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维量子结构的红外—太赫兹光电器件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441.4;TN15;TB33
【图文】:
1.1 引言太赫兹辐射是频率介于 0.1 THz 到 10 THz 范围内电磁波的统称,其光子对应能量介于 0.414 meV 到 41.4 meV 之间,如图 1.1 所示,该能量范围与分子的振动能和转动能相匹配,所以它可以呈现出与微波、红外、可见光不同的性质,如传播、散射、吸收等特性,为物质材料的表征和操控提供了很大的自由空间。由于其波段位于电子学科和光子学科的交叉领域,因此,对太赫兹波的研究可以促进这两个学科的融合发展。然而,由于缺少有效的辐射源和高效的探测设备,人们对该波段的开发和研究也一直处于空白,因而被称为“太赫兹空隙(THzGap)”。最近,由于超快激光、半导体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也相继出现了一些稳定的太赫兹源、调制器和探测器,从而使得对太赫兹波的研究进入了新的篇章。
图 1.2 太赫兹辐射的多种应用[1, 2, 4, 5, 6, 7]太赫兹波调制技术由于太赫兹科学与技术在无损检测、安检、通信以及传感领域的重要应用应用不仅需要高效的太赫兹源和探测器件,也迫切需要一些高性能的太赫制设备,因此,设计出能够调制太赫兹波的器件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现太赫兹波频率和幅度的调制方法有基于超材料的太赫兹调制器、基于半料的太赫兹调制器以及基于石墨烯材料的太赫兹调制器。1 超材料太赫兹调制器电磁超材料是指一些自然材料所不具备的新颖电磁特性的人工材料,它们亚波长周期性结构,它们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可以通过对单元结构的尺寸
图 1.3 (a)十字形纳米孔超材料结构示意图;(b)超材料单元阵列的俯视图;(c)超材料单元阵列的侧视图;负折射带通区域随着(d)L2尺寸的变化,W2=100 nm, W1=W2=100 nm, L1= 480 nm;(d)W2尺寸的变化,L1= L2=480 nm, W1=480 nm[23].1.2.2 半导体基太赫兹调制器上述基于改变超材料结构单元尺寸的方法不能实现对太赫兹辐射的主动调控,由于半导体材料的载流子浓度可以通过电压、温度、以及光照来进行调制,所以将超材料结构与半导体材料结合,既能实现对一定频率的太赫兹辐射的共振,又能实现对其频率或者幅度的主动调控。2006 年和 2008 年 Hou-TongChen 利用了 GaAs 材料和 Si 材料结合金属超材料实现了对太赫兹波幅值和共振频率的主动调控[11, 24],2010 年王慧田组在太赫兹波段利用 InSb 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特性进行调控幅值和共振频率[25],但是缺点是基于半导体材料实现对太赫兹辐射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虎;;“形散而神聚”的国际合作平台——记中科院物理所国际量子结构中心[J];国际人才交流;2006年03期
2 ;自然信息[J];自然杂志;1988年03期
3 李艳;人造量子结构[J];高技术通讯;1994年03期
4 朱邦芬,刘仁保;半导体量子结构中量子力学新效应[J];物理;2001年05期
5 郭永,顾秉林,川添良幸;磁量子结构中二维自旋电子的隧穿输运[J];物理学报;2000年09期
6 张桂莲;卢卯旺;唐孝武;;磁调制量子结构的自旋过滤特性[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刘广荣;;“半导体量子结构中的自旋量子调控”项目获资立项[J];半导体信息;2007年05期
8 王迅;;光子应用的量子结构研究已获重要成果[J];国际学术动态;1997年08期
9 李业华;王海镔;高峰;唐振坤;王玲玲;;磁量子结构中电子自旋极化输运性质的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薛其坤,谷冬梅;中国科学院国际量子结构中心成立暨青年学者表面界面研讨会简讯[J];物理;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钟建新;;量子结构的多尺度计算与设计[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08年
2 杜春光;李师群;;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相干控制及其用于新型传感器的物理机制[A];第九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尚云;李永明;;一些量子结构的构造和Fuzzy有效空间[A];第12届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黄仕华;;锗硅低维结构的带间吸收边的研究[A];纳米材料与技术应用进展——第四届全国纳米材料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云松 柯芳芳;“科学研究的未来在中国”[N];人民日报;2017年
2 何 雁;中国可望在三个领域获诺贝尔奖[N];大众科技报;2003年
3 实习生 姜靖;探索在量子领域前沿[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唐伟伟;低维量子结构的红外—太赫兹光电器件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8年
2 王之建;非晶态、晶态ZnO量子结构组装及光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3 喻霞;微光束整形元器件设计及光传输特性的量子结构调控[D];湖南大学;2012年
4 谢芳;低温下量子结构中弹性声子输运与热导性质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潘长宁;低维量子结构中的热电性质及其调控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鹏飞;磁量子结构中电子的弹道输运[D];湘潭大学;2002年
2 赵施华;低维量子结构的制备及电学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李业华;半导体量子结构中的自旋极化输运[D];湖南大学;2008年
4 唐振坤;磁量子结构中二维电子气的自旋极化输运性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金锋;硅基上用激光辐照加工生成低维量子结构的受激发光[D];贵州大学;2009年
6 阮军;基于低维量子结构光电传感器的灰度显示系统[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詹国钟;低维量子结构光电传感器读出电路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施洋;量子可逆组合逻辑器件的设计与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
9 张蔚恩;量子结构光电器件的特性分析与模拟仿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江兆潭;Y型量子开关的电子输运性质[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806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06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