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间化合物增强铁基复合材料及其铝液腐蚀行为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3
【图文】:
图 1-1 800 °C 下固态铁与液态铝之间所观察到的金属间化合物[11](a) 800 °C×30 s (OM); (b) 800 °C×30 min (OM); (c) 800 °C×15 min (SEM)1-1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observed between solid iron and liquid aluminium at T=800 °d (b) optical micrographs, respectively for t=30 s and t=30 min; (c) scanning electron micrshowing Fe2Al5and FeAl3formed after an immersion time equal to 15 minhuhai Chen 等[17]人以低碳钢和纯铝液为原材料更加系统深入地研究了C 温度下铁与铝液之间界面反应过程中金属间化合物生长与溶解的交互作,700~900 °C 之间,Fe2Al5呈舌状伸入铁基体中;随着铝液温度的升高面逐渐变得平整;当铝液温度上升至 935~945 °C 之间时,Fe2Al5/Fe 由舌扁平状;但是开始出现裂纹,如图 1-2 所示,这个温度正好对应着钢的奥Fe2Al5平均厚度与舌状宽度都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有所增大。Fe2Al5舌状形间的变化而变化。Fe2Al5最大厚度由界面反应过程控制,而 Fe2Al5平均厚散过程控制。随着铝液温度的升高,伸向液体铝中的 FeAl3金属间化合物
图 1-2 固体 Fe 与 Al 液之间的界面结构[17]:(a) 700 °C 50 s; (b) 1000 °C 20 s-2 Microstructures of the interfacial structure between solid iron and liquid aluminu(a) 700 °C 50 s; (b) 1000 °C 20 s
母体金属的溶解可归因于较低温下 FeAl3的自然溶解和较高温下 F图 1-2 固体 Fe 与 Al 液之间的界面结构[17]:(a) 700 °C 50 s; (b) 1000 °C 20 s2 Microstructures of the interfacial structure between solid iron and liquid aluminu(a) 700 °C 50 s; (b) 1000 °C 20 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永东;邢诗雨;陈楚;陈瑶;李志军;刘向阳;何茂刚;;阳极效应对电解铝液中氢形成的影响机理研究[J];矿冶工程;2016年06期
2 陈景浒;;铝液直送工艺的发展及应用[J];南方金属;2018年06期
3 郭峰;吕中杰;;熔融铝液遇水爆炸弛豫现象研究[J];兵工学报;2016年S2期
4 ;铝液浇注装置和浇注方法[J];铝加工;2016年02期
5 ;我国铝液输送装备产业化取得积极进展[J];有色冶金节能;2016年04期
6 张开宝;;浅谈降低铸造过程中铝液烧损的途径[J];酒钢科技;2016年03期
7 朱剑锋;;铝液输送:铝业发展必由之路[J];资源再生;2016年10期
8 解延龙;刘民章;;用电解铝液直接生产母线的探讨[J];青海科技;2011年03期
9 王成军;;用电解铝液轧制圆铝杆的净化工艺[J];新疆有色金属;2011年06期
10 刘民章;;降低铸造过程中铝液烧损的途径[J];铸造技术;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松;代习彬;马泉林;;铝液质量的管控[A];2017(第27届)重庆市铸造年会暨第十一届全国铸件挽救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2 王瑞雪;王晓元;周乃君;;114.5kA导流槽铝液流场数值模拟研究[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王建军;刘海石;姚克雷;;铝电解槽焦粒焙烧和铝液焙烧量化分析[A];2007年全省有色金属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田良;;浅论利用电解原铝液直接生产3104合金扁锭技术与发展[A];2016年第一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C];2016年
5 沈正祥;吕中杰;黄风雷;;熔融铝液遇水爆炸的热力学特性分析[A];第十二届现代数学和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卢惠民;邱竹贤;;低温铝液上浮电解新工艺的研究[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7 薛晶晶;曾水平;;300kA预焙阳极铝电解槽铝液流场的仿真[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薛晶晶;曾水平;;300kA预焙阳极铝电解槽铝液流场的仿真[A];2008全国第十三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名涛;尹明洪;祁向东;;铸造铝液含渣量定量快速检测技术浅谈[A];2012(第22届)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学平;;电解铝液生产铝箔坯料的工艺研究[A];全国铝合金熔铸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方义 王越;奔向世界的兴龙轮毂[N];中国质量报;2017年
2 中铝;中铝兰州公司首次实现全铝液销售[N];中国矿业报;2016年
3 辉良;我国铝液输送装备产业化取得积极进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6年
4 彭英;西南铝首次直供铝液取得成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5年
5 本报记者 欧阳海南;遵铝一天敲定未来5年铝液直销合同[N];贵州日报;2012年
6 陈贞彬;泰山铝业公司:对标创新创效结硕果[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7 王鸿波;中铝兰州分公司实现全铝液销售[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6年
8 ;国家安监总局通报山东邹平铝液外溢重大事故[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9 新华;电解铝液直接铸坯创造高效益[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10 原国锋;山东“8·19”铝液外溢重大事故原因查明[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健;金属间化合物增强铁基复合材料及其铝液腐蚀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2 李剑虹;大型铝电解槽多物理场的工业测试分析及反映铝液液面状态新方法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王东;钙钛矿型质子导体的制备、性质表征及其在铝液脱氢和传感测氢中的应用[D];东北大学;2009年
4 陶文举;大型预焙阳极铝电解槽水平电流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克威;基于红外图像分析的火焰识别与高温铝液泄露监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龚学德;铝电解槽铝液保有量和炉膛形状关系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6年
3 鞠文莲;氢在铝液中的扩散及铝液致密性检测[D];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
4 周善红;倾动式铝液保温静置炉内多场耦合仿真与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辛琦;熔融铝液遇水碎化分析及爆炸冲击波能量转化[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韦隆和;铝电解槽铝液扩散传质过程数值模拟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7 刘四林;8.0t·h~(-1)铝液保温炉内流场与温度场数值模拟与分析[D];东北大学;2010年
8 张晓博;异型结构铝电解槽电磁场及铝液波动数值仿真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9 蒋海霞;铝熔体除氢的动力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10 李宁;铁硅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及耐铝液腐蚀、抗热震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50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50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