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纤维角度和切削深度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切削性能的影响仿真

发布时间:2020-07-13 11:56
【摘要】: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基于Hashin材料失效准则构建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二维正交切削模型。对不同纤维角度以及不同切削深度条件下材料所受的最大应力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纤维角度和切削深度与加工表面质量之间的关系,为实际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文】:

二维切削,仿真模型


定刀具与材料内部点的接触情况,当材料外表面失效时就无法模拟刀具与材料内部的切削情况,仿真结果将会严重失真。在接触属性中,将摩擦因子设置为0.15,由于与切削均质金属不同,在切削CFRP的过程中会出现崩刃、积屑瘤等破坏加工的情况,故设定参考点(ReferencePoint)时将刀具设置为刚性体。设置负载时,将工件底边的六个自由度都设为0,工件两侧边的X方向位移量U1设为0,将刀具X方向位移量U1设为负数,即设定切削方向沿X轴负方向,Y向位移U2和Z向转动UR3设为0。构建的CFRP二维切削仿真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通过AssignMaterialOrientation功能来改变每次模拟的纤维角度。2.2构建材料模型工件材料建模选用ABAQUS软件专为复合材料而设定的正交弹性平面应力模型———Lamina单层板模型。对于二维壳单元模型,材料属性需要定义不同方向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剪切模量等6个参数,定义参数见表1。(a)切削示意(b)仿真模型图1二维切削仿真模型表1Lamina单层板材料参数密度ρ(g/mm3)1.42X方向弹性模量E1(MPa)135050Y方向弹性模量E2(MPa)9955泊松比Nu120.32XOY平面剪切模量G12(MPa)5176XOZ平面剪切模量G13(MPa)0YOZ平面剪切模量G23(MPa)0单层板材料有限元仿真分析的仿真过程能收敛材料属性要求,表达式为E1,E2,G12,G13,G23>0(1)|Nu12|<E1E()21/2(2)2.3材料的失效准则由于Hashin失效准则可以准确预测弹性—脆性材料的各向异性破坏,因此本模型采用该准则作为CFRP单层板材料的失效标准(见表2)。根据Hashin失效准则定义的材料失效参数见表3。表2Hashin失效准则表基体拉伸失效σ2Y()T2+τ

示意图,纤维,角度,仿真结果


∪绫?所示的损伤演化参数。表4损伤演化参数定义表X方向拉伸断裂极限GLT0.01X方向压缩断裂极限GLC0.005Y方向拉伸断裂极限GTT0.0009Y方向压缩断裂极限GTC0.0063仿真结果及分析3.1不同纤维角度的仿真分析纤维角度θ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切削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纤维角度对切削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以15°为增量,对0°至165°铺层角度的应力变化进行了仿真分析。由于分析的角度较多,仅选取最常用的0°、45°、90°、135°铺层角度对仿真结果进行解析。(1)纤维角度θ=0°如图2所示,切削加工表面平整无缺陷,应力主要集中在刀尖及后刀面处。纤维角度为0°时,相当于刀具平推着纤维移动,因此不会产生垂直于纤维的轴向剪切力。由于基体强度与材料强度不同,导致随着刀具的移动,纤维被不断挤压变形,最后与基体剥离。随着刀具的继续移动,已经弯曲的纤维层最终被挤压碎裂形成切屑,整个过程类似于刀具将纤维层从基体剥离的过程。这种切削也称为层间分离型切削,主要变形位置位于切断层的上方[5],而应力主要集中在后刀面,这是由于随着前刀面及刀尖将纤维层与基体剥离,后刀面与基体直接接触产生摩擦。由于刀尖不是非常锋利,造成后刀面与基体间的压力非常大,产生很大的应力,造成刀具后刀面磨损,其磨损面为与基体接触的部分。(a)θ=0°时的切削示意图(b)θ=0°时的仿真图图2纤维角度θ=0°时的仿真结果(2)纤维角度θ=45°如图3所示,切削加工表面很粗糙,类似于锯齿形,应力沿纤维方向传递,应力集中部位主要位于前刀面和刀尖。刀具水平移动时,切削力会分解为垂直于纤维的剪切分力和挤压基体的拉伸分力。随着刀具的进给,剪切力不断增大,直至达到纤维的剪切强度使纤维?

示意图,纤维,角度,仿真结果


刀具的继续移动,已经弯曲的纤维层最终被挤压碎裂形成切屑,整个过程类似于刀具将纤维层从基体剥离的过程。这种切削也称为层间分离型切削,主要变形位置位于切断层的上方[5],而应力主要集中在后刀面,这是由于随着前刀面及刀尖将纤维层与基体剥离,后刀面与基体直接接触产生摩擦。由于刀尖不是非常锋利,造成后刀面与基体间的压力非常大,产生很大的应力,造成刀具后刀面磨损,其磨损面为与基体接触的部分。(a)θ=0°时的切削示意图(b)θ=0°时的仿真图图2纤维角度θ=0°时的仿真结果(2)纤维角度θ=45°如图3所示,切削加工表面很粗糙,类似于锯齿形,应力沿纤维方向传递,应力集中部位主要位于前刀面和刀尖。刀具水平移动时,切削力会分解为垂直于纤维的剪切分力和挤压基体的拉伸分力。随着刀具的进给,剪切力不断增大,直至达到纤维的剪切强度使纤维发生断裂,但由于纤维的弹性模量比基体大得多,相对于基体不容易被挤压变形,因此纤维发生断裂时基体已先于纤维发生碎裂。由于纤维是受到剪切力作用而断裂,并形成切屑,因此这种切削过程称为纤维切断型切削。未切除的纤维对加工表面具有支撑作用,可以获得较好的加工表面质量。(a)θ=45°时的切削示意图(b)θ=45°时的仿真图图3纤维角度θ=45°时的仿真结果(3)纤维角度θ=90°如图4所示,切削加工表面比较平滑,质量较好,应力主要沿纤维方向分布。垂直于纤维的剪切分力远大于沿纤维方向的拉伸分力,纤维束以刀具切断为主,断裂处比较整齐一致。θ=90°时,纤维垂直排列,刀具的切削力即为其剪切分力,此时的剪切力更容易达到纤维的剪切强度而切断纤维,即所需的切削力较校随着刀具的进给,纤维束会比较整齐地断裂,从而获得较高的表面加工质量。(a)θ=90°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菁;钛合金及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自行车领域的应用[J];中国自行车;2000年01期

2 舒卫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民品中的应用[J];纤维复合材料;2004年03期

3 ;碳纤维复合材料[J];电网与清洁能源;2008年11期

4 钱伯章;朱建芳;;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和汽车领域中的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08年04期

5 罗益锋;;碳纤维复合材料新动向[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9年03期

6 肖文刚;王嵘;乔仁海;;碳纤维复合材料圆筒受外压结构分析[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9年04期

7 ;碳纤维复合材料[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9年05期

8 王春净;代云霏;;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应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0年02期

9 杨小平;黄智彬;张志勇;杨虎平;周宇君;;实现节能减排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03期

10 唐见茂;;抓住机遇迎接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展的新时期[J];中国材料进展;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小平;隋刚;李鹏;于运花;;实现汽车轻量化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及应用进展[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2 常量;张建飞;;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应用初探[A];2010全国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广州)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3 胡良全;;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与产业机遇[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4 郭永超;高成;宋双;杨强;;不同激励源作用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研究[A];第22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选[C];2012年

5 陈亚莉;;第15章 碳纤维复合材料[A];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10)[C];2011年

6 李兰柱;康仁科;;碳纤维复合材料无垫板高速钻孔技术研究[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7 付春明;匡弘;付刚;于昕;杨炳东;;环氧碳纤维复合材料胶接用中温固化结构胶粘剂体系[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8 李园春;刘艳;李彤;范桂彬;;钛合金及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体育领域的应用[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钟天麟;周祝林;;碳纤维复合材料圆管性能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敖辽辉;;高精度碳纤维复合材料模具制造技术[A];第十五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文;碳纤维复合材料开拓尚需时日[N];中国质量报;2010年

2 记者杨静;碳纤维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成立[N];中国建材报;2011年

3 勤勤;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现状[N];中国建材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李超;复材或因工业而“火” 群商逐利瓶颈待破[N];中国航空报;2013年

5 刘轩;碳纤维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在哈尔滨成立[N];中国纺织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罗兵;身轻如燕方能九天揽月[N];中国质量报;2010年

7 博启;俄罗斯加快发展机用复合材料[N];中国建材报;2009年

8 ;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研究获新突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9 金锋;LAMILUX推出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N];中国建材报;2012年

10 李晓岩;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研究获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华志恒;基于信号处理碳纤维复合材料孔隙率无损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鲍永杰;C/E复合材料制孔缺陷成因与高效制孔技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韩红彦;生物降解聚合物/废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及结晶行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4 曾俊;碳纤维/铜和CuO纳米线/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李长亮;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频率选择表面设计、特性和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6 李钊;碳纤维复合材料孔隙率超声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钟卫洲;复合材料弹侵彻靶体的动力学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凡汉云;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磁检测试验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董琪;碳纤维复合材料雷击损伤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山东大学;2015年

3 秦蓓;辐射—导热耦合传热下复合材料当量导热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魏宏远;基于背散射信号时频分析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微缺陷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陈永乐;聚醚砜/环氧树脂/短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6 彭传玉;剪切增稠液—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张U

本文编号:2753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53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1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