迹等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层层自组装技术虽然应用广泛、方法简单,然而因过程较为耗时,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因此,在不影响多层薄膜结构的前提下,需要尽可能缩短多层膜构筑的时间,优化多层膜制备过程。超重力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工程领域中的传质传热增强过程。本文中,我把超重力技术与层层自组装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一种既保持多层膜原有的表面形貌,又提高了多层膜构筑效率的层层自组装技术。本文第一个工作分别以聚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PDDA)/聚苯乙烯-聚丙烯酸(PS-PAA)高分子胶束作为正电解质和负电解质,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层层组装。我研究了其在超重力场下和传统浸泡方法中组装制备多层薄膜的自组装行为。结果表明,在超重力条件下,制备多层薄膜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时利用超重力方法制备得到的多层膜与传统浸泡方法制备得到的多层膜的性质相接近,更进一步地,我研究了通过超重力场和传统浸泡方法得到的PDDA/PS-PAA胶束多层薄膜对小分子芘吸附和释放行为。另外,本文也研究了在超重力条件下,聚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PDDA)和氧化石墨烯(GO)分别作为正电解质和负电解质的层层自组装过程。本文最后一个工作主要介绍了一种在超重力场(HG)下提高层层表面分子印迹(SMI-LbL)器件构筑效率的同时保持其与传统的浸泡方法相同选择性的方法。在试验中,我以带正电的聚丙烯胺-卟啉((PAH-Por)和带负电聚丙烯酸(PAA)为电解质,通过传统浸泡方法构筑了多层薄膜,将多层膜浸泡至交联剂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钠(DAS)中,之后再利用光交联技术交联固化,得到了高强度、高抗疲劳性能的SMI-LbL器件,在超重力场和传统浸泡方法测试了 SMI-LbL器件对模板分子的吸附/释放过程。和采用传统方法制备的SMI-LbL器件相比利用超重力方法制备的SMI-LbL器件具有相似的选择性条件,并有效地提高了模板分子吸附和释放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超重力场通过加快物质扩散过程,有效地增强了层层自组装的效率。此外,这种方法使层层自组装技术实现产业化生产和商业应用成为可能。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8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婷婷;郑威;刘秀菊;黄玉松;汪得功;王吉辉;郭雁;李宁;王玲;辛培训;;层层自组装技术在薄膜制备方面的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17年12期

2 王天雷;刘梅堂;马鸿文;;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类水滑石基新型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3年07期

3 谢瑜亮;王明君;姚善泾;;层层自组装纤维素硫酸钠-壳聚糖复合膜[J];化工学报;2008年11期

4 江兵兵;宋琼芳;陈明;陈学琴;;层层自组装功能化涂层及其生物应用研究进展[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6期

5 林全愧;计剑;谭庆刚;任科峰;沈家骢;;层层自组装技术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6年08期

6 季晓飞;何春菊;;氧化石墨烯/聚丙烯腈小分子层层自组装复合膜的制备及研究[J];广东化工;2017年02期

7 赵昕悦;姜冬梅;胡迎珠;刘晓朦;王成毓;;基于层层自组装法的超疏水木材的制备[J];广东化工;2018年12期

8 李冰;郭蔚;盖国平;董永春;;层层自组装改性PTFE纤维铁配合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J];印染;2018年16期

9 王胜男;王秀玲;董淑玲;刘勇健;翁婷;;层层自组装制备Fe_3O_4@SiO_2@CdSe/CdS磁性荧光双功能材料[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1期

10 陈威;关晋平;匡小慧;陈国强;;多巴胺改性涤棉的静电层层自组装阻燃整理[J];印染;201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拥军;关英;张曦;周琳;;动态交联层层自组装膜:构筑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2 黄滔;张以河;栾兴龙;张茜;安琪;;层层自组装石墨烯自支撑多层膜制备及其光热转换、选择性过滤特性[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二分会)[C];2015年

3 韩秋燕;李冲;关英;张拥军;;氢键层层自组装薄膜的溶胀起皱及其自愈合的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E:分子组装与超分子聚合物[C];2013年

4 许荣;;可调节体积相转变温度的层层自组装薄膜材料[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C];2017年

5 邓红兵;施晓文;杜予民;;层层自组装改性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功能化应用[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L:高分子加工[C];2017年

6 贺军辉;刘湘梅;;层层自组装制备阶层结构薄膜及其超亲水和防雾特性[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葛丽芹;Hongyun Xuan;;基于层层自组装的自修复主客体薄膜[A];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三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自组装[C];2017年

8 张文静;关英;朱晓夏;李湛勇;张拥军;;银离子对PVP/PAA氢键层层自组装膜结构的影响[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9 孙丽娟;刘江心;邱钿;范丽娟;;胶束间隔层在层层自组装制备荧光微球的作用:同时实现荧光增强及表面反应点的引入[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D:高分子物理化学[C];2017年

10 潘忠芹;顾海鹰;;碳纳米管-硫化镉/血红蛋白的层层自组装膜的在电化学和电致化学发光上的生物传感[A];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4)[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Saleem Iqbal;基于超重力场的层层自组装技术[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2 潘颖;层层自组装阻燃涂层的设计及其涤纶后整理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3 胡燕;层层自组装技术在聚乳酸及钛材表面工程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4 姜婵;层层自组装法载药型人工晶状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赵丽丽;氧化石墨烯/聚乙烯亚胺层层自组装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氢气阻隔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6 郑雪琳;层层自组装构筑漆酚基和酪氨酸基功能膜[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瑶;聚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的表面改性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刘萍云;原位聚合聚苯胺层层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其敏感性能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彭采宇;聚电解质微胶囊的药物缓释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朱一;复合胶束结构的中空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陶冶;基于层层自组装多层膜的微针药物及粘附细胞释放研究[D];江汉大学;2018年

2 郑志强;响应性功能材料的构建及其在iPSCs的应用[D];江汉大学;2018年

3 范静静;基于碳纳米管复合体系导电棉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4 孙晓麟;层层自组装制备铝合金表面保护膜及其耐蚀性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年

5 朱昆鹏;氧化石墨/壳聚糖层层自组装棉织物防紫外整理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7年

6 姚伟强;静电层层自组装复合磨粒及其抛光液的抛光特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7 杨越;二硫键交联的层层自组装微胶囊和水凝胶的制备及其药物控释应用[D];南昌大学;2018年

8 李忠芳;层层自组装阻燃棉织物的制备及性能[D];武汉纺织大学;2017年

9 宋瑞然;层层自组装正渗透膜的制备及其水环境中抗生素类物质脱除研究[D];沈阳大学;2018年

10 梁丹维;导电多层膜的层层自组装及其电学、电化学及光伏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42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42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8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