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功能化纳米硒化钼的抗肿瘤活性及其多模态成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8 01:44
【摘要】:癌症已经成为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显然,现今肿瘤诊断治疗的新要求是趁早诊断、准确检测、有效治疗。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肿瘤成像技术有超声成像(US)、荧光活体成像、核磁共振成像(MRI)、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光声成像(PA)等,但由于单独的成像手段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一般是根据肿瘤的形态变化对肿瘤进行诊断,因此会对早期肿瘤的发现和及时治疗造成困难。此外,现有的癌症治疗临床手段,如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其治疗效果都不尽理想。因此,我们必须要创新诊疗手段,探索研发新的有效的肿瘤诊疗新策略,提高早期肿瘤的诊断精准性和增强治疗效果。因此,随着医学影像学和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学者们提出了两个新概念——多模态成像和诊疗一体化。为了弥补单独成像技术的不足,将多种成像手段整合在一起来提高成像准确性,这将会是医学成像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临床应用上也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一般的癌症诊断和治疗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稳定因素,会导致肿瘤治疗效果不显著。若能够将癌症的诊断与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全新的诊疗一体化医疗模式,利用诊疗一体化试剂的多种成像功能,准确地获取肿瘤相关信息,由此来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对癌症进行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这将有机会成为癌症研究的主流。基于此,将多功能成像造影剂与癌症治疗药物有机地装载在纳米载体上,实现多模态成像诊断疾病和监控治疗过程,这将会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中前期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诊疗一体化纳米药物用于癌症诊断与治疗,目的在于寻找新型诊疗一体化纳米体系,同时拥有成像造影和治疗癌症的作用,在降低传统药物的毒性并提高其抗肿瘤活性的同时赋予纳米体系成像功能,诊断肿瘤并监控治疗过程,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在生物医学上的研究进展以及现今纳米抗肿瘤策略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新型肿瘤光学治疗方法与肿瘤多模态成像及诊疗一体化在癌症诊疗领域的重大意义,同时阐述了本课题的选题目的和意义。第二章,研究Gd~(3+)掺杂的硒化钼纳米片实现双模态成像及其癌症光热治疗效果。利用简单液相法合成Gd~(3+)掺杂的硒化钼纳米片,然后通过聚乙二醇表面修饰,最终构建出在生理溶液中高稳定性和体外体内低毒性的诊疗一体化纳米药物MoSe_2(Gd~(3+))-PEG纳米片,实现双模成像并指导癌症光热治疗。Gd~(3+)作为顺磁性物质为MoSe_2(Gd~(3+))-PEG纳米片在磁共振成像中提供了强烈的造影效果,而MoSe_2在近红外区域拥有强的光学吸收使得MoSe_2(Gd~(3+))-PEG纳米片可以作为光声成像的造影剂和光热治疗的光热剂。在体外细胞实验中,由于MoSe_2(Gd~(3+))-PEG纳米片具有较好的光热性能从而消融肿瘤细胞。在体内实验中,对皮下肿瘤模型小鼠静脉注射MoSe_2(Gd~(3+))-PEG后,通过磁共振/光声双模态成像,发现在肿瘤处有高的渗透和保留效应。体内抗肿瘤实验实验证明MoSe_2(Gd~(3+))-PEG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第三章,研究硒化钼纳米花负载吲哚菁绿实现显著的癌症联合治疗效果。结合第二章对无机材料硒化钼的深入研究,创新地合成出硒化钼纳米花载体,随后在其上装载吲哚菁绿作为光动力治疗剂,最后进行表面修饰上响应性聚多巴胺仿生层和肿瘤靶向物质透明质酸,构建出一个诊疗一体化纳米载体系统(MoSe_2@ICG-PDA-HA)应用于肿瘤光热/光动力治疗。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MoSe_2@ICG-PDA-HA具体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外细胞凋亡实验证明MoSe_2@ICG-PDA-HA在光照下能显著诱导肿瘤细胞凋亡。3D细胞球实验模拟实体肿瘤,证明MoSe_2@ICG-PDA-HA具有较好的肿瘤渗透深度(~80μm)以及显著的细胞消融作用。最后通过荷瘤小鼠体内实验表明MoSe_2@ICG-PDA-HA具有显著的抗癌效果和较好的抗迁移作用和抗增殖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30.5;TB383.1
【图文】:

示意图,荧光分析,示意图


DNA荧光分析的示意图

示意图,示意图,原理


Figure 1-3. diagrammatic sketch of photothermal therapy in vivo.图 1-3. 体内光热治疗示意图。1.4.1.1 光热治疗的原理

光动力疗法,机制,光动力学治疗,细胞毒性


re 1-4. The mechanism of photodynamic therapy.-4. 光动力疗法的作用机制。光动力学治疗诱导肿瘤细胞死亡的原理有以下几方面[109](图 1-4):1.由光动力学治疗产生大量 ROS,可以利用其强的细胞毒性直接杀死肿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平;王军;;广告话语中动态多模态隐喻的形式表征研究——聚焦模态调用特征及理据[J];外语学刊;2018年05期

2 杨志明;;多模态沟通量表及其在走班制“援助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年11期

3 魏凤姣;;多模态视角下的隐喻分析——以一则鞋类广告为例[J];山西青年;2018年19期

4 梅勇;申云化;;大学英语教师多模态运用调查研究——以武汉地区高校为例[J];外国语文研究;2017年05期

5 翁成颜;;浅析多模态视角下中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海外英语;2017年22期

6 郭婷;;微传播中多模态语篇的图文意义共建研究[J];海外英语;2017年24期

7 何少娴;张芳;毛浩然;;多模态研究的内涵外延、方法与视角[J];闽江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8 刘欣;徐邵阳;刘苏玲;翟子秋;;中英广告的多模态隐喻对比研究[J];现代交际;2018年02期

9 金黛莱;关承惠;;多模态视角下民族大学校徽的意义解读[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1期

10 汤波;王云;姚道武;;基于广告语言的多模态表现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淑华;;文学语篇的语言学研究视角:多模态认知诗学——《多模态、认知和实验文学》评介[A];认知诗学2014年第1辑[C];2014年

2 杜玲莉;王开建;纪再祥;;基于多模态话语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A];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 总第1辑)[C];2015年

3 王琳;;浅析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A];第二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5年

4 张霄军;;多模态语料库:抢救濒危语言的有效途径[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莹;;大学英语课堂的多模态教学研究[A];“决策论坛——基于公共管理学视角的决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5年

6 夏凡;王宏;;多模态情感数据标注方法与实现[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7 张旭;郭晨;孙建波;;自适应多模态克隆选择算法[A];2007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赵广州;;从多模态话语理论角度来看交际教学法中的角色扮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霍畅;侯婷婷;;基于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多模态教学研究[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六卷)[C];2017年

10 党军;;双语词典的多模态化——用户·词典·编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州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非盟研究中心 朱玲;多模态:翻译研究的新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2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邬江兴;多模态智慧网络与内生安全[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8年

3 康建朝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中芬教育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李栋 芬中教育协会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从中芬对比视角看芬兰核心素养[N];中国教育报;2017年

4 浙江万里学院外语部 王中祥;多模态研究:认知语言学的新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5 记者 戴丽昕;共融机器人多模态转变成为发展趋势[N];上海科技报;2017年

6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吕文澎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韩世霞;多模态写作的特征与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7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黄立鹤;多模态语言研究发展前景广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8 记者 张建列 通讯员 冯春;深圳先进院研制出新一代多模态显微系统[N];广东科技报;2016年

9 浙江大学教授 胡晓云 本报记者 孙鲁威;坚持多模态产业模式[N];农民日报;2011年

10 记者 李玉;信息技术深化多模态话语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亮;多模态数据融合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2 赵春秋;多模态纳米成像检测试剂及其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3 李钊;多模态数据分类与检索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4 张灵均;多模态数据分类的模糊粗糙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5 张淑美;基于数据驱动的复杂多模态过程模态识别及过程监测研究[D];东北大学;2016年

6 屈雯;基于多模态内容分析的多视角视频推荐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7 马腾;基于mVEP和MI多模态脑机接口的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8 年福东;基于语义先验约束的多媒体特征表示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9 曾宪武;大跨度桥梁多模态耦合颤抖振及其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10 朱玲;昆剧翻译的多模态视角探索[D];苏州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宇彤;多模态教学模式对初中生英语阅读理解水平和课堂焦虑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2 肖维菊;多模态教学对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的效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3 韩冲;多模态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4 张天骄;关联理论视角下多模态隐喻的交际效果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年

5 黄立伟;基于滑动窗口与相似性分析的多模态过程监测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6 王泽坤;老年惰性特殊类型乳腺癌影像学多模态方法与病理学对照研究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8年

7 李鸣凤;乳腺多模态超声校正US-BI-RADS分级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8 王亦秋;中英领导人新年致辞的互动意义—多模态话语分析[D];外交学院;2018年

9 王莹;视觉语法与多模态隐喻整合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篇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年

10 庞茂雪;北京和伦敦城市宣传片多模态话语互动意义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06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06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d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