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编织复合材料热相关力学性能预测及参数识别

发布时间:2020-08-13 03:02
【摘要】:相比于传统层合复合材料,编织复合材料因其内部纤维束相互交织在一起,结构整体性能更加优异,在航空航天等工程领域中,复合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编织结构的基体和纤维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高温服役环境下材料内部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热变形和热应力,使材料宏观性能发生变化,导致复合材料热结构设计存在困难,准确预测与识别复合材料热弹性相关参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基于热弹性力学理论提出一种编织复合材料热弹性相关参数的预测方法。采用编织复合材料双尺度有限元模型,施加周期性非绝热温度边界条件和位移边界条件,进行编织复合材料热弹性相关参数预报。以2.5维编织复合材料为对象,依次建立纤维束、2.5维编织结构双尺度单胞有限元模型,按照参数预报步骤首先取纤维束单胞模型,预测其热弹性相关参数,然后,将纤维束单胞预测结果代入到2.5维编织结构单胞模型,预测2.5维编织复合材料热弹性相关参数。其次,针对热环境下结构灵敏度研究,首先通过热弹性梁、板单元,系统的开展了热环境下结构动力学有限元建模分析,具体推导了考虑温度影响的单元刚度矩阵K_T,和考虑热应力影响的单元刚度矩阵K_σ。然后,采用复变函数法对热弹性梁、板进行灵敏度分析计算。为验证热结构动力学有限元建模和灵敏度分析的正确性,分别以两端固支梁和四边简支板为对象,进行热模态分析和灵敏度计算。最后,在验证热弹性梁、板单元动力学有限元建模准确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灵敏度分析在热结构中的适用性。最后,基于编织复合材料热弹性相关参数等效预测的结果,建立编织复合材料等效模型,并将此预测值作为参数识别的初值。对编织结构等效模型和精细模型进行振型匹配和相关性分析,对二维正交各向异性的材料参数进行相对灵敏度分析。选取所有材料参数作为待识别参数,利用复变函数相对灵敏度进行优化计算。最后,基于精细模型和等效模型的热模态结果构造目标函数残差,识别编织复合材料热弹性相关参数。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3
【图文】:

编织复合材料,预制件


性能更加优异。编织结构预制件按照纤维束的空间构型,可分为 2 维织物、2.5 维织物、3 维织物等,如图 1-1 所示。编织复合材料相较于传统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编织预制件结构稳定,层间强度增加,具有良好的抗分层能力;第二,纤维束在编织过程中相互交织,通常具有弯曲的空间几何特点,使编织复合材料在厚度方向具有一定的强度,整体结构具有更加均匀的力学性能;第三,通过调整编织方式、编织工艺参数可易于获得不同结构性能的材料,具有更强的可设计性。

编织复合材料,几何模型,纱线


面则为六面体与平行四边形交替出现;2.单胞尺寸为 12.9mm×2mm×0.66mm ;相邻纱线都紧密接触,纱线与基体理想粘结,忽略接触的热阻效应。以上假设中 1 是根据文献[80]预制成型织物中纬纱和经纱的截面形状分别近似为平行四边形、和矩形而作出的,如图 2-13 所示。2.5 维 C/SiC 编织复合材料具体几何模型参数6 所示。

纤维预制体,结构示意图,经纱,单胞尺寸


图 2-9 纤维预制体结构示意图合材料几何模型所示,考虑经纱、纬纱经挤压变材料代表性体积单元。图 2-11、图 2-12 分别有限元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假设:1.经纱横截四边形交替出现;2.单胞尺寸为 12.9mm×2m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博远;赵静;韦子辉;周伟;;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损伤变形与破坏实验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7年05期

2 刘雨辰;王凤来;;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羽毛球拍参数化建模研究[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7年04期

3 夏燕茂;秦志刚;;二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研究进展[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6年02期

4 刘国春;杨文锋;秦文峰;唐庆如;;平纹编织复合材料层板维修的挖补角度优化分析与试验验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18期

5 张平;桂良进;范子杰;;三向编织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4年08期

6 康克家;杜三明;张永振;逄显娟;;高速摆动下PTFE编织复合材料干摩擦研究[J];润滑与密封;2012年01期

7 李旭东;朱武峰;任怀辉;穆志韬;;碳-碳编织复合材料微结构设计与力学性能预测[J];材料导报;2012年20期

8 刘兆麟;;2.5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与弹性性能[J];纤维复合材料;2011年03期

9 杨振宇;俸翔;苏洲;卢子兴;范锦鹏;;2.5D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及弹性性能[J];宇航材料工艺;2010年02期

10 于平;周平;吴承伟;SEABROOKS L;;二维平纹编织复合材料压缩力学行为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昆;卢子兴;;基于改进的二元模型的2.5D编织复合材料渐进损伤数值模拟[A];第十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2 张超;;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的边界效应和尺寸效应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3 李典森;卢子兴;卢文书;;三维七向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理论预测[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4 王国军;孙颖;李嘉禄;焦亚男;;碳/环氧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超声衰减实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卢子兴;王晓英;;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分散性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复合材料与节能减排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马振杰;陈利;刘景艳;梁子青;李嘉禄;;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纵向压缩性能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7 蔺晓明;刘振国;卢子兴;;三维4向编织复合材料边缘弹性性能[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8 王军;程小全;许延敏;郦正能;;平面编织复合材料单钉连接破坏分析研究[A];中国复合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立朋;;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杨永齐;果立成;赵九州;仲苏洋;张莉;;2.5D编织复合材料的冲击破坏行为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若桐;佛塑股份将受益于塑料期货[N];中国包装报;2007年

2 魏玲艳;“2009加拿大纺织品中国周”在沪举行[N];中国纺织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张粼粼;搭建面向市场的体系与平台[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4 秩文;3TEX公司推出三维织物新品[N];中国建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彦飞;不同温度环境下先进复合材料与结构的力学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2 翟军军;基于多尺度理论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3 孙t;三维面芯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渐进损伤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4 马文锁;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群论分析[D];上海大学;2006年

5 田金梅;叠层和编织复合材料动态特性研究的新方法[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6 严实;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张典堂;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全场力学响应特性及细观损伤分析[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8 张超;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宏细观力学性能及高速冲击损伤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9 姜黎黎;基于螺旋几何模型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热机械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10 黄小平;四向矩形编织复合材料几何细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素芳;编织复合材料热相关力学性能预测及参数识别[D];东南大学;2018年

2 张松俊;基于多尺度模型的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的损伤破坏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3 张燕南;碳纤维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变形测量与渐进损伤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4 黄雄;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及鸟撞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5 唐坤;3D六向矩形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6 邵兵;大丝束碳纤维平纹编织复合材料孔边应力细观分析[D];南昌大学;2018年

7 卢博远;基于声发射和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编织复合材料损伤破坏研究[D];河北大学;2017年

8 刘刚;2.5D碳/环氧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及弹性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赵思波;2.5维编织复合材料叶片振动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10 路怀玉;2.5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强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91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91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4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