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纳米银基可穿戴力敏传感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调控

发布时间:2020-09-07 08:51
   可穿戴力敏传感材料(Wearable Force Sensitive Sensing Materials,WFSM)是指拥有自由变形能力、可实现人体不同部位穿戴,且能快速感应外界应力(包括压力、拉力、剪切力、扭曲力等),并将其以电信号的形式收集、记录的一种柔性导电复合材料。目前WFSM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有关WFSM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应力传感机制以及理论体系的建立仍不明确;如何兼顾WFSM的可穿戴性能与力敏传感性能仍存在很大的挑战。本研究主要围绕WFSM的结构设计、导电网络构筑以及其力敏传感性能、穿戴性能的调控展开研究,为高性能WFSM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通过“三明治”结构的设计,实现了WFSM的高拉伸性以及高拉伸下的高灵敏度。利用溶胀-原位还原的方法,制备了具有“三明治”结构的银纳米粒子/石墨烯/热塑性聚氨酯(AgNPs/GE/TPU)导电复合材料;其中“三明治”结构外层为由GE和AgNPs协同网络构成的导电层,中间为高弹性的绝缘层。这种特殊的结构赋予了复合材料高达1.4×10~5S m~(-1)的初始体积电导率以及1000%高拉伸性。在高拉伸下,GE桥接于AgNPs网络之间,保证了导电网络的连通。将AgNPs/GE/TPU导电复合材料应用于WFSM,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应变响应、弯曲响应以及高拉伸下的高灵敏度(500%应变下灵敏度达476)和高的稳定性(50%拉伸下超过1000次循环),并成功应用于不同手指弯曲、声带震动的检测。通过“微裂纹”结构设计,实现了WFSM在微形变下的超高灵敏度。利用银纳米线(AgNWs)与氧化石墨烯(GO)之间的氢键作用将二者杂化,再还原制得了类海胆状结构的AgNWs@还原氧化石墨烯(AgNWs@rGO)杂化颗粒;并成功制备了AgNWs@rGO/TPU导电复合材料。通过预拉伸在复合材料表面引入微裂纹,制备出低应变(1%)下高灵敏的WFSM。当AgNWs与GO用量比为4:1且预拉伸为10%时,WFSM在1%的应变范围内灵敏度高达20(Δε0.3%),1000(0.3%Δε0.5%),和4000(0.8%Δε1%)。对其机理研究发现,1%拉伸下的电阻变化表现出的三个阶段分别为:第一段为堆叠的导电网络的相互滑移;第二段为杂化颗粒边缘AgNWs之间细微的滑移;第三阶段为裂纹出现引起的隧穿电阻变化。该WFSM可成功用于检测较小形变如脉搏跳动与物理震动等。通过“多维层级”结构设计,实现了动态环境下仍可精准检测的高灵敏度的压力传感材料。利用聚乙烯醇(PVA)与VHB~(TM)弹性胶带之间的拉伸模量的巨大差异以及VHB~(TM)的泊松效应,通过预拉伸获得具有多维层级结构(拉伸向微褶皱结构、垂直于拉伸向拱形结构)的AgNWs/PVA/VHB~(TM)导电复合材料。由于微褶皱结构的存在,复合材料在拉伸时电阻变化表现出三段式,分别对应着接触电阻变化、褶皱伸展以及隧穿电阻变化;将复合材料与叉指电极组装进一步制备用于检测压力的WFSM。由于拱形结构的存在,WFSM表现出微小压力(0-220 Pa)下的超高灵敏度4.54 kPa~(-1),且该过程灵敏度与预拉伸程度无关、与使用过程中的拉伸状态也无关,表现出动态拉伸环境下依然可以稳定使用的潜能。此外,当压强超过220 Pa时,由于褶皱结构在压力下与电极接触面积的增加,WFSM依然表现出优秀传感性能。通过设计具有模量可调、自粘附特性的柔性基体,实现了高可穿戴性的WFSM的设计与制备。利用氢键相互作用及三价铁离子(Fe~(3+))的离子交联作用,制备了聚多巴胺/聚乙烯醇-Fe~(3+)(PDA/PVA-Fe~(3+))柔性基体。该基体表现出很强的粘附性,对金属粘附强度可达30.2 kPa,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材的剪切和剥离强度分别可达44.1 kPa和61.3 N/m,对聚乳酸(PLA)基材的剪切和剥离强度分别为55.8 kPa和68.9N/m。同时该体系具有杨氏模量可调节的性能,因此将其与AgNPs复合制备的WFSM具有与皮肤相似的模量且具有很好的皮肤粘附性,表现出优异的可穿戴性。此外配合AgNWs网络在拉伸下的裂纹形貌,制备的WFSM具有高达2012的高灵敏度(20%拉伸下),被成功应用于人体各部位的穿戴与传感研究。此外,该粘附性、模量可调的基体在低能耗、自锁定驱动材料的研制方面也被证明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学位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B33
【部分图文】:

弹性体,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本征导电高分子,柔性


2图 1-1 WFSM 的种类及在可穿戴领域的各种应用[5-13]Figure 1-1 Classification and wearable application of the WFSM.2 可穿戴力敏传感材料的主要组成如前所述,WFSM 是以柔性导电复合材料通过性能调控而制备的可同时满足穿功能的材料,因此 WFSM 的主要由导电基元与柔性高分子基体组成[14]。通常元既可以是本征导电高分子,也可以是导电金属(包括微米尺寸金属粉、纳米属颗粒/线/片以及液体金属 LM 等)、碳材料(包括微米尺寸的石墨粉以及纳米黑粒子 CB、碳纳米管 CNT、石墨烯 GE 等)、离子液体(IL)等[15];柔性基体固性的弹性体如硅橡胶(PDMS)、天然橡胶(NR)、丁苯橡胶(SBR)等;或弹性体如热塑性聚氨酯(TPU)、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

可拉伸性,导电网络,纳米管,纳米颗粒


第一章 绪论1.2.1 可拉伸性调控用于拉伸力检测的传感材料又叫应变传感材料。可拉伸性是指保证传感材料导电网络导通的前提下材料承受的最大拉伸率。为了制备适用于更多场合需求的 WFSM,提升可拉伸性是主要目标。如前所述,由于金属与导电高分子本征的不可拉伸性,因此调控拉伸性能只能从复合材料体系入手,包括设计可拉伸导电网络与设计可拉伸的几何结构两种。(1)可拉伸导电网络设计:多维填料协同作用

填充复合材料,桥接,杂化,填料


将 2D 的 GE 与 1D 的 CNT 进行杂化,再与 PDMS 进行溶液加工复合(图 1-3 a),相互杂化的填料不仅可以相互分散,防止自身的堆叠,保证了拉伸性;而且填料之间彼此搭接,从而保证了拉伸下的导电稳定性(图1-3 b 和c)。除此之外,1D的银纳米线(AgNWs)与 1D 的 CNT,以及 1D 的 AgNWs 与 0D 的银纳米粒子(AgNPs)之间均可以相互桥接,形成协同作用的导电网络(图 1-3 d 和 f),从而保证制备的复合材料的高拉伸性以及高拉伸下的导电性(图 1-3 e 和 g)[29,30]。(2)本征可拉伸的液态导体作为填料上述采用填料杂化的方法本质上仍受限于刚性填料固有的不可拉伸性,因而对拉伸性的提升有限。与之相对,液态导体如离子液体 IL、液体金属 LM 等具有本征的可拉伸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玉芳;;稀土传感材料[J];化学通报;1988年11期

2 周午纵;新型氧气传感材料—β-Bi_2O_3型固溶体[J];应用化学;1989年06期

3 程根水,胡继文,章明秋,李明威;聚合物膜基信息传感材料[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2期

4 程卿;具有温度高灵敏度的微型传感材料研究[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艾春廷,李欣,王利荣,臧笛;新型传感材料迟环现象的智能补偿方法[J];传感器技术;1999年01期

6 张用芳;王莉;张庆富;刘彩华;刘杰;孙德志;;发光金属-有机框架物作为传感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学世界;2011年12期

7 姜力夫;李卓;;智能传感材料的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08年08期

8 周智,欧进萍;用于土木工程的智能监测传感材料性能及比较研究[J];建筑技术;2002年04期

9 王嘉;霍城;张慧东;张萍;王悦;;基于发光化合物的氧气传感材料[J];大学化学;2006年06期

10 薛伟辰;郑乔文;;桥梁工程智能传感材料应用技术探讨[J];结构工程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海州;陈文坤;刘书奇;王萍萍;郑荣敏;刘岚;;柔性三维多孔力/湿传感材料的研制及其应用[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7年

2 陶胜洋;王婵;孟长功;李广涛;;多尺度孔结构薄膜传感材料在爆炸物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大会论文集(介孔材料、MOF、吸附和催化专场)[C];2009年

3 张新星;;基于纳米纤维素多尺度组装、形态与界面调控构建柔性传感材料研究[A];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4 陶胜洋;王婵;孟长功;李广涛;;多尺度孔结构薄膜传感材料在爆炸物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口头报告 十三、敏感及传感材料[A];第十四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6年

6 贺庆国;付艳艳;高宜逊;陈蕾;朱德峰;曹慧敏;程建功;;痕量危险化学品荧光传感材料与器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7分会:光电功能器件[C];2014年

7 ;论文展示 十三、敏感及传感材料[A];第十四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6年

8 贺庆国;朱德峰;邓常敏;付艳艳;何超;程建功;;荧光聚合物/纳米复合传感材料及应用[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9 胡晓斌;陶胜洋;李广涛;;基于多层次孔结构的化学/生物传感材料的构建[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田彤;尚影;王耀;;肉眼可见的CO_2化学荧光传感材料的设计与制备[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E:分子组装与超分子聚合物[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李征琴 任德玲;南京:科教强市 广揽创新人才[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2 于柏林 本报记者 孙春艳;超越[N];吉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松;纳米银基可穿戴力敏传感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调控[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2 殷秀莲;弱相互作用对超分子荧光传感体系性能的影响及其在硝基芳烃检测中的应用[D];江苏大学;2018年

3 张慧东;发光分子/介孔分子筛组装传感材料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曾颖秋;以二氧化硅为基体的新型传感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张翼鹤;复合多孔材料体系光化学检测有毒有害物质[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

6 陈轶;水溶性共轭聚合物荧光传感材料的合成、表征以及荧光猝灭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王樱蕙;纳米复合荧光化学传感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8 张乐;基于罗丹明和萘酰亚胺的光化学传感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9 马佳俊;聚合物光纤荧光传感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10 左青卉;金属配合物功能材料合成及光学传感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洪涛;用于微痕量硝基芳烃爆炸物检测的新型荧光传感材料[D];齐鲁工业大学;2019年

2 张法恒;荧光传感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含磷毒物检测上的应用研究[D];军事科学院;2019年

3 谢鹏;高灵敏度石墨烯基气/湿敏传感材料的超分子制备与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8年

4 张德庆;多功能光纤生物传感材料的制备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郭晓荣;荧光传感材料的合成及传感性能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浩然;共价嫁接钌(Ⅱ)配合物光学氧传感材料及器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殷丽艳;基于萘酰亚胺荧光传感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陈小鹏;铜离子和醋酸根离子比色化学传感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9 刘茂祥;以廉价铁氧化合物为催化核心的三维石墨烯基亚硝酸盐电化学传感材料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10 武真;基于分子印迹光子晶体水凝胶传感器的构建[D];清华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13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13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2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