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渡金属配合物作为光学传感探针具有简单、快速、非损伤性检测等优点,在氧传感领域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但是,要让被分析物在分析环境中充分扩散并消除光学传感器的自猝灭问题,通常需要将传感探针分子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法装载在支撑介质上。硅基分子筛等介孔材料在可见光区具有光稳定性、高的比表面积以及容易装载传感分子等优点,使他们成为光学传感体系中优良的支撑介质。本课题通过物理共价嫁接的方法使得有机发光探针分子与无机介孔材料之间通过物化作用实现在纳米尺度上的复合;利用X衍射仪、荧光光谱仪等仪器对介孔基复合材料进行相关表征;系统研究了所合成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电子特性及光物理性质,并对复合材料的灵敏度、光稳定性等氧传感特性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改变有机材料的结构实现了无机材料的功能化和分子剪裁,使得在合成后的复合材料中,具有光学传感作用的有机基团不仅可以成为材料的活性中心,而且对介孔材料的表面特性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有效协同。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合成了一个新的偶氮配体Phen-Np-Et及其相应的铜配合物[Cu(Phen-Np-Et)(POP)]BF4。在此基础上仔细研究了该配体及相应铜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电子特性及光物理性质。研究表明,该配合物的黄光发射在纯氮气条件下的激发态寿命长达287μs。对其进行的理论计算表明发光来源于三重态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激发态。随后,将这个铜配合物分别装载进入聚苯乙烯(PS)和MCM-41基质中,形成两种铜配合物介孔基复合材料,并研究其氧气传感特性。最终测得[Cu(Phen-Np-Et)(POP)]BF4/PS材料 的最大灵敏度 为 9.6[Cu(Phen-Np-Et)(POP)]BF4/MCM-41材料的最大灵敏度为3.6。这两种材料对氧气均很灵敏,发现这是由于纳米纤维介孔材料和硅基介孔材料MCM-41基质具有比较大的比表面积决定的。(2)合成表征了4种具有不同共轭长度和取代基的含氮配体及相应铜配合物[Cu(N-N)(PPh3)2]BF4 (N-N代表含氮配体,分别为TYP、PPO、PTO和PBI)。通过单晶分析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其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通过这一系列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对比,仔细解释了含氮配体结构与发光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激发态容易受到氧气的进攻,使得它们有望成为氧气传感探针分子。随后将该系列铜配合物装载进入硅基介孔材料SBA-15中,组装得到4种相应的[Cu(N-N)(PPh3)2]BF4/SB A-15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其氧气传感性能,最终获得了高灵敏度和良好光稳定性的复合介孔材料。(3)合成了一个新型的二胺配体4,7二-十九烷基1,10邻菲Up啉及相应的双核铼配合物Re2(CO)6(bpy)(DN-Phen)2,该配体具有两个长的烷基链可以作为一个保护壳,以获得不易受外界干扰的光学传感探针,并研究了该配合物的几何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引入长的烷基链可以作为激发态发光中心的保护壳。这个双核铼配合物的优良光物理性质,包括不受外界干扰的发光和长的激发态寿命,使它可以应用于氧气传感领域。通过将该铼配合物装载进MCM-41和SBA-15两种硅基分子筛中,得到了两种氧气传感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最终实现了20.1的最高灵敏度,响应/还原时间为8s和42s。并且光稳定性良好,没有明显的光漂移现象。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41.4;TB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冬青;光纤光栅传感特性的研究[J];信息通信;2005年03期
2 江柳清;胡义慧;江超;杨义发;;涂覆层对长周期光纤光栅温度传感特性的影响研究[J];激光杂志;2016年12期
3 江柳清;胡义慧;江超;;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弯曲传感特性[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4 江柳清;胡义慧;朱国良;杨义发;江超;;涂覆层对长周期光纤光栅液体浓度传感特性的影响[J];激光杂志;2017年03期
5 姜德生,李剑芝,梅家纯;多模光纤光栅温度传感特性的实验研究[J];光学学报;2004年02期
6 周智,武湛君,田石柱,赵雪峰,万里冰,欧进萍;光纤布喇格光栅温度传感特性的研究[J];压电与声光;2002年06期
7 姜慧娜;宋小军;刘伟景;李高芳;黄宁;赵婉婉;石张军;;纳米氧化铜尺寸效应对其湿度传感特性的影响[J];微纳电子技术;2018年09期
8 张燕君;王海宝;陈泽贵;毕卫红;;光纤光栅毛细钢管封装工艺及其传感特性研究[J];激光与红外;2009年01期
9 周智,赵雪峰,武湛君,万里冰,欧进萍;光纤光栅毛细钢管封装工艺及其传感特性研究[J];中国激光;2002年12期
10 何伟,李剑芝,陈宏波,梅加纯;多模光纤光栅的应变传感特性[J];传感器技术;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苹杨;宋红杰;张立春;吕弋;;具有次级结构的氧化锌微球控制合成及其乙醇传感特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伍铁生;刘玉敏;俞重远;叶寒;彭益炜;张文;;单缺陷纳米腔中的法诺共振现象及其传感特性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3 丁利华;唐俐;;光纤光栅轴向应变传感特性[A];四川省电子学会传感技术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明;吴翔;陈震e
本文编号:2792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92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